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用城市|凍秋梨之味
“爾濱”爆火,在風雪般襲來的短視頻中,我看到了關于凍梨的幾條。
一塊被規則地肢解了的凍梨,袒露出雪白中腹,擺盤端上。幾位食客——哈爾濱人口中的“南方小土豆”游客,一臉欣喜兼一驚一乍地分而食之。
典型的一條驚詫于“凍梨擺盤”的短視頻。 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評論紛紛,五味俱全:有說凍梨果然好吃的,有說這凍梨有什么好吃的,有說凍梨哪有這樣吃都是囫圇個咬開吮吸汁液的,有說誰講凍梨一定要那么吃不能換個吃法的……
照我說,都挺有理。
凍梨本不叫凍梨,該叫“凍秋梨”,反正打我小時候在東北就這么叫的。但我又覺得現在這個“凍梨”的說法也沒什么不妥,因為當年的“凍秋梨”和如今的“凍梨”確實有些微區別。
我的老家在吉林省。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凍秋梨的梨不是本地出產,是來自南方的遼寧。凍秋梨,凍的便是秋天摘下來的梨。有一次,我有幸見到成長為凍秋梨之前的秋梨“本梨”,冒昧地嘗了一口,那種丑怪的酸澀堅硬枯干,成為味蕾永遠的陰影。
凍秋梨所用的花蓋梨(左);用花蓋梨做成的凍秋梨(右)。
據說那時凍秋梨也有用其他品種的梨,比如白梨、蘋果梨,但我沒有吃到過。小時候吃過的凍秋梨一律是這種丑怪酸澀堅硬出身的花蓋梨,一種在年輕而美好的年華里偏偏完全沒法入口也難以入眼的前途絕望的水果。
于是強力的邏輯異常清晰地浮現。凍秋梨的前身花蓋梨,因為天生的稟賦殘缺,不幸抑或有幸地無法徑直躋身人們的果盤,搞不好喂豬都會遭到嫌棄,大概也沒人愿意費事采摘。直到有一天某位饑渴又好奇的食客把在苦寒中死過無數回的一顆凍梨在冷水中浸泡,看到這凍梨如何在刺骨的冰水里生出晶瑩如水晶的冰衣,如何在敲碎冰殼后一口之下迸出甘美清冽的汁水,成為凜冬里無可替代的獨特美食。
這是奇妙且動人的命運敘事,帶有逆天改命的倔強,死去活來后的純良之美,令人肅然起敬,令人充滿希望,蘊含的張力遠超一般意義上的丑小鴨變天鵝。
但這種命運邏輯,只對花蓋梨才顯得自然而然,推動戲劇沖突發展的力量強大到無可辯駁。因為它別無選擇。在嚴寒中冷凍的食物尚多,比如與凍秋梨齊名的凍柿子。凍柿子成為凍柿子之前與其他柿子并無區別,即便沒有變成凍柿子也有其他活路,盡管變成凍柿子確實好吃了很多,但內里的戲劇性張力就遠不及凍秋梨了。
為什么主要是花蓋梨才做成凍秋梨呢?猜想是簡單的經濟考量:一方面大部分時期新鮮水果尚供不應求,不見得有余裕供給做成凍品,另一方面無人問津的花蓋梨成本自然遠低于其他味美鮮甜的品種,也就順當地占據了市場的大部。
延邊蘋果梨,屬于白梨系統,是中國優良品種梨之一,主產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俱往矣。現如今經濟水平早非昔日可比,各種在秋天就甜美多汁的梨排隊在架上,統統做成凍梨也不在話下。這些白梨、蘋果梨以及其他各種梨做成的凍梨會比花蓋梨口感更差嗎?
的確聽到過不少老輩東北人宣稱,要吃凍秋梨還是得吃花蓋梨凍成的,那才是凍秋梨的味兒。但我對這些主觀唯心的論調將信將疑,恐怕更多是一種路徑依賴和懷舊的小心思而已。讓他們盲品大白梨和花蓋梨做成的凍秋梨,不定能不能分出個高下呢。
但是,凍梨品類擴容了之后——甚至都不需要使用秋梨,不需要大約在冬季,一年四季都隨時可以操作——便缺失了那種沖突的戲劇性,墮落成為平平無奇、千篇一律的料理流程,不再具有一種命運必然,更失去了現實生活中的依托,作為一種傳統,史無前例地抽象化起來。你甚至需要接受這樣的場景:在海南某個東北人家做客,主人從冰箱里取出幾坨黑黝黝的凍梨緩上,給熱得汗流浹背的你解渴。
所以,這樣的凍梨,怎么吃還是回事兒嗎?切開吃,搗碎吃,蒸著吃,蘸醬吃……行不行?憑什么不行?
人類是很容易被自己的錯覺欺騙的,總是會覺得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是“自古以來”,高估太多“傳統”的壽命。
就說飲食吧。比如所謂“八大菜系”,很多地方美食的做法,都不過是一百年內的事兒。
一百年很長嗎?2024年1月,我姥姥就滿一百周歲了。每次看到她已瘦小枯干的身軀,想到這么多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的變化,不過限于她短短的一生經歷,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么多“新造”的“傳統”,比如某種食物,乃至某種食物的食用規矩,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被加工為鮮明的地域文化符號,同樣是一件相當令人吃驚的事。這終究是不尋常的一百年,哪怕對整個人類而言,也可以這么說。更何況對中國人,千年一現的大變局中,“現代化”沖擊波如海嘯山崩。無數堅牢如磐石的物事都破碎又重建了面目全非了,一種食物的吃法,算什么?
現代東北的歷史更為短促新鮮。今天人們所見的絕大部分“東北文化”的面貌,也不過成形于百年之內。它還很稚嫩,尚未來得及進一步融合生長,還不能以一種更具維系力的共同文化符號展現于世。一切都像東北的方言一樣,仍在生長、變化。
我曾經意外地發現,東北的冰箱占有率比預想的高很多。這是風俗習慣與技術發展協同造就的。很多東北人家對冰箱更為依賴,他們迫不及待地努力延長了生活中冬季的壽命。2022年初,由于這個原因,一些被“凍結”起來的東北人家多少減輕了些許匱乏之苦。
典型的一則表達“異域感”的短視頻。 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2024年初哈爾濱的網絡流量很大程度來自寒冷帶來的異域感。寒冷賦予的共性總是相似,比如有短視頻喜歡介紹俄羅斯最冷的城市,在西伯利亞腹地,冬天動輒降到零下六十度。這些城市里冬天有很多食品是在室外凍著賣的,比如海魚或牛肉,其實與當初《姨媽的后現代生活》中東北冬日街頭市場的鏡頭相差不多。但這些巨冷的真正異域城市并沒有凍秋梨。
你看,凍秋梨也可以算作我們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理論上,任何飲食都可能在漫長的歲月中湮滅。特別是在人口持續長久萎縮的區域,那些食俗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失去根脈。也許有一天,凍秋梨也會成為一種消亡的、記憶中的飲食。一百年后?兩百年后?誰知道呢。
小時候,我曾經見過凍秋梨的另一種結局。若干凍秋梨因為某個意外因素被遺忘,直到春天來臨。它變得干癟,曾經潔白水靈的果肉恍若敗絮,如某種活物的尸骸。
但我知道,這些凍秋梨做了從秋天到春天的夢,在那夢里,的的確確有過真實的水潤和豐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