- +1
寂靜是冬天的聲音
《莫娣》
當天空開始下雪,世界就沉入寂靜之中。與尋常的寂靜不同,這種聲音更稠密、更集中,以至于不再像聲音,更像是一種寂靜的變體,是強化了或深化了的寂靜,是體現了冬天本質的一種聲音。
克瑙斯高在寫給女兒的《在冬天》中,這樣描述冬天。這本書是他給未出生的女兒創作的四季隨筆的第二卷,包含了從十二月到二月三個月的時間。1月29日,他的女兒出生了。在這本書中,他談到初雪、椅子、月亮,也談到“我”、情緒和生活感受……他贊美毛絨玩具世界的柔軟與善良,但是也道出美好并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以下內容選摘自《在冬天》
美好并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陽光和歡笑并不是慣例,盡管它們確實存在。我們彼此互為牽制。我們所有的感覺、需求和欲望,我們整個個體的心理構造,以及各種奇怪的角落和硬殼,一旦在幼年時固化,幾乎不可能再解開,這些都會與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欲望以及他們的心理構造對立起來。雖然我們的身體簡單靈活,能使用最纖薄上乘的瓷器品茶,我們的言行舉止也很得體,通常能厘清各種情況對我們的要求,但我們的靈魂卻像一頭恐龍,龐大如房屋,動作沉重緩慢,在受到驚嚇或感到生氣時,它們是致命的,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做出傷害或殺戮的行為。
《致未出生女兒的一封信》
月亮是所有死者的眼睛,盲目地掛在空中,對人世的嘈雜視若無睹,生命浪潮便在它下方的地球上起伏。
《月亮》
??
冬天想,下雪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且我可以把這件事做得很好,又何必要把自己和夏天做比較呢?我們就像白天和黑夜,像太陽和月亮。如果我不下雪,那我是誰?誰都不是,誰也不是。該死的自以為是的夏天就此取得永恒的勝利。
《初雪》
這跟有的馬兒的狀態非常相似,它們的身軀強健壯碩,幾乎可以完成任何速度、野性和膽量的挑戰,內心卻羞怯、易感、極度緊張,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甚至讓人覺得不合情理。人們會代入動物的角度,渴望廢除所有的馬鞍、韁繩、框架和馬廄,所有精心設計的練習和表演,讓它在平原上馳騁,擺脫一切,包括自己。
《克里斯蒂娜》
椅子將我們隔開,仿佛房間里的一座小島,只要有人擁有了它,別人就無法闖入它的領地。換句話說,椅子總是有所保留的,即便原則上來說它是對每個人開放的。
《椅子》
我們生活在管道和線路的網絡中,至于我們是否自由,這取決于在這張網上,我們是蜘蛛還是蜘蛛的獵物。
《管道》
但是混亂在自然界中并沒有意義,不論灌木生長得多么狂野,不論風暴或是火災摧毀了多少樹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然界并不存在理想和現實兩個層次,而是只有一個現實的層次。一戶人家或一個家庭,它存在于現實之中,但卻朝理想的方向延伸。所有的悲劇都源于這種二元性,所有的勝利也是如此。
《亂》
《冬天的故事》
當天空開始下雪,空中彌漫著雪花時,世界依舊是一片寂靜,只是這種寂靜有些不一樣,它更稠密、更集中,那種聲音不像是聲音,更像是一種寂靜的變體,是強化了或深化了的寂靜,是體現了冬天本質的一種聲音。
《冬之聲》
在一個家里,真實的事物是可以容忍的,這是家的功能之一,因為家和家里的事物不是為了別人而存在,而是要符合住在家里的人的要求、準則和可能性。在一個維護得一塵不染,總是干凈得閃閃發光和井井有條的家里,父母的存在可能會暴露出一些神經質的東西,病態地執著于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關注生活的表面勝過真實,而在一個臟亂無序的家里,父母的存在會暴露出松懈疏忽,軟弱無能。
《客人》
《冬天的故事》
我不認為毛絨玩具是對現實的逃避,是抵御殘酷和艱難的堡壘,也不認為玩具代表了孩子們希望中的那個世界,它們實際代表了孩子們,那就是他們的靈魂的樣子,幼小、柔軟、善良、忠誠。即使在拋棄毛絨玩具一段時間之后,就算它們破破爛爛地被遺棄在閣樓里,或者睜著永遠閉不上的眼睛擠在紙箱子里,孩子們仍舊會本能地對戰爭的痛苦和貧窮的困境做出反應,在青春早期的天真中要求正義與平等。
《毛絨玩具》
或許因為我們的煙花被其他煙花的發射給吞沒了,沒有人贊揚或是批評這份特別的煙花,但這無關緊要,因為一年中的這二十分鐘充滿了快樂和力量,毫無疑問的是,煙花的圖像畫在我們的頭頂,畫在這個世界之上的一個世界里,這被美麗和財富所堆疊的時刻并不是幻覺,它代表了一個真實的訊息,原來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絢麗。
《煙花》
從小到大,每一次過元旦,我總覺得有一種特別的空虛感。或許是因為圣誕假期的最后一場活動,包括元旦前夜,都已經過去了,不會再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同時也沒有什么真正的改變 ;新的事物并沒有如我無意識期待的那樣,隨著新年的到來而到來,就像我在跨越國境,進入別的國家時,會期盼國境線另一側的一切會有所不同一樣。因此,新年的第一天幾乎也是全年最普通、最不壯觀的日子。
《致未出生女兒的一封信》
??
在某些情況下,“我”會放棄或放松對其領域的控制,允許身體內的所有元素、整個靈魂進入隨心所欲的狀態。這是對“我”的工作的一種逃避,即將所有的情緒、沖動、思想和行動整合為一個連貫體,不論最初它們之間是否對立矛盾。這種自我的斗爭,從嬰兒斷奶、打破和母親的共生關系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成年人的死去,或老人漸漸癡呆才放手結束,這場斗爭實際上只是在構建一種敘事,一個靈活到足夠容納生命中的一切,同時也足夠現實、簡單,因此切實可行的故事。它也沒有回避剽竊、欺騙、謊言和對那些顯而易見的真理的否定:對于自我,一切都與生命有關。
《“我”》
銀河系也許是一張還未被取走的報紙上,一個句子里的逗號。
《原子》
現在大家都住在腔體里,如果我們走出家門,離開一個腔體,也只是為了進入另一個腔體,比如車里,汽車載著我們抵達第三個腔體,比如辦公室,之后從那里開車進入超市,最后再輾轉回到家里,每只手上都提著塑料的腔體,里面裝滿了包著食物的腔體,我們把這些東西塞進房子的某個腔體里,冰箱、櫥柜等。
沒錯,即使我們實現了離開地球的偉大夢想,我們也不過是待在一個比汽車大不了多少的太空艙里,從艙里拍攝到的地球圖像像一個接近圓形的藍色球體,這些上億的腔體都小到看不見。但它們是存在的,它們對我們的影響比什么都大,因為就連我們思考的大腦也在一個腔體里,我們所做的所有猜想就像衣櫥里排列好的衣服,褲子放在一列架子上,毛衣掛在另一列架子上,襯衫和裙子掛在一根從一面墻延伸到對面墻上的橫桿上。
《腔體》
《冬天的故事》
我并沒有選擇每天早上以沮喪的心情醒來,雖然我知道是什么導致的,我的內心在我身體周圍彷徨,沒有給外部世界足夠的空間,但我對此就是無能為力。將世界拒之門外會影響感受和情緒,也代表著對人類存在的初始狀態的扭曲,這我知道,因為我有孩子,我能看到世界是如何在他們的身上流淌,又因為我自己也曾是個孩童,我記得那種感覺,還因為在極少數情況下,我曾經歷過內心的提升,感受過那種輕松愉悅,每一次都是因為對世界的深刻體驗而產生的。
藝術的體驗也可以是強大的,它可以令人振奮,飄然若舉,卻又不會脫離維系之處——就像一根被風吹拂過的樹枝,所有的葉子都在顫抖和閃爍,充滿陽光的反射。體驗世界的輕盈感是不同的,它不以特定的事物為中心,恰恰是不確定的輕盈,才能裝進靈魂。那不是被風掠過的樹枝,是風本身。亦不是樹葉在反射陽光,是陽光本身。
《生活的感受》
墻壁沾上一點濕氣,就會慢慢發霉、腐爛、解體,有風吹過之后,更多的濕氣滲透進來,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經年累月之后,房子就會倒塌。它的有機元素會降解為土壤,花草樹木會在土壤上生根發芽,這樣一來,它的礦物元素最終也會消失,消失在森林里,沉入泥土中。
盡管如此,我們并沒有將自己封閉在密不透風的室內,將外界的一切隔絕在“外面”,甚至是視線之外。這是因為我們本來就屬于“外面”,大自然不僅提供水和地上生長的植物來養活我們,而且我們本身也是水構成的,是地球上生長的生命。我們對靜止、不變和中和的追求,是對這一切的否定,這是所有人內心深處都清楚也都能感知的道理。所以窗戶所提供的開放空間,不僅面向“外面”,也是面向我們“里面”的“外面”,是我們離不開的存在實體。
原標題:《寂靜是冬天的聲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