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斯拉入局,無線充電,又來一條鯰魚?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這幾年,雖然共享充電寶已經在不少城市隨處可見,但有些玩家總想另辟蹊徑,實現彎道超車,比如在無線充電領域深耕的玩家們。
顧名思義,無線充電就是一種不用連接線就可以為電子設備提供電能的技術,它解決了傳統充電不方便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的一種充電手段,而最近兩年也在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個金字塔的頂端進軍。
尤其是特斯拉這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車企,也在積極布局,讓資本市場上沉寂了有一段時間的新能源汽車,陷入再度瘋狂,萬安科技(002590)、思泉新材(301489)等玩家都獲得了高度關注。
無線充電板塊情況
那無線充電會成為下一個藍海嗎?筆者今天帶你來一探究竟。
一、特斯拉的野心
最近據公開報道,特斯拉確認正在研發感應式充電技術,最終能實現當車主將車開到車庫里時,就已經開始自動充電了。
筆者還深挖了一下特斯拉這幾年在這個領域的布局邏輯,前幾年的時候,馬斯克還高喊與350千瓦功率的超級充電樁相比,無線充電技術“低效低能”。
但是今年特斯拉的態度立馬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7月份時候,特斯拉直接斥資超過5億元,還收購了德國無線充電公司(Wiferion),看樣子要大力進軍這個領域,這家公司的無線技術也可以應用在工業設備和機器人上,未來估計也能和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產生協同。
真香定律,看來連特斯拉也沒能逃過。
據專業機構分析,考慮到技術成熟和規模降本,以及未來無線充電模塊功能有望升級等利好因素,預計2025年車載無線充電的市場規模可以接近50億元,雖然不大,但是增長率大約為40%,目前可以形容成小而美的市場。
無線車載充電市場規模
二、理想豐滿,現實骨干
當然,特斯拉也不是第一個想吃螃蟹的玩家。
早在五年前,寶馬在美國首次推出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量產車型530Le插混汽車,可在3.5小時內完成9.4kWh電池的充電,但是受限于成本和技術等因素沒有推廣開來。國內玩家也毫不落后,今年上汽智己就落地了旗下首個11kW大功率整車智能無線充電方案。9月,華為也公布了用于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專利,是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車載充電設備。
除了車企們入局,基礎設施建設也得跟得上,比如美國最近有一些路段能夠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預先安裝在路面下的線圈將能量傳輸到車輛底部的接收板,從而實現邊開車邊充電,但建設成本也很高,8公里的無線充電路段就耗資37億元人民幣,真的屬于燒錢的游戲。
雖然一路玩家都在布局車載無線充電,如果無線充電普及度提升,可以想象到的場景是,車輛不需要搭載那么大容量和體積的車載電池,里程焦慮也將不復存在。
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筆者判斷,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進入大規模應用還為時尚早。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成本高昂。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鋪設動態無線充電道路,每公里的成本大約是100萬美元,這還沒有考慮到后期的維護成本。我們上面提到的上汽智己無線充電樁,一個售價接近20000萬,相較于目前2000元的一個接線充電樁,消費者必然是用腳投票。
二個是由于充電功率小導致充電速度比較慢。如果采用功率為11kW 的無線充電系統,充滿電需要接近8小時,這無疑是和行業高壓快充的發展模式是背道而馳的。這一方面,筆者覺得無線充電最大的敵人就是換電模式。
所以,未來當換電模式已經出現在我們的大街小巷時,筆者覺得就基本上給無線充電技術判了刑。
二、這邊風景獨好?
雖然無線充電在電動車領域離從0到1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智能手機領域,還是邁出了關鍵一步。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雖然智能手機市場依舊比較低迷,但是全球支持無線充電的智能手機同比增長2%,實現了正增長,在所有智能手機中的占比達到26%,已經徹底刷新歷史紀錄。
尤其是對于國內的玩家來說,筆者查了一下,旗艦產品已經基本開始標配無線充電,支持無線充電的智能手機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華為Mate 60系列的強勁銷售。
所以,無線充電在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兩個領域,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