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云南到河北的“雨雪高速公路”,“大氣河”來了
文字:小凱
校稿:通麥 / 編輯:板栗
2024年的第一場雪已經來了,南方的朋友們或許不用去爾濱看雪,你們的專屬冰雪體驗卡已經在路上了!
一條從西南向東北伸展的雨雪高速公路已經形成,沿途的云南、貴州、湖北、安徽都出現了強降雨,重慶出現了濃霧,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出現了降雪,山東南部的雪勢還非常大。
未來幾天,隨著冷空氣的南侵,雨雪分界線甚至能抵達南嶺,連華南北部都機會體驗天然冰雪。
眾所周知,強降雪除了冷空氣要足夠強,還要有足夠的水汽,這條從云南到河北的雨雪高速公路,實際上是一條輸送水汽的高速公路。
孟加拉灣、中南半島的大量暖濕氣流匯聚成一條看不見的河,一路向西北行進,沿途遇到冷空氣,不斷被抬升,凝結成雨雪。這種現象叫做“大氣河”。
空中懸河
“大氣河”是上世紀末才出現的新概念,1994年,華裔科學家朱勇和合作者紐威爾首次在論文中提出了“大氣河”——Atmospheric Rivers。當時,他們發現大氣中有一種窄而長的帶狀結構,其輸送水分的能力相當于全球徑流量第一的亞馬孫河。
大氣河在尺度上往往是巨大的
有時大氣河流所攜帶的水量可以是普通地表河流的數倍
(連接亞洲和北美的一條大氣河 圖:NASA)▼
大氣河與美國西海岸的突發暴雨有著奇特的關系,每年冬天,夏威夷群島和西海岸之間常常出現一條水汽通道,太平洋上的大量水蒸氣被輸送到落基山脈,并在西海岸引發暴雨。這一現象看起來確實與“天氣預報”的技能頗為相似。
美國西部最強的大氣河
通常能造成數億美元的損失
(2021年10月襲擊加利福尼亞州的大氣河 圖:NOAA)▼
由于夏威夷盛產菠蘿,這條大氣河又被稱為“菠蘿快車”——Pineapple Express,菠蘿快車集中在每年1、2月發車,根據NOAA的估計,西海岸年降水量的30-50%都發生在少數幾次菠蘿快車事件中。
從夏威夷北部到華盛頓的“菠蘿快車”▼
但如果車速過快,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暴雨+洪澇,有時甚至能深入內陸,2014年12月洪澇就造成加州大面積斷電,前年6月,深居內陸的黃石公園,因為一次大氣河引發的洪水被迫關閉。
西海岸各州的美國居民和大氣河已經是“老相識”了
(一場強風暴給舊金山灣地區帶來了超強的大氣河)
(2021年10月24日拍攝的衛星圖像 圖:NASA)▼
“大氣河”不光美國有,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也很常見。這是一張拍攝于2020年7月5日的地球快照,一條寬闊的云帶橫貫中國中東部,并一直延伸到日本東海岸。
葵花8號衛星云圖,2020年7月5日12時▼
此時正值梅雨季節,通常雨量一般不會特別大,但2020年是個例外,在7月5日前后一周內,長江中下游降水量顯著提高,超過210mm,而往年整個梅雨期的降水也就280mm左右。所以,這次梅雨又被稱為“超級暴力梅”。
2020年的梅雨期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降水時間與2015年并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
為了搞清楚“暴力梅”背后的原因,氣象學家借助衛星,從高空觀察整個東亞,發現在梅雨鋒的位置上,大量水汽聚集成帶,一條長6265公里、寬670公里、深4公里的“空中懸河”浮現在眼前。
這條“空中懸河”于7月5日當天在長江中下游上空的水汽輸送量十分驚人,相當于長江在當地夏季徑流量的十倍。
水汽在高空匯聚成了一條“河流”
(2020年7月5日11時, 700 hPa)▼
大氣河雖以“河流”為名,但它畢竟在天上,和地表河流完全不是一個套路。
大氣河是從熱帶延伸到高緯度地區富含水汽的走廊
它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雨和降雪
(圖:NOAA)▼
首先,大氣河輸送的不是液態水而是氣態水,也就是水蒸氣,所以相同的水量,密度很低,體積龐大,寬度動輒幾百公里。
其次,地表河流的路徑是由地形規制的,河流和地形相互塑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天上的大氣河可以說是恣肆橫流、難以捉摸、聚則成雨、散則無形,一條大氣河路徑從發生到消亡只有幾天到十幾天,其位置和路徑隨風場不斷移動和變化,換而言之,大氣河是一種短暫且突然的大規模水汽輸送。
與地表真正的河流不同,大氣河是在隨時移動的
它并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
(2014年12月太平洋和美國西南部出現的一條大氣河)
(圖:NASA)▼
強大的降水輸出buff
近年來,氣象學家已經意識到大氣河與降水之間有著緊密聯系。以2020年江淮梅雨為例,與大氣河相關的降水占到總降水的50-80%,同時,伴隨大氣河的降雨強度是沒有大氣河時候的6-12倍。
除了梅雨,很多突發暴雨背后都有大氣河的蹤跡。有研究人員稱,去年7月兩場造成重大損失的暴雨:京津冀7·12和河南7·20,發生時都有強盛的大氣河在高空向雨區源源不斷輸送水汽。
臺風煙花與鄭州之間事實上形成了一條水汽走廊
將大量水汽輸送到鄭州上空▼
2016年7月20日,北京降下特大暴雨時,西伸的副熱帶高壓和青藏高原之間有一條強盛的東北向的大氣河,大量水汽沿著這條路徑北上,促成了這次特大暴雨。
東海龍王表示他只是出來遛個彎
沒想到搞出這么大動靜
(2016年7月20日11時, 700 hPa)▼
對歷史資料的統計研究發現,在夏季,東部地區全部降水中有10-20%與大氣河有關,如果換成與極端降水的相關性,這個比例高達30-60%。
這說明在常規的降水之外,突然出現的大氣河類似一種輸出型buff,buff加在哪里,哪里的降水就變成強降水,這既是暴雨和洪澇的原因,也是降水量的重要補充,所以大氣河的時空間分布就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在幾十年的時間尺度上深刻參與氣候變化,比如著名的“南澇北旱”。
從上個世紀下半葉至今,大體上我國華南降水增多、華北降水減少,這種南北同步變化便是“南澇北旱”。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一長期變化背后就有“大氣河”的身影。
(紅(藍)點表示在0.05水平上具有顯著正(負)趨勢的網格)
(圖:Qiang Wang, Long Yang)▼
過去70年來,長江以南每年發生的大氣河越來越多,華北地區卻越來越少。其“南增北減”與“南澇北旱”的降水量變化趨勢一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大氣河對降水量的年變化有顯著貢獻,在降水更依賴暴雨的北方,這一貢獻高達49%,南方相對較少,在10-30%之間。
東亞大氣河年頻率變化趨勢對年降水變化趨勢的貢獻率
(圖:Qiang Wang, Long Yang)▼
大氣河的發生機制
從全球范圍來看,大氣河很可能是溫帶氣旋的某種伴生物。溫帶氣旋是一種出現在中高緯度的低壓天氣系統,氣象學家一般根據溫帶氣旋的位置和路徑給常出現的氣旋命名,比如蒙古氣旋、東北氣旋、黃淮氣旋、江淮氣旋。
溫帶氣旋常導致風雨天氣,有時伴有暴雨或強對流天氣
往往是洪澇災害發生的“元兇”
(2016年7月導致北京等地發生特大暴雨的黃淮氣旋)▼
這些氣旋主要由三股氣流構成:靠南的暖輸送帶,靠北的冷輸送帶、以及被卷入其中的干燥氣流。
氣旋中的三股氣流▼
這三股氣流螺旋交匯,經常形成“逗點云系”,在衛星云圖上非常壯觀。“逗點云系”席卷干冷和暖濕空氣,兩種空氣是維持氣旋的主要耗材,冷暖交匯處溫度變化劇烈并形成鋒面,暖濕氣流的一側被云覆蓋并形成降雨。
“逗點云系”▼
(2014年英國上空的溫帶氣旋 圖:NASA)▼
大氣河就形成于溫帶氣旋的暖輸送帶中。類似一個熱抽風機,把大量水汽耗材源源不斷地向氣旋里送,內部劇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帶到高空,水汽凝結為水滴,氣態變液態,在這一凝結過程中釋放的熱能,又為氣旋發展提供動力。
大氣河流實際上是由一系列
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溫帶氣旋組成
(圖:NASA)▼
除了氣旋本身,東亞大氣河的位置還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中國夏季的主雨帶常常落在副高北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順時針的高壓中心把南方的海上水汽帶到了北側,如果此時在陸地上還有一個溫帶氣旋,逆時針的氣旋+順時針的副高,夾在兩者之間的水汽輸送就會格外強烈,暴雨將至。
前面提到的2016年夏天北京特大暴雨就是這種情況,在強烈的黃淮氣旋和副高的雙buff加持下,一條強烈的大氣河直達燕山腳下,遇到陡峭的地形后高強度降雨。
這倆強強聯手,堪稱無情的抽水機
將來自海洋表面的水汽一股腦傾瀉在華北地區▼
“大氣河”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那些突發的極端降水,進而拯救更多的生命。
如今通過衛星和數值模型,人類能清楚看出這顆藍色星球的另一層面貌。以前我們很難想象,五千公里外的熱帶海水可以在幾天內變為你窗外的暴雨,而正是這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巨龍,每時每刻都在重新分配著地球上的水熱資源。
弄清楚盤旋在高空的“巨龍”的脾氣
日后才能更好地與之相處
(源于東南亞的大氣河穿過北太平洋在阿拉斯加東南部登陸)
(圖:Ruping Mo)▼
參考資料:
https://himawari8.nict.go.jp/zh/himawari8-image.htm
https://mp.weixin.qq.com/s/ZlcXj3SX725jZ2X-pF8x2g
Overlay: TPW,Height: 700,https://earth.nullschool.net/
國家氣候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9-57kR3fE6uCxPUlCra25g?scene=25#wechat_redirect
翟然,劉志武,戴會超,梁犁麗,蔣定國,徐志,殷兆凱,楊恒,呂振豫.長江流域徑流歷史演變特征及未來預估[J/OL].水利水電技術(中英文):1-14[2022-12-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746.TV.20221118.1705.008.html
Overlay: TPW,Height: 700,https://earth.nullschool.net/
Liang, J., Yong, Y., Hawcroft, M.K., 2022. Long-term trends in atmospheric rivers over East Asia. Clim. Dyn. 6: 1–24. 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2-06339-5
Wang, Q., Yang, L., Yang, Y., & Chen, X. (2022). Contrasting climatic trends of atmospheric river occurrences over East Asi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9, e2022GL099646. https://doi. org/10.1029/2022GL099646
https://mp.weixin.qq.com/s/a8sP1_hpJGPSUrHknQq_Gg
王迪. 溫帶氣旋輸送帶結構特征及發展機制動力學分析[D].南京大學,2016.DOI:10.27235/d.cnki.gnjiu.2016.000914.
https://doi.org/10.1175/2010BAMS3057.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2-00459-w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