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叫“狗”不是狗,這個中國最早的玩具太神秘了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底圖來源/攝影王立力老師
在河南淮陽縣(現為淮陽區)參加過太昊陵廟會的人,一定見過“泥泥狗”。
這場每年在農歷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之間舉行的廟會,俗稱“二月會”。
二月會的現場,是泥泥狗的天下。
泥泥狗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在這場廟會上,很多擺攤賣貨的人,都會售賣泥泥狗。
而趕廟會的人,幾乎人人會買一兩個泥泥狗帶回家給孩子當玩具玩,也可以當作禮物送人。
廟會上的兒童,還會拿著泥泥狗唱這樣的俚語來送祝福:“老齋公,恁別走,送您一個泥泥狗,恁老活到九十九?!?/p>
廟會上售賣的泥泥狗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什么是“泥泥狗”?為什么叫它“泥泥狗”?
這種看上去造型怪異,顏色夸張的泥塑,究竟有什么來頭和講究?
01
泥泥狗,不是狗
準確來說,“泥泥狗”不是一種狗,而是一種民間玩具。
而它也不是一種“狗”型的玩具,而是淮陽太昊陵廟會泥塑玩具的總稱。
在廟會上,“泥泥狗”還被稱為“陵狗”或“靈狗”。
各式各樣的泥泥狗作品 圖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淮陽,隸屬于河南省周口市,因在淮河之北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之一。
歷史上的淮陽,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氏,就建都于此。
相傳,在原始社會時期,伏羲興漁獵,正姓氏,制嫁娶,結束了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
為了感恩伏羲氏的功德,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周口的先民便在此建立伏羲陵墓,史稱“太昊陵”。
太昊陵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由于狗是伏羲馴服的第一種動物,于是伏羲逝世后,他的子孫就用泥土捏制狗造型的泥塑為他守陵。
這也是“泥泥狗”被稱為“陵狗”的原因。
伏羲氏真像 圖源/《歷代帝王真像》絹本繪畫冊頁
事實上,狗在“泥泥狗”的形象中并不是唯一,甚至算不上最主要的角色。
九頭鳥、人頭狗、人面魚、猴頭燕、獨角獸、多頭怪、翼魚、翼獸、人面狗、四不象、貓拉猴、草帽老虎、怪獅……
據不完全統計,泥泥狗按造型的大小和著色的不同,樣式共有200多種,從天上的飛禽到地上的走獸無奇不有。
淮陽泥泥狗藝許述章老師家的眾多泥泥狗圖源/攝影王立力老師
其實,我們常人看泥泥狗,總覺得它的造型有些怪誕夸張,獨具特色。
的確,泥泥狗的誕生得益于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古人對圖騰的崇拜,它原本也不是普通的玩具,而是作為祭品的替代物出現的。
造型怪誕夸張的泥泥狗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生殖崇拜,是泥泥狗的一大主題。
在形態多樣的泥泥狗塑品上,所繪的圖案大多是生殖崇拜中的象征符號,例如女陰紋、太陽紋、花雜紋等。
這些傳統紋飾圖案代代傳承而來,每一筆都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不能隨意更改。
泥泥狗所用的紋飾分類 圖源/淮陽融媒
時至今日,與生殖有關的話題和風俗依然在淮陽市井中廣為流傳。
在伏羲太昊陵顯仁殿的東北角,一塊青石上有一個醒目的黑漆漆的圓孔,俗稱“摸兒洞”,或“子孫窯”,是用來求子的。
來趕廟會的男男女女走到這兒,都要爭先恐后地用手摸一摸這個黑圓孔,期盼能生得龍子鳳女。
雙頭獸為古性交的隱喻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02
以黑為貴,只用五種正色
泥泥狗的世界,只有5種顏色。
即黑、紅、黃、藍(青)、白,這幾種顏色,古代稱為“正色”,是吉利祥瑞的象征。。
在這五色之中,又以黑色為貴。
張華偉作品“三陽開泰” 圖源/淮陽融媒
黑色,對于泥泥狗和伏羲文化來說有著極不尋常的意義。
相傳,天地初開時一片混沌,黑色代表了萬物的本源狀態。伏羲氏所繪的八卦圖中,也正是以黑與白、陰與陽互補互滲,象征宇宙的規律。
淮陽太昊伏羲陵中的雪景八卦臺 圖源/龍都航拍
當地人尚黑的傳統,在古代典籍中也有廣泛的記載。
《禮記·檀弓上》中說:“夏后氏尚黑?!?/p>
《爾雅·釋畜·郝疏》中說:祭祀“牲用玄(黑)?!?/p>
《韓非子·十過》中說:祭器“墨染其外,朱染其內。”
淮陽在古代屬夏地,至今鄉間老人還愛穿一身黑,留存著“尚黑”的遺風。
淮陽太昊伏羲陵廟會上的花籃舞,表演者服飾以黑色為主圖源/淮陽融媒
傳統的淮陽泥泥狗,就是以黑色打底。
然后再上彩,上的是大紅、大黃、大藍(青)、大白,這四種顏色,古代稱為“正色”。
這種強烈色彩以及特殊紋飾的運用,使得每一個泥泥狗作品都熱烈明快,艷而不俗,充滿著一種虛幻的超脫神秘感,散發出濃烈的鄉土氣味和野性的芬芳。
色彩明快的泥泥狗作品 圖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泥泥狗的制作,從選泥到捏制,都遵循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
制作泥泥狗的土,一直用淮陽當地的土。
據制作泥泥狗的傳承人任國和說,他捏制了上萬只泥泥狗,每一只泥泥狗身上的土,都是來自太昊陵以東3公里的地方。
制作泥泥狗 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
剛挖好的膠泥,較為潮濕,可直接放在石磨上,用棍子反復捶打,直到黃膠泥變得均勻、細膩,像和好的面團一樣,便可以用來制作泥泥狗了。
塑形的過程就比較考驗手藝了,捏出來的泥泥狗胚子,既要保留傳統的形態,又要增加一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許述章老師正在捏“雙頭狗” 圖源/攝影王立力老師
成型后的泥泥狗,接下來就是陰干、涂黑和上色了。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一個泥泥狗便算是基本完成了。只等顏料一干,再上一層清漆,便可以進行售賣了。
給泥泥狗上彩 圖源/攝影王立力老師
如今,泥泥狗早已從曾經的祭祀品,轉變成帶有歷史色彩的泥玩具和活化石。
在淮陽,還有很多制作泥泥狗的手工藝人在堅持這項手藝。每年的二月會上更少不了泥泥狗的身影。
這不僅是對古老民間藝術的傳承,更是淮陽人在指尖傳遞著祖祖輩輩的鄉土情義。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
[2]《解讀:“天下第一陵”的“天下第一狗”——淮陽泥泥狗》
[3]《淮陽泥泥狗,天下第一陵的天下第一狗》
[4]《周口淮陽:非遺“泥泥狗” 千年“活化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