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次性餐具攢一抽屜,媒體:無需餐具選項失靈,點個環保外賣太難了
“這個‘無需餐具’的選項,似乎有些‘雞肋’,即便我選了它,送來的外賣中還是會有餐具。”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多地消費者點外賣時,“無需餐具”選項大多失靈——即使選了“無需餐具”,商家也照送不誤。一些受訪者感嘆,想要在點外賣時節約點資源太難了。
一次性餐具已經攢了一抽屜
近年來,多家外賣平臺相繼推出“環保單”,即在點餐時選擇“無需餐具”選項,盡量讓訂單更環保。
“我在家點外賣時,因為家里有餐具,所以經常點‘環保單’。但是外賣商家十有八九還是會送餐具。現在家里的一次性餐具已經攢了一抽屜了。”拉薩市民小張說。無獨有偶,北京市民李先生也面臨同樣的煩惱:“‘環保單’名不符實,外賣送過來的一次性餐具根本用不上,只能扔掉。”
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倡導酒店、餐飲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有關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
既然政府有規定,消費者也有意愿,可商家為何還不停地“多此一舉”呢?
“寧可送得多余,也不敢不送”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環保單”不環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商家左右為難。“差評對我們來說是致命的,我們是真怕因為沒送餐具這種小事而被顧客打差評,所以寧可送得多余,也不敢不送。”拉薩市一家快餐店負責人說,有的消費者“手滑”誤點了“無需餐具”,結果因為沒收到一次性餐具,反手就給商家打了差評。此外,出于提升效率的考慮,“我們有時看訂單不會那么仔細,都裝上餐具總不會出錯,何況一份一次性餐具也不值多少錢”。
平臺監管不嚴。《商務領域經營者使用、報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提出:電子商務平臺(含外賣平臺)企業應當制定鼓勵平臺內經營者減少快遞包裝和外賣環節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平臺規則。但實際操作中,平臺制定的相關規則不能得到很好落實,對于商家明知是“環保單”還送餐具的情況,也缺少有效治理手段。
宣傳推介不到位。“什么是環保單?”“‘無需餐具’選項在哪?”“紙巾、手套算不算餐具?”一些消費者對外賣“環保單”尚存許多疑問,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直接忽略“無需餐具”的選項。深圳市民王先生說:“訂個外賣還看這看那,麻煩不麻煩啊,直接下單得了。”還有一些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何為“環保單”,至于“環保單”的價值和意義更是不了解,對“無需餐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
如何讓“環保單”名副其實?
從行業監管層面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態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葛永林教授建議,把餐飲行業的綠色消費行為納入“美麗中國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等綜合考評體系;在稅收、場地租賃等方面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讓商家和網絡平臺得到實實在在的“環保紅利”。
從生產流通層面看,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貝麗認為,應加強環境友好型材料研發,探索可行的餐具循環模式。還可從外賣平臺入手,建立“商家環保度評價”“環保獎勵”等機制,將環保指標納入好評率的統計范疇內,以供其他消費者參考,促使外賣商家形成一定的行業自律。
從消費觀念層面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國文表示,傳媒、企業和公眾之間可協調聯動,讓“無需餐具”的理念深入人心。可嘗試制定一些“無需餐具消費者”的專有服務標準,如在外賣平臺中標注“無需餐具達人”等稱號。平臺可加強與這些“達人”的互動,多請其參與環保宣傳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其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