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2023 中國光學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2024-01-23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中國光學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是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lsa/)攜手中國科學報社旗下科學傳播旗艦品牌 科學網(https://www.sciencenet.cn/) 推出的年度榜單,旨在尋找中國光學的那些高“光”時刻,那些讓我們感動、自豪、永遠銘記的時刻。本項評選活動是面對社會公眾進行的科學普及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本年度的評選,我們做了四項重大升級:

① 為提高評選的全面性,在原有規則基礎上增加了征集渠道,允許廣大科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自薦和推薦;

② 在候選事件初選階段,首次引入AI技術,通過深度分析過濾海量候選項,提高研判的效率與質量;

③ 在社會大眾網絡投票階段,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應用IP識別、訪問驗證等算法,有力保證了用戶投票的公正性和真實性;

④ 本著用戶體驗優先的理念,使用交互式頁面設計與布局,方便廣大網友快速參與投票。

通過本次升級,進一步拓寬了評選渠道,提升了評選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保證了評選結果的公信力,并優化了用戶參與的體驗。

“中國光學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活動自2019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2023年度的評選活動,短短幾天時間內就有超過10萬人參與,文章閱讀人數突破10萬+,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已然成為光學領域的一大盛事!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中文名《光:科學與應用》,簡稱Light)(https://www.nature.com/lsa/)于2012年3月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中國光學學會共同主辦,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合作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2023年6月,科睿唯安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顯示,Light的影響因子為19.4,連續9年穩居世界光學期刊榜前三。

|科學網|

科學網(https://www.sciencenet.cn/)以“構建全球華人科學社區”為核心使命的科學網于2007年1月正式上線運行,由中國科學報社運營。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學社區,科學網致力于全方位服務華人科學與高等教育界,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促進科技創新和學術交流。

1. 活細胞實時超分辨顯微成像

南京理工大學的陳錢教授、左超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高效、魯棒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結構光照明顯微技術,首次實現了在有外界干擾的復雜、低信噪比實驗環境下對照明參數的快速自適應精準補償和對活細胞精細結構的實時、高質量動態超分辨成像。

2. 壽命達12500小時的鈣鈦礦單晶LE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肖正國教授研究組在制備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單晶LED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團隊利用空間限制法生長出高質量、大面積、超薄的鈣鈦礦單晶,并首次制備出亮度超過86000 cd/m2,壽命高達12500 h的鈣鈦礦單晶LED,向鈣鈦礦LED應用于人類照明邁出了重要一步。

3. 發現光陰極量子材料

西湖大學何睿華與他的研究合作者們共同發現了世界首例光陰極量子材料,為光陰極研發、應用與基礎理論發展打開了新的天地。光電發射在該材料中首次呈現出本征相干性,該性質無法為愛因斯坦光電效應理論所解釋,相關性能遠超現有光陰極材料。該發現的重要性不在于往鈦酸鍶的神奇性質列表增添了一個新的性質,而在于這個性質本身,它可能重啟一個極其重要、被普遍認為已發展成熟的光陰極技術領域,改變許多早已根深蒂固的游戲規則。

4. 突破時頻阻塞的并行混沌激光雷達系統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興軍教授課題組與常林研究員課題組在兩年攻關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種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達架構。攻克了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這兩個世界性難題,保證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時,極大降低未來激光雷達系統體積、復雜度、功耗和成本。

5. 多重光學魔角助力下一代納米光子芯片

北京理工大學姚裕貴教授團隊的段嘉華教授及其合作者在三層轉角氧化鉬晶體中發現多重“光學魔角”,通過轉角重構實現了中紅外納米光場無衍射傳播的面內全角度調控,且覆蓋寬光譜頻率,打破了光信息傳輸和光學成像受衍射現象限制的瓶頸。此前光學衍射現象限制了未來高性能信息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如何突破衍射極限在納米尺度對光波精確操控是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該研究大幅提升了光子傳播態的精確調控水平,突破了納米光子學應用的分辨率理論極限。

6. 超高靈敏度光學超聲傳感器陣列

中山大學的李朝暉教授、沈樂成教授團隊發現一種聲學敏感的新型材料體系,并利用該材料制備出包含大規模光學微環陣列的超聲感知光子芯片,實現了生物活體的高通量成像,這一成果代表了光學超聲傳感領域的重要進展。該光子芯片在超聲探測靈敏度、帶寬等性能指標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有望替代壓電式超聲傳感器陣列,為拓展其在醫學超聲影像和相關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7. 在體超分辨成像緩步走來

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及之江實驗室聯合團隊的劉旭教授與楊青教授,提出空間頻率域編碼追蹤自適應信標光場編碼方法,實現了多模光纖運動狀態下的超分辨成像(λ/3NA)。如何實現光場在復雜介質(動態光纖、云霧、渾濁液體等)的穩定傳輸與重構,是成像、光通信領域等領域面臨的共性問題。研究為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通用方法,為多模光纖內鏡在生命科學,生物學,工業檢測以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8. 新型感存算一體光電探測器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胡偉達、苗金水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于離子-電子耦合效應的感存算一體神經形態光電探測器件,通過模擬人類視覺感知方式,可解決紅外感知系統分立式架構帶來的高延遲和高功耗問題,為大規模硬件集成神經形態光電感知芯片及其目標識別應用奠定了基礎。

9. 熒光顯微的原位超分辨引擎

哈爾濱工業大學趙唯淞/李浩宇團隊與北京大學陳良怡團隊合作提出自相關兩步解卷積超分辨成像方法,提升熒光漲落現象的開關對比度至少兩個數量級。基于上述技術,實現了目前活細胞中通量最高的超分辨成像。在超分辨光學漲落成像的基礎上提升了約50倍時間分辨率,在無需額外硬件的條件下,只需20幀即可實現超過2倍的三維空間分辨率提升。

10. 算力提升3000余倍!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聯合攻關,取得芯片領域關鍵成果。他們研發的ACCEL光電計算芯片,在多項復雜智能視覺任務中,達到現有高性能芯片相同準確率的同時,國際首次實測算力提升三千余倍,能效提升四百萬余倍,為超高性能芯片研發開辟全新路徑。

 

1. “最薄”非線性量子光源首次實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教授等人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郭強兵博士等合作,首次利用新型二維材料NbOCl?的非線性過程實現了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 nm。這是目前國際報道的最薄非線性量子光源。

2. 創制極化激元“晶體管”,顯著提升納米尺度光操控能力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研究員團隊與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基于石墨烯/氧化鉬異質結的面內負折射。該發現開辟了傳統結構光學路徑以外的新方案,實現了高效的納米尺度光場聚焦和電可調的正負折射轉換功能,為納米尺度光操控提供新方法,有望應用于光電融合集成器件等諸多領域。

3. 飛秒激光改寫材料“基因”

清華大學周樹云研究組及合作者利用飛秒脈沖激光,首次在半導體材料黑磷中實現了光場導致的瞬時能帶調控,并發現其與黑磷的贗自旋具有獨特的耦合作用。該發現為固體材料中奇異電子態的含時(非平衡態)調控開辟了新的道路。該研究成果是光致弗洛凱瞬時能帶調控在半導體材料中的首個實驗例證,為調控材料性質、開發新型器件奠定了基礎。

4. 深腦成像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

北京大學程和平、王愛民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重量僅為2.17 g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能直接透過大腦皮層和胼胝體,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中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成像,為揭示大腦深部結構中的神經機制開啟了新的研究范式。

5. 超高密度三維動態全息投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副教授龔雷課題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仇成偉、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國家科學研究院教授梁晉陽合作,提出一種超高密度3D全息投影的新方法。研究團隊將光散射引入到三維動態全息投影技術,同時克服了傳統全息投影技術深度調控的兩個瓶頸問題,實現了超高密度的三維動態全息投影。

6. 超大規模集成光量子計算芯片

北京大學王劍威研究員、龔旗煌院士課題組與浙江大學戴道鋅教授、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楊妍研究員等合作者經過6年聯合攻關,研制了基于超大規模集成硅基光子學的圖論“光量子計算芯片”——“博雅一號”,發展出了超大規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的晶圓級加工和量子調控技術,首次實現了片上多光子高維度量子糾纏態的制備與調控,演示了基于圖論的可任意編程玻色取樣專用型量子計算。

7. 納米級分辨率片上光譜儀

華北電力大學王若星博士與英國赫瑞瓦特大學陳獻忠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了一種基于多焦點超透鏡設計方案控制不同波長光束色散的新方法,在工作距離僅為300 μm的情況下,在波長為500 nm~ 679 nm的可見光范圍內實現了納米級分辨率的光譜識別,為發展片上光譜儀提供了全新思路。

8. 首次驗證“量子最小作用量原理”

華南師范大學顏輝/朱詩亮團隊首次測量了路徑積分中的傳播子,并據此實現了“量子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實驗驗證。最小作用量原理可能是物理學最基本和最普適的原理,它能簡潔和優美地推導光學、經典力學、電動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物理學各分支的運動方程,并在這些學科發展史上有重要作用。經典世界的該原理被無數實驗證實,但量子世界還是首次驗證。實現傳播子的實驗測量也打開了實驗研究與路徑積分相關的量子現象的大門,可為量子-經典界限、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交叉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覺。

9. 全波段相位匹配特性的發現和驗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潘世烈團隊成功發現并驗證了非線性光學晶體全波段相位匹配特性,在四氟硼酸胍晶體中實現了193.2 nm-266 nm紫外/深紫外激光輸出,驗證該晶體紫外全波段相位匹配能力,使該晶體成為目前首例實現了全波段雙折射相位匹配的紫外/深紫外倍頻晶體材料。更重要的是,該晶體具有優異的線性和非線性光學性能,且具有生長超大尺寸晶體的優勢,有望成為應用于大科學裝置的新晶體材料。

10. 將超透鏡成像分辨率提高一個量級

香港大學張霜教授研究團隊與張翔院士,聯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研究員團隊,英國帝國理工學院John Pendry爵士的團隊以及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通過多頻測量來合成復頻波激發的方法,以實現虛擬增益來補償光學損耗。這一方法成功地將超透鏡的成像分辨率提高了約一個量級。合成復頻波方法是一種克服光子學系統固有損耗的實用技術,不僅在超透鏡成像領域表現卓越,還可以擴展到光學的其他領域,例如極化激元分子傳感和波導器件等。

▎頒獎典禮

入選“2023 中國光學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及獲得“提名獎”的團隊代表,都將受邀參加2024年6月18日至20日在長春舉辦的“Light Conference 2024”大會,頒獎典禮將在大會期間同期舉行,在典禮上為他們頒發獎牌和證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温州市百家乐鞋业| 百家乐官网tt娱乐场| 不夜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镇远县|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代理| 百家乐视频游戏世界| 百家乐官网揽法大全| 百家乐官网总厂在哪里| 大发888娱乐城英皇国际| 百家乐官网游戏台| 德州扑克胜率| 發中發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最安全打法| 现金棋牌| 大发888娱乐城英皇国际| 百家乐一邱大师打法| 大发百家乐现金网| 济州岛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至尊百家乐20| 汇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现金百家乐官网技巧| 线上娱乐场| 博彩百家乐组选六六组| 百家乐庄闲比| 百家乐作弊手段| 真人百家乐官网赌城| 网络百家乐官网公式打法| 在线百家乐官网纸牌游戏| 百家乐官网真钱送彩金| 百家乐官网最常见的路子| 百家乐官网最好的玩法| 赌博百家乐官网赢不了| 壹贰博娱乐城| 澳门赌盘| 免费百家乐过滤工具| 百家乐论坛博彩啦| 澳门百家乐秘积| 百家乐开户送彩金28| 百家乐技巧打|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技巧| 威尼斯人娱乐城老品牌值得您信赖l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