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讀|為何要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怎么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
此次會議指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在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強調,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
對此,農業農村部農研中心研究員張照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成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糧食安全方面提出的新舉措,其核心是根據各省的糧食消費與生產之間的差距,建立糧食調入省對糧食調出省進行利益補償的制度性安排。
“之所以提出這個補償機制,其根源在于糧食產業與其他特色產業存在的收益差距。”張照新指出,與其他果蔬茶等特色作物相比,糧食生產產值低,產后加工業也多屬于利潤率相對較低的行業,由此帶來的不僅是種糧農民的畝均收益低,地方政府的稅收也比較少,由此也形成了長期以來的“糧食大縣、財政窮縣”格局。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在加大對種糧農民支持保護的同時,也出臺了種糧大縣獎勵專項資金。但從實際運行效果看,這些政策并未從根本上扭轉糧食大縣財政窮縣的格局。因此,這次中央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利益補償機制,意在更好地緩解這個格局。這種設想在新世紀之初就被提出過,但因為考慮糧食市場交易的大環境下,省際之間的糧食購進、外銷數據核實困難,加上對各省利益觸動太大而未能成為政策。”
張照新指出,未來落實這個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仍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各省的糧食產需缺口數的計算方法。如果以各省糧食調進調出數據為依據,盡管目前對這個數據可以給出大致估計,但得到各地公認有難度。同時,部分糧食主產省由于轉化為畜產品出口,可能對按照糧食實際流通數據進行補償也會有不同意見。如果根據各省常住人口數量與糧食生產量的數據核算,計算方法相對簡單,數據更容易獲得,但不同收入群體、城鄉之間的人口食物消費結構存在差異,人均糧食消費量存在差距。各省也會有不同意見,但取得共識相對容易些。二是補償標準。這個標準估算難度很大,估算方法有多種,比如按照畝均產值、全產業鏈產值等角度進行估算,但取得共識很困難。可能需要中央根據糧食產業與特色產業的綜合效益進行估算,給予一個適當的補償標準。也可以引入市場機制,構建省際糧食調進調出指標交易的市場化平臺,由各省自發進行磋商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糧食產銷區省際利益補償機制的建立,可能通過增加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的積極性,從而減輕糧食主銷區強行推動農民種糧的壓力,但是仍可能難以真正扭轉產糧大縣財政窮縣的格局,因為這種格局背后有更多更深層次因素的影響。”張照新說。
此外,會議強調,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表明從科技和產業兩方面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是立足現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將相關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更好地進行整合,通過共享科技資源,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產業帶動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內驅式”發展,尤其在種業科技創新當中,通過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支持種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優質高效的種子品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