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他被封神的殘酷真相

2024-01-23 1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北宋嘉佑七年(1062),64歲的包拯官至樞密副使,距離相位僅有一步之遙。然而,五月的一天,他在執行公務之時突然得了急病,回家后不久就病逝了。

消息傳開,宋仁宗輟朝一日,親自來到府上為其吊唁。整個京城似乎都陷入了悲傷之中,“忠黨之士,哭之盡哀;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于衢路”。

史書里,包拯人生的最后一筆重重落下,他的功績與理想就此定格。

但是,包拯的傳奇并沒有謝幕。在厚重的歷史之外,包拯頻繁地現身于筆記、話本、雜劇、小說之中,成為百姓生活中的“司法之神”。在民間,包青天的勢力幾乎和關二爺一樣,甚至比孔夫子還要深入人心。

明人張岫于是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宋之名臣彬彬其盛,何獨公(包拯)之名愈久而愈彰?”

▲包拯像。圖源:網絡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他出身官僚世家,29歲考中進士,登上仕途。他這一生,可稱得上官運亨通,從縣官起家,當過京官,牧守過地方,當過御史和諫官,做過轉運使,最后官至樞密副使。

包拯長期在地方工作,最有名的就是他知開封府的一年半。《宋史》載一事,包拯上任伊始,便敞開衙門,使得百姓得以進入大堂,直接向自己告狀。

如果要給包拯畫一個歷史畫像,大體就是一個剛猛正直的士大夫。他性情耿直,不怕得罪人,所以權貴畏懼之。他恪守孝道,初做官時,因為父母年老,主動解官歸鄉,人生最要求上進的十年就這樣過去。他清廉守正,衣服、器用、飲食一如布衣百姓,并且定下家規:“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不過,包拯并不只是一個道德楷模。仁宗一朝是群星閃耀的時代,皇帝開明,士大夫敢言成風,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名臣輩出。包拯雖然沒有像范仲淹、王安石那樣提出宏大的改革方案,但他每到一處,必然興利除弊。

當時,北宋財政緊缺,已有積貧之勢;邊境也不安寧,西夏和契丹虎視眈眈;土地兼并嚴重,農民流亡。包拯頻繁上疏建言,涉及吏治、朋黨、冗費、財政、邊備諸多方面,后來有人將他的171篇奏議整理成了一個集子,名為《包孝肅公奏議》。包拯作為改革家的高瞻遠矚,盡在其中。

▲宋仁宗和包拯的君臣相合也是一段佳話。圖源:網絡

當然,人們最關心的還是包拯的斷案事跡。《宋史》里只記載了兩例,但翻閱包公的墓志、奏議以及時人的筆記,他留下來的斷案故事還真不少。

載入史冊的是割牛舌案。有村民來告官,說自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對他說,回家把牛殺了,然后賣了。不久之后,包拯就接到報案,報案人說有村民私自殺耕牛。包拯心知報案人就是割牛舌的兇手,于是喝道:“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那人一聽,十分驚慌,露出了馬腳。

包拯在開封府時,有百姓賣柴火被搶,防衛之時被打傷。包拯下令對搶劫者施以笞刑,開封府推官呂公孺說:“盜而傷主,法不止笞。”堅決不同意包拯的判罰。包拯知錯能改,并稱贊公孺堅持原則。

包公的墓志里也記錄了不少案件,其中有一個從舅犯法案:“公性嚴毅,有從舅犯法,公撻之。”司馬光的《涑水記聞》則說包拯將從舅處死了。還有一個貴臣拖欠財貨案。有權貴拖欠他人貨物,包拯下令命其償還,權貴不聽,于是包拯將其傳喚至庭前,與原告對質。權貴十分窘迫,歸還了財物。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錄了一事。包公擔任開封府尹期間,有百姓犯法,應當受杖刑,為免皮肉之苦,便賄賂胥吏。胥吏為他出主意,讓他在包公下令行刑之時喊冤,自己則故意對其大聲呵斥,不許其申辯。包公認為胥吏仗勢欺人,于是杖責了胥吏,寬宥了罪犯。殊不知這樣卻正中他們的下懷。沈括最后總結說:“小人為奸,固難防也。”

從這些故事可以看到,包拯絕不是事事都能明察秋毫,他也會犯錯。這樣的表現,可以算作一個稱職有為的能吏,卻遠遠達不到斷案如神的地步。但是,包拯展現出了一些可貴的精神特質:不畏權貴,明察機智,大義滅親,愛民如子。此后,包拯的故事不斷文學化、戲劇化,但其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

那么,一個意義相對有限的國家官吏,是怎樣變成人人愛戴的司法之神的呢?

包拯逝世之后,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包公形象。

一個出現在士大夫的書齋里。

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了一則傳遍京師的民謠:“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沈括《夢溪筆談》里載:“包希仁笑比黃河清。”這兩個民謠都被選進了《宋史》之中。

南宋初年,文人朱弁所著的《曲洧舊聞》里記載了一個文學色彩極濃的故事。歷史上,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被任命為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圣旨一下,舉朝驚駭。身為監察御史的包拯屢次上疏反對,言辭十分激烈,甚至他在直面仁宗的時候,依然喧嘩失禮。仁宗十分罕見地動怒了,但轉念一想,還是放過了包拯。

朱弁將這個故事魔改成了小說:

一日將御朝,溫成(張貴妃)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復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我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文人筆下的包拯是一個正直不阿的大臣,有這樣的人在,朝政才能清明。在這些故事里,他們得以感受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尊榮,享受堅守正道打倒奸佞的快感。

與此同時,另一個包公形象出現在喧鬧的茶樓酒肆、瓦舍勾欄,成為話本、雜劇里的主角。這里沒有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只有一群無業游民、鄉野村夫、販夫走卒、秀才寒儒。他們不想關注金字塔尖的斗爭,眼里只有自己的生活。

宋代話本《合同文字記》就出現了包公判案的故事。

汴梁農民劉添瑞遭遇旱災,外出逃荒,臨行前與兄長劉添祥簽訂了一紙合同文字,做為日后回家的證據。多年之后,劉添瑞死在外面,其子劉安住帶著合同文字回鄉。不料劉添祥之妻王氏想要獨霸家產,不認合同,指使丈夫將劉安住打得頭破血流。包公將眾人帶到公堂,取兩方的合同一對照,果然一致。于是判決劉安住歸宗,還要打劉添祥的板子。此時,劉安住說:“寧可打安住,不可打伯父。”包公見安住孝義,于是舉薦他做了官。

還有一個話本名叫《三現身》。祥符縣押司孫文,曾救過一個凍倒在雪地中的人。此人也姓孫,人稱小孫。獲救后的小孫卻恩將仇報,與大孫孫文之妻私通,并設計將其害死,對外則謊稱孫文投河而死。后來,孫文的鬼魂連續三次出現,留下了一個字謎:“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來后人餌。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來年二三月,句巳當解此。”包公通過懸賞,了解案情,猜到了字謎的答案。女子即為孫,小孫白白得來大孫的家業,即“前人耕來后人餌”。“句巳”兩字,合起來乃是“包”字。包拯將兇手正法,從此名聞天下,“人說包龍圖,日間斷人,夜間斷鬼”。

公案作品的出現,把包拯放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包拯現身的舞臺,不再是朝堂,而是處理奸情兇殺、家產糾紛等瑣碎事務的官衙。

雖然皇帝也提倡清官,但更喜歡忠臣,士大夫則喜歡用道德楷模來褒貶時事,以求儒道大興。但這些,離歷史很近,離百姓很遠。因此,書齋里的包拯慢慢消失了,市井生活里的包拯卻流傳了下來。

宋朝以來,由于商品經濟的繁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且多樣,新的糾紛不斷產生,中國社會進入“訴訟爆炸”的時代。可是現實之中貪官污吏太多,人們需要一個正義的化身,帶領他們走出災難。清官就是老百姓為自己創造的理想官吏,用自己的痛苦供奉的神靈。

事實證明,用痛苦澆灌的花朵,其生命力是無窮無盡的。

▲合肥包公園。圖源:攝圖網

宋代以后,包公成為了一個符號。

元代,蒙古人的統治技術十分粗暴,民族歧視和吏治廢弛造成了深沉的苦難,處于社會底層的百姓呼吁清官為他們做主。再加上,還有像關漢卿這樣的大師級人物,打磨劇本,勾起人們心中的痛苦。包公斷案的元雜劇如雨后春筍般生出,代表作品有《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包待制智勘魯齋郎》《包待制陳州糶米》等。

《包待制智賺生金閣》有這么一句話:

只愿老爺懷中高揣軒轅鏡,照察我這悲悲痛痛、酸酸楚楚、說無休、訴不盡的含冤負屈情。

這些雜劇邊演邊改、邊改邊編,以至于越編越多、越傳越神。到了明代,公正無私的包公脫去了凡人的胎骨,化身成神。當時,以包公為主角的小說層出不窮,代表作品是《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和《龍圖公案》,都是二十幾萬字的大作。

包拯有兩種斷案方式:一種通過推理分析,搞清案件的來龍去脈;另一種則是借助鬼神的力量勘破案件。包公在查案之時,經常是冤魂訴冤,又或是神靈托夢,他甚至不用通過調查取證便能鎖定兇手。

《龍圖公案》第六十四回《聿姓走東邊》中,包公在審張漢奸殺兄嫂一案時,得到一個卦辭:“聿姓走東邊,糠口米休論。”謎底是“建康”二字,包公便認定在建康驛一帶必有蹊蹺。后來因為窗外突現黑猿,包公便推斷犯人姓袁;因蜘蛛從梁上墮下,食了案卷中的幾個字,便懷疑兇手姓朱,但是嫌疑人并無姓朱者,只有一人名叫蕭升,包公又想到蜘蛛又稱蛸蛛。就這樣,包公一路開掛,偵破了案件。

這時,包公形象已經“黑化”了,樣貌八分像鬼,二分像人:“降生之日,面生三拳,目有三角,甚是丑陋十萬,相貌異樣。”在古代,長的丑是一種天賦的神性特質,這說明包公已經是半人半神了。白天斷人間案,晚上判地府案。

在老百姓心中,神畢竟比皇帝大。這樣的包公形象雖然不真實,但給了百姓一個希望:不用依賴法律條文(因為這些東西在現實之中往往不起作用),就能得到公平;不用經歷煩瑣的審訊程序(因為這些東西往往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就能得到正義。換句話說,在一個世道沉淪的年代,人們需要神,而不是人。

到了清代,包公又變回了人。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是《鍘美案》《鍘包勉》《三俠五義》等。

在《三俠五義》中,包公變成了我們熟悉的黑臉,但他的能力大大弱化了。第二十回龐太師因為包公斬了他的兒子而懷恨在心,于是請了法師來暗害包公:“只見包公坐在椅上,身體亂晃,兩眼發直,也不言語,也不接茶。包興見此光景,連忙放下茶杯,悄悄問道:‘老爺怎么了?’包公忽然將身子一挺,說道:‘好血腥嚇!’往后便倒,昏迷不醒。……躺在床上,雙眉緊皺,二目難睜,四肢全然不動,一語也不發。……誰知一連就是五天,公孫策看包公脈息漸漸的微弱起來,大家不由的著急。”要不是展昭殺了妖道破了陣法,包公恐怕就要去地府判案了。

▲包拯與公孫策。圖源:影視劇照

此時的包拯依然是清正廉潔、鐵面無私的平民救星。然而,他會像一個俗世才子般談戀愛,會像一個老成官僚般計算前途,甚至不敢和皇帝硬剛,其膽氣比起宋人筆記中的包拯都弱了許多。

或許,至高無上的皇權通過權力的毛細血管,已經滲透進了民間世界,毒殺掉本就不合規矩的血性。

在帝國的秩序里,歷史屬于掌權者,批判屬于士大夫,“處江湖之遠”的百姓無法言說自己。包公的故事,就是他們微弱的吶喊。

何為清官?

人們首先會想到不事權貴、剛直不阿、兩袖清風這些字眼。然而,僅此而已嗎?

在元雜劇《竇娥冤》中,為了收取“訴訟費”的太守桃杌,下令處死竇娥。可是,桃杌作出錯誤判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沒有證據,能力不足,急于判決,并不屬于有意制造冤案。而竇天章能夠平反冤案,主要依靠竇娥死去時的六月飛雪,以及他和竇娥的父女關系。雖然一些官員沒有大惡,但是他們的平庸也是一種惡。

▲竇娥冤。圖源:影視劇照

清官之清,有“清明”之意,也就是智識必須過人。可是古代社會能夠回應老百姓這種期待嗎?

就拿《灰闌記》來說,馬員外的大老婆與趙令史合謀毒死了馬員外,反誣陷是小老婆張海棠下的毒。因為害怕張海棠的孩子分遺產,所以大老婆謊稱這個孩子是自己生的。案件到了開封府,包公心想一個小老婆如何能強奪正宮之子?于是他用石灰撒了一個圈,讓孩子呆在里面,命令張海棠和大老婆各執孩子一臂用力拉,看誰能把孩子拉出來。張海棠心疼孩子不愿用力。包拯根據這一情況,判斷出誰是真兇。

智力是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素,但是這種智力是非專業化的,不可復制的。假設再次發生類似的案件,小老婆愛子心切,心想自己死了,兒子也必然活不成,于是發力搶奪回孩子。那么這個案件要怎么判呢?

而且,在官場“兵行險著”是大忌,一旦落人口實就完蛋了。包公之所以敢這么做,只是因為他是包公,人們預設他必然能夠躲避流言的中傷。假設一個貪官擁有了包公這樣不怕流言蜚語的超級待遇,他完全可以用這種不專業的方法制造大量的冤假錯案。

一個案子的正確解決,需要超群的智力,同樣也需要這種超群的智力是由好人使用。

傳統帝國的邏輯是這樣的:用最少的人力,去維系廣大疆土的穩定。一個勤政的父母官,往往同樣也要擔任刑警、法醫、偵探和檢察官的角色。但是,人力終有窮時。官員只能依靠常識和非專業化的智力,努力調查分析案情,付出大量的時間來找尋真相。

然而,他面對的是一個“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于城”的世界,一天能夠處理的案件實在有限。如果他在一個案子上耗盡心力,那么其他案子很可能就只能敷衍了事。

最重要的是,他一旦有了錯誤,如果上面沒人保的話,很可能就被一撤了之了。沒有人在意他是故意犯錯,還是無心之失。帝國的邏輯再次發揮了作用,中央沒有精力來復核所有地方的案件,除非它事涉謀反,于是換個人上就是一種最經濟的選擇。

一個官員無論再聰明、再勤奮,都無法突破制度的窠臼。

所以,包公才會化身成神。

▲明鏡高懸之下的包公。圖源:影視劇照

面對慘淡的歷史現實,平民的出路只有三條:一是忍耐,二是造反,三是盼望清官。

包公的故事,像是一出廉價的喜劇,幻化出仁愛的社會、廉潔的衙門,滿足人們的幻想。又像是一個恐怖故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黔首們,孤單地面對整個官僚體系的壓力,一個接著一個被吃掉。

包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但是包公的信仰在那個時代只會培養奴隸的人格。因為一個清官再怎么愛民,他和百姓都不是一類人。

假如官府不能帶來光明,那么處于草莽的俠客呢?他們逍遙于法律之外,很難被官府管束,快意恩仇,以武犯禁。一部 《水滸傳》講的就是一個從江湖英雄到朝廷鷹犬的故事,見人殺人、見鬼殺鬼的好漢們只反貪官,卻不反皇帝,實在可笑。而且,俠客也是珍稀人物,梁山好漢里開黑店、劫客商、吃人肉的行為不勝枚舉,他們殺的人里面又有多少無辜之人呢?

在《三俠五義》中,清官和俠客實現了合作,一個代表官府的正直,懲治邪惡;一個代表江湖的道義,替天行道。

▲“南俠”展昭。圖源:影視劇照

若是清官和俠客還不能解決,那就祈求神明吧。

包公故事里無處不體現報應二字。雜劇《認金梳》里面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感圣君與咱雪恨,這的是有青天報應昭彰。”

在《陳州糶米》中,陳州連年發生災荒,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本該賑濟的權貴趁機中飽私囊,還打死了無辜災民。然而,法律對權貴卻無可奈何。正如戲文中所說:“我是那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打死人不要償命,如同房檐上揭一個瓦。”

于是,包公出現了,說“總見的個天理明白”,還讓死者之子“手報親仇”。罪犯遭到了報應,天理得以伸張。其實,包公手持著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這才是真正的“天道”秩序。

《龍圖公案》中還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地主姚某,平日里積善布施,修橋補路,可是養出了一個不肖子孫,傾家蕩產。與之相反,有一個皇家宗室趙某,侵占他人田地,強奪別人妻女,卻養出了一個好后代,家族蒸蒸日上。姚某死后不服,狀告包公。包公說你行善是為了沽名釣譽,而趙某為惡實際是家奴干的,于是判那個家奴下油鍋。

如此報應,真是耐人尋味。

以上種種,并不是說包公故事毫無意義。現實中沒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時,或許唯一的出路就是幻想出一種正義。盡管這種說法聽起來很“不道德”,但這就是生活的真理。

直到有人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世上沒有救世主。那時,傳統帝國已經落幕,新的世界到來了。

楊國宜:《包拯集校注》,黃山書社,1999

無名氏:《龍圖公案》,岳麓書社,2004

楊緒容:《包拯斷案本事考》,《復旦學報(杜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陸林:《包公藝術形象的早期塑造——宋金筆記、話本、雜劇摭談》,《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第3期

姜暢:《從“神”到“人”——淺析<龍圖公案>和<三俠五義>中包公形象的演變》,《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徐忠明:《傳統中國民眾的伸冤意識:人物與途徑》,《學術研究》,2004年第12期

- END -

作者丨秦時避世人

編輯丨艾公子

原標題:《他被封神的殘酷真相》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亚洲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博彩百家乐组选六六组| 一二博| 百家乐闲单开多少| 太阳城地址| 百家乐官网网站排行| 君怡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透视牌靴价格| 百家乐官网全自动分析软件| 大发888 ber娱乐场下载| 百家乐投注心得和技巧| 百家乐官网打水论坛| 百家乐官网最好的玩法| 博彩机| 好运来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赌场牌路分析| 娱乐博彩| 梦幻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真人游戏网站| 百家乐自动下注| 博E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城信誉怎么样| 在线百家乐有些一| 百家乐官网实战路| 百家乐官网哪家信誉好| 网络赌博游戏| 大发888游戏平台17| 大发888游戏场下载| 星际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路单免费下载| 百家乐官网高手打| 反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德州桌| 百家乐官网澳门有网站吗| 开心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什么平台好| 百家乐官网最新心得|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反水| 百佬汇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玩百家乐怎么能赢吗| 百家乐模拟游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