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湃客編輯部感言|自我在生活的縫隙中流動
【編者按】
此刻,我們即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回望2023年,自我在生活的縫隙中流動,我們慢慢張開自己,與這個世界握手擁抱。
這是重申聯系的一年。我們展出羽翼,再度感知遠方的風景;我們重啟對話,找回彼此信賴的溫度;我們探索內心,校準人生航向的坐標;我們也擁抱變化,在時代洪流中蓄積破土的力量。“世界”是我們的限度,也代表著我們的可能,而重要的永遠是聯系,是我們主動或被動與萬事萬物的纏繞。
2023年末,澎湃新聞·湃客創作者平臺策劃推出《重申與世界的聯系》系列文章,聯合知名學者及優質創作者,從文學、藝術、科技、財經、旅行、城事等領域出發,從個體到趨勢,以文字、數據、漫畫、視頻等形式,留下這一年里我們向世界出發的注腳。
而當一年的工作、生活告一段落,湃客編輯部的各位編輯、實習生也帶來自己對這個主題的詮釋。
丁玨汭:
在流動的不確定性中找到始終如一的方向,療愈自己、探索自己,保持一份清明也保持一份傻氣。希望2024年依然可以大聲說出“我喜歡太陽,我喜歡春天,我喜歡年輕,我喜歡我自己” 。
王恒婷:
停止內耗,使之發生,所有的未來都建立在此時此刻。
呂妍:
情緒可以起伏,思想可以混沌,但是腳步向前,不要停。
陳玉坤:
三餐四季,又是一年。炊煙升起時,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李祎:
沒有路的時候,我們會迷路;路多了的時候,我們也會迷路。 故事總要有結束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尾聲。
陳明明:
重回不知去向的時間軸,定格或多或少或有遺憾的瞬間。
張鈴媛:
“自我在生活的縫隙中流動”,巧合的是,在某音樂平臺年度報告上,我的“年度關鍵詞”就是“自己”,它在歌詞里出現了775次——“我在臟衣服堆中找自己”/”遺失了自己“/“放肆自己 放空未來”......
自我是穩固的,也是流動的。我的小小自我會想打破框架,也在學習接納自我。2023年唯一確定的是,這個自我一直想與更多人、更多事、更大的空間建立聯系。
吳思越:
“我不是虛弱的人,不是短暫的人——哪怕此時立刻死去也不是短暫的人。”
2023年很短暫,好在我們都不是短暫的人。
吳筱慧:
“看見復雜,是通往真實的起點。”
汪錫卿:
“你看秋千是一個人蕩的,蕩著蕩著,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節奏,別怕孤單,你看每個秋千旁邊都有另一個秋千。”
周依:
迷霧消散后,未來的面貌一點點浮現。2023年,我們終于又站在世界的港口,也試圖再次掌舵,重新駛入自己的生活。目的地或許仍然未知,但我決定迎著心里的燈塔繼續出發了。
林柳逸:
“別忘卻身心的和睦。奮勇呀,然后休息呀,完成你偉大的人生。”
徐婉:
今年沒怎么去遠方,有遺憾,但也有收獲。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在孩子眼中總是欣喜的。我從她的身上學到了人類和世界相處應有的方式。
黃芳:
據說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當它長到四十歲時,爪子會變得老化,翅膀也變得沉重。那時,它會飛到懸崖上,一點一點地撞擊自己的喙,直到舊的完全脫落,新的喙再次長出。“走出自己”很難,但也許唯有此,才能重生。
卜艷艷:
路過世俗定義里的繁華和窘迫,繼續去經歷和尋找適合我們的生活。
吳爭:
“我走了很長的路才離開過去,好在今天是個平凡的日子。”
郭子皓:
如果說語言決定了我與思維的邊界,那我想,腳步也決定了我與世界的邊界。“行之于途而應于心”,個中道理,得走了才能真知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