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立一座理想圖書館,她經歷了什么?|翻翻書·送書
對每個愛書的人來說,開一家圖書館都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本書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2020年9月,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楊素秋到西安市碑林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擔任副局長。剛上任一周,她就接手了“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建設項目”。
她原本以為開辦一座圖書館不是什么難事。關于理想中的圖書館,楊素秋描述過它該有的樣子,“這里分外安靜,遇見書,遇見人,都有一種古典主義的美妙。”但實際運作中,情況超出了她的想象。
從選址到館內建設,再到選書,事無巨細,她都得一一解決。一座圖書館最重要的是書,除去裝修經費,圖書館有一百萬的購書經費。由于場館小,書目如果不合適,還會被大量閑置,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成了這本書的主旨。楊素秋原以為結合自己的學科背景,只要在書單上勾選,把不合適的書目剔除掉就差不多了,但她驚訝地發現,選書環節會如此困難,小小的書目竟觸及到了各方利益。
本書中,楊素秋的筆法十分細致,她用一串串具體的數字呈現出建館的艱辛,也一點一點記錄下一座區級圖書館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在這份圖書館編目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知識分子的堅持。最終,她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今天,第二十四期「翻翻書?寫寫字」的征集就為大家帶來這部《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本書作者楊素秋被譽為“公共選書人”,她在開館前曾說:“圖書館的靈魂是書目,在皮囊和靈魂之間我們選擇靈魂。”在這本書中,她為我們呈現了一步步搭建一座圖書館背后的故事。
◎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青年學者楊素秋用堅守甚至抗爭,建立了一座“理想圖書館”;
◎ 一座圖書館的建立既是一個文化事件,又是一個公共事件,最終,她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 作者被譽為“公共選書人”,本書的最后整理了書中提到的經典圖書300余本,中外著名作家130余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 “圖書館的靈魂是書目,在皮囊和靈魂之間我們選擇靈魂。”
▼第二十四期書目:《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
《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
楊素秋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年1月出品
▼書籍簡介
我是陜西科技大學的一名文學老師,有時會想:除了教書,我能不能走出校園,為社會做點什么?一次機會,我到西安市碑林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任副局長。碑林區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區,卻沒有一家圖書館,讓我錯愕。更讓我錯愕的是,我即將接手的這個“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建設項目” 要建在地下!墻皮破損,電線裸露,沒個好模樣,人手就我和館長小寧兩個人。
小寧說買書的事情全聽我的。書商紛紛發來書目,但我發現得自己動手編一個更適合本區讀者的書目出來。我們的館小,書少,這恰恰困難——稍微買偏了,就會大量被閑置。
碑林區是市中心商業繁華區,周末常有家長帶小孩子來附近逛街,應該加大文學書和少兒書的占比。附近有全國最大的石碑博物館,展出的不是繪畫或者器皿珠寶,而是“字”。這個地方離我們圖書館步行只有幾分鐘,應該設立一個碑帖專區,大量地買,做成特色。要設立一個單獨的外文童書區,在碑林區工作的外國人不少,如果他們的孩子在這里看見母語故事,一定很激動吧。還應該有一個漫畫專區,把這個區域做好了,這幾個書架也可能會成為漫粉聚集地, 也許周末會被讀者擠滿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選出1萬種圖書來。不曾想,一個小小的書目觸動了各方利益,一場“書目保衛戰”就此拉開帷幕……
▼作者簡介
楊素秋,蘇州大學文學博士,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公共閱讀推廣者,多次于邊遠山區開展文學閱讀公益講座。2020—2021年在政府掛職期間主導建設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得到《央視新聞周刊》專題報道,被稱為“公共選書人”。
▼讀者書評
前半本很好笑、歡快,后半本看見不同職業的人們的生活和閱讀,為作者的堅持理想所感動。
——玖梔(豆瓣讀者)
如果愛《但是還有書籍》,那一定也會愛這本。特別是各類行家高手給圖書館開的書單,特別寶藏,值得全部加入個人書單!
——城南半晚茶(豆瓣讀者)
以圖書館收集書單,輻射不同人的生活。對別人視之以溫情。臨近結尾,又起波瀾,多少艱苦打住不提,滑向最后一章,以圖書館為意象的理想信仰。
——城南半晚茶(豆瓣讀者)
▼內文試讀
下文摘選自《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經出版社授權推送。篇幅所限內容有所刪減。
兩個人的圖書館
碑林區圖書館長姓寧,是我的直系下屬,我叫她寧館或者小寧。與她交談,我得知碑林區從前一直沒有圖書館。我追問了好幾遍才確認這是真的。我之所以追問,是因為這份空無的事實難以和另一份飽滿的事實相吻合:碑林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讓我更加錯愕的還在后面。寧館給我拿來規劃文件,文件顯示:我即將接手的這個“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建設項目”要建在地下。這顯然有違常識,對閱讀來說,最好的是自然光線。為什么要把圖書館建在地下?
她說,原本不在地下。兩年前,區政府開始策劃一個大型文化綜合體,體育館、文化館、檔案館、圖書館各一層,其中圖書館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可是這個項目一直無法推進,她看著我說:“楊局,你應該知道吧,咱們西安的工地經常會發生這種事兒。”
我們這個城市比較特殊,土木建設,一不小心就掘出歷史遺跡。公主墳,王爺墓,在外省必是熱門景區,但在西安市,這些墓地可能就在尋常巷陌中,常常晾曬著干豆角和被子,沒什么稀奇。
最近我路過母校陜西師大,發現那里新建了一座遺址公園,我分明記得那附近原來只是個土坡。二十多年前我上大學時,校園南側剛剛考古發現一座天壇,是唐代皇帝祭天舊址。這些描述的語句莊嚴持重,讓我肅然起敬。學長們哈哈大笑,破除我的幻想:“千萬別去看,就是一個大土包,啥都沒有。”我還是獨自走到那個長滿荒草的土坡面前,它在深秋顯得分外寡淡,荒草枯枝,毫無吸引人的亮點。它身在這個城市,同類太多、競爭太激烈,很久都沒有出人頭地,直到我碩士畢業離校,土坡依舊是土坡。時隔多年,現在它總算有了體面的外觀。
如今也不知道我們規劃中的圖書館碰到了什么文物,需要各級考古部門進行文勘,停滯在考古發掘階段,預計還得兩三年才能投入建設。但是建圖書館這事兒不能再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評定條例規定2020年底區縣級圖書館必須到位。這是年度考核重要項目,不允許出任何差錯,各級領導要擔風險。無論如何,碑林區必須尋找一個現成場地做臨時過渡期圖書館,必須達到條例要求的最低面積三千平米,必須倉促上馬,限期完成。
要在碑林區找到一片合適的“三千平米”,并不容易。“碑林區”有“兩最”:一,西安市面積最小的區縣,僅23平方公里;二,西安市單位面積GDP最高的區縣,商業繁華,旺鋪搶手。
圖書館對建筑物承重要求特殊,密集書庫的荷載數值是普通建筑的好幾倍,土木工程界為此制定專用標準。我來掛職之前,局里選了一些陽光通透的地方,都不符合承重要求,最后只能選在地下。一個沒有窗戶的臨時過渡的區縣圖書館就這樣獲得了存在的合理性和緊迫性,等待我來搭建。
小寧站在我面前,敘述這些來龍去脈。她在四十歲左右走上這個正科崗位,算是緩慢。別人說“她很老實,就像個老黃牛”。這么多天,她和我打招呼時依然笑得保守,不是過分殷勤的人。她經常穿黑色或者棕色寬松毛衣,掩飾自己的曲線,帶拉鏈的馬甲也能幫她把身材再藏一藏。總之,她絕對不張揚。
現在她還和別人擠在一間辦公室里,等圖書館裝修好,她要搬離這兒,擁有自己獨立的地盤。如果我是她,我一定很激動,各種新規劃在腦子里閃爍。我打趣她要榮升山大王,她卻皺眉,不想當山大王。她說自己生來就不喜歡拿主意,更愿意讓別人替她拿主意。她不想當任何一個科室的主管,過去的許多年里,她習慣別人吩咐什么就做什么,那樣不用費太多心,也不會有什么風險。現在她馬上就要做獨立法人,她怕出錯。出了錯,那可得她一個人擔著。
我有點擔心她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她的學歷不高,專業也不算對口,平時沒有閱讀習慣。我認識的其他圖書館長也有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這在政府里好像很普遍,讓人奇怪。弟弟幫我分析:圖書館是清水衙門,上級一般會讓比較老實的人去管理,不需要出多大成績,穩重就行。
我并不了解小寧的性格,既然同事們都評價她像“老黃牛”,她應該是個靠得住的人,也許她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好。我們已經向上級申請了五個帶編制的崗位,明年春天舉行考試,明年年底才能到位。現在,整個圖書館只有她一個人,光桿司令,沒有兵。我主管的四個部門只有她是這樣孤立無援的。我得多幫她一點,這是我們兩個人的圖書館。
我一直在想象這個圖書館。它還沒有存在,它不是一個現成的物體,它是水和土,需要我的手先把它們和成一團陶泥,拉伸,揉搓,捏出形狀,雕刻花紋。我渴望這泥濘而興奮的事,那么多讀書人都夢想做一個圖書管理員,而我現在要做的事比這多,我可以為整個圖書館挑書!我們有一百萬元購書經費,這對于一個圖書館來說太少了,但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真是一筆巨款,得好好謀劃。
我還沒有去過工地。地下室的黑暗應該會讓我掃興,但好在它是完整的,不與任何店面毗鄰。一個完整、清潔、闊大的地下室,方方正正等我們入住。就像一件洗干凈的舊衣服,依然可以讓人接受。
太陽挺好的一天,小寧叫我去看工地,我們沿著粉巷往東走。“粉巷”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些意思,有人說這里古代是賣面粉的,又有人說是賣脂粉的,還有人說這兒是皇上的選妃地。我更傾向于相信最后一種說法,“粉”字嫵媚,也好記,如今這條街上滿是特色飯館,暖融融的市井氣。
小寧現在和我沒那么生疏,我主動挽她,她也挽著我。我喜歡她這樣,這樣我們就不像是上級和下屬。秋天剛剛開始,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的,偶有星星點點的黃。臨街放了一只巨大的鍋,用煙熏制過的褐色肥腸擠得滿出來,肉的香氣里混合了煙的澀味。這種味兒平時很少能聞到,我忽然想起大半年以前疫情隔離,所有小區限制出入。我的朋友穿著厚大的羽絨服來,隔著鐵柵欄遞給我一個塑料袋,里面就是這個東西,打開來,就是這個味兒。
“好久沒見了。想你。給,吃這個。別瘦了。”
說完她就走了。那幾根肥腸,我切得細,吃得也細,舍不得一頓吃完。
用煙熏過的肥腸,叫“梆梆肉”,烏漆嘛黑,是外地人不太敢嘗試的西安特色“暗黑料理”。我是外地人,但我無所不吃。我談起吃來眼睛發亮,朋友們都知道。現在工作調動到這條街,小吃太多了。丁字路口有一家手工餃子開了二十年,冬至的那天我得去嘗嘗。斜對面的牛肉餅餡料扎實,每天都有人排隊。還有小巷里的水盆牛羊肉,也在我的計劃中。
穿過南大街地下通道,就到了森源實業大廈的門口。臨街店面有一家正在裝修,顏色是喜慶的紅。另一半門面還空著,已經簽了護膚品超市和咖啡店。我們找物業經理拿鑰匙,一起走下樓梯。整個地下一層是空的,只開一盞燈也能看見遠處。非常糟糕,一件打滿補丁的,帶著破洞和污漬的衣服。連地板都不平,附近是瓷磚地,遠處又是爛糟糟的水泥地,幾道巨大的溝槽昂首戳出來奇怪的插頭。天花板缺了幾塊,電線散落下來。墻皮顏色不一致,表明這里曾被分割成不同的領地。他們分區而治,又匆忙撤離。角落里沒撕干凈的海報、亂畫的字跡和油污,隱約暗示出衣服店和餐飲店的輪廓,像是焰火表演結束后一地零亂的爆竹皮。
“小寧,這就是咱們的山寨。”
她癟著嘴,用鼻子嘆了聲氣。
這三千平米就是這個樣子,現在真的交給我了。我手頭的錢并不多,因為是過渡館,隨時就要搬走,裝得太豪華是浪費,財政局只為我們下撥一百八十萬裝修費用,平均每平米六百元。普通居民裝修,一平米通常過千元。而我們是公共區域,還要做復雜的消防分區。減去消防的費用,一平米只有五百元左右,這個價格簡直勉為其難,把裝修擠壓到極限。我不能奢求美觀的設計,只把墻、天花板、地面弄干凈,鋪平整,估計錢就花完了。
如果我們有很多錢,我希望能建成一個漂亮的圖書館。外形優雅,巨大的玻璃窗,窗外要有樹,還得是老樹,綠蔭輕搖,窗邊的座位搶手。現在呢,也沒窗子也沒錢,我把這些事兒暫時撥開,重點考慮怎么買書。
最近我的辦公室比較熱鬧,各種商人向我遞上名片。商人的消息靈通,建設圖書館的消息剛在政府網站公示,他們就來了。這一家坐在沙發上和我談事,另一家又在敲門。他們在走廊里等著,一個接一個。
除開一百八十萬裝修經費,我還有一百萬買書經費。第一個商人建議我用一百萬元買八萬冊書,這樣正好夠我們明年評估的數量底線。我有些詫異,他怎么把數字細節搞得這么清楚?他笑了一下,說他的小舅子認識某個領導,他的老同學又是什么什么秘書,他自己昨天剛剛和誰吃了飯。
我學了一個新詞——碼洋——即書籍封底上的定價乘以冊數。第二個商人告訴我,他可以給我二五折供貨,一百萬經費保證能買到四百萬碼洋書籍。他悄悄說:“領導來檢查,書多,你比較有面子。”
他們看起來都比我有經驗,懂“規矩”,引導我這個新手按照他們的方案來。但我感覺這一切都不對勁。第三個商人進門時,我已經做好了對話準備,我要拒絕八萬冊,拒絕四百萬碼洋,那種價格不可能是好書。第三個商人特別擅長堆笑,他說:“您要什么書,我有什么書,都是現成書目,幾分鐘內配齊數據,不用您費心。”
教輔書的進價只有一折兩折。雞湯言情書,兩折三折,而精品書籍要五折以上。我和小寧商量,考慮到書商的適度利潤,我們按六折或六點五折計算碼洋,才可能買到好書。數量少買一點,保證質量。為了迎接評估,八萬冊是及格線,但是明年下半年才評估,不著急。明年開春我們再向財政局申請新年度的購書經費,今年的加上明年的,應該能湊齊八萬冊。
小寧說自己是門外漢,不懂,買書的事情她全聽我的。我們確定方案,一百萬元經費,碼洋在一百五十萬到一百六十萬之間,一共買三萬冊。如果復本(重復的書)數量是三,那么就是一萬種書。
這個方案進入了我的一封封郵件,我讓所有書商按照我的需求,分別發來一萬種書目。我來擇優篩選,這個事情我喜歡干。
我陸續收到書單:
大量情感雞湯和長篇小說,書名軟糯可人,共同特征:書評網站查無此書。
偶有經典作家,恰恰剔除成名作。
偶有經典作品,恰恰繞開優質出版社:《世說新語》——某某日報出版社,《老人與海》——旅游某某出版社。
兒童書籍,完全杜絕國際大獎和暢銷繪本,可謂煞費苦心。還有一些單蹦兒書目,第2輯,第5卷,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商人大概沒想到我會一行一行地查看,我也沒想到,我會看見這樣的報告與視角:
《某某縣政府廉潔反腐敗的公眾感知評估報告》
《高速鐵路接觸網作業車司機崗位》
《價值網企業創業績效損失機理研究——一種基于非物資資源配置的視角》
我看見了一些文萃,一些風采:
《某某酒業文萃》
《某某師范學院校報文化副刊選集》
《吟誦的女兒 ——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吟誦推廣志愿者某某某老師》
《某某政協委員履職風采》
也看見了一些“學術”。作為高校教師,我熟悉這樣的名字,知道它們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粵派評論視野中的打工文學》
《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學語文教育》
《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
《當代大學生德育中主題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務探析》
《創新驅動下的高校服務育人模式研究——某某學院學生事務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我現在明白這些書單是什么名堂,書店里賣不動的書、倉庫里的滯銷書以及那些明知沒有讀者的自費出版書籍,全都塞給了我。我恍然大悟,為什么某些圖書館書架被三流書籍占滿。因為圖書館自身沒有利潤,塞些壞書進來不影響圖書館“業績”,反而會增加書商利潤,于是,圖書館成為某些書商的庫存傾銷處。街頭書店則不同,它們要盈利,自然會認真篩選商品,為銷量操心。書店固然也有滯銷書,但決不會鋪天蓋地。
我無法想象我一手弄起來的書架擺的全是三流書,走在里面多喪氣。圖書館不能只做成政績工程,為了讀者喜愛,我得把好第一關。
我再次寫郵件:
您好!
您發來的書目我已全部讀過,建議按以下要求修改……近三年出版的新書籍可參考各種網站銷售榜單……古典書籍涉及注解、校對和版本,一不小心就謬以千里。古典文學建議多多考慮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國文學,尤其是作者去世五十年以上的公版書,不用支付版權費用,譯者水平差異太大。外國文學建議大量采購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一次,我的郵箱沒有收到回信,但我的辦公室不斷響起敲門聲,收件人直接來到我面前。他們說,以前配貨不會遇到這樣的麻煩,大家都知道“館配”就是這樣做的,書商提供什么書目就買什么,這樣比較快。我要的書進價太高,讓他們沒有利潤。而且他們沒有精力按照我的要求去修改書目,太費時間。我問他們:“平時讀書嗎?”“不讀,我們是業務員,主要跑業務,哪有時間讀書啊?”
他們帶著笑臉,但我知道他們內心并不喜歡我,怎么就倒霉碰到我這個“不懂規矩”的“臨時掛職”干部,為了書目糾纏不休?我也心煩,為什么沒有一個愛讀書的書商出現在我的辦公室?一個書商,但凡讀一點書,就能理解我的訴求并且做出修改。
我處在被動局面,如果他們繼續這樣和我周旋,我如何才能挑到我要的書?也許我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合適的供貨商。我想起經常買書的網站:中圖網,價格合理,書籍質量也還不錯。我撥通“批發業務”電話,接線的是一個中年女人,語速沉穩,溫和有禮,不像別的書商那么迫切,也不急于做出允諾。我提要求,她說:“好的,理解,明白。”她耐心地記下來,并且復述。這個舒服的聲音讓我多了一份希望。
▼如何參加共讀?
希望你是
1. 關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對身處的時代有自己的理解,具有獨立判斷和思考的能力
2. 有表達的欲望,能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3. 尊重彼此的時間,遵守我們的約定
▼你需要做
1. 前往“湃客工坊”微信公眾號,在文章評論區告訴我們為什么想讀《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包括但不限于你對相關議題的了解及興趣。截止時間為1月21日24時。
2. 1月22日我們會選出3名讀者,請留意公眾號文章的回復,并及時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發送地址和聯系方式,我們會第一時間郵寄圖書。
3. 在10天內(從收到書當日起計)把書讀完,發回800-1000字的評論。你的文字,將有機會在澎湃新聞客戶端及“湃客工坊”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如果你成為當期的圖書推薦人,我們將邀請你加入“湃客讀者”微信群,讓你與來自各行各業的喜歡閱讀、享受思考、愿意表達的讀者交流。
策劃/編輯:吳筱慧
海報設計:王璐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