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首次大面積狼專項調查監測揭秘:歷時一年多,萬人川西北尋狼
盡管“川西北狼專項調查監測”已歷時一年多,戴強依然認為對狼的了解知之甚少,從科研角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他同時表示,這次調查已對川西北狼種群“摸了個底”,為川西北草原生態系統保護研究、人與狼的邊界及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
2022年3月,四川省啟動川西北狼專項調查監測,范圍包括甘孜州和阿壩州全部區域。本次調查監測是狼升至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后,四川乃至全國首次大面積狼專項調查監測。戴強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此次專項調查的阿壩州區域負責人。在他看來,雖然曾對阿壩若爾蓋濕地生態系統有過研究,但這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作為草原食物鏈頂端物種,狼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與許多非瀕危野生動物一樣,我國的狼種群數量并未清晰統計過。直到2021年狼被升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們才發現狼的種群數量已少到需要重點保護的地步了。
近日,戴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此次調查對川西北甘孜、阿壩兩州區域內狼的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況及變化趨勢有了全面了解。調查發現,阿壩若爾蓋草原的狼種群數量在過去十年有所增長,這也與當地農牧民的反映相吻合:目擊狼的次數增多,更多牲畜遭到狼襲……
若爾蓋草原上,一只奔跑的狼
戴強等人的工作極具挑戰,但意義也足夠重大。2021年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日臻完善、監管機制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曾在發布會上指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關系人類的福祉。
這也充分證明,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追蹤野狼:
歷時一年多萬人參與
走訪調查上千農牧民
車輛從阿壩馬爾康一路向北,坡頂漸緩,山道兩側高大的杉樹漸次低矮,透過飄垂的松蘿,遠方逐漸被青岡樹、沙棘林、杜鵑覆蓋。再往北,便是若爾蓋草原,這里是若爾蓋國家公園的一部分。
云影覆蓋河岸,河道靜水深流。
2022年4月,四川、甘肅兩省共同開展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區位于川甘兩省交界處,包含現有11個自然保護地,其中四川片區6個、甘肅片區5個。這里擁有青藏高原東緣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和草甸草原生態系統。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貌和高寒氣候特征,使其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而獨特的關鍵地區之一。
廣袤的若爾蓋草原上,狼群經常出沒
作家李微漪曾在阿壩州救助過一只小狼“格林”,帶回城市養了一陣后放歸若爾蓋。最終,小狼被狼群接納,重返自然。后來,李微漪創作的《重返狼群》系列被拍成電影,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若爾蓋狼群的保護也被提上了日程。2020年,全國首個狼生態保護檢測站在若爾蓋掛牌成立。
過去一年多,戴強的學生肖俊侯一直行走在若爾蓋草原,他帶著問卷調查表深入到當地村莊、牧場,尋找人們關于狼的目擊情況,統計有多少牲畜被狼襲擊,并了解草原上牧民與狼的交集與沖突。
在肖俊侯看來,對狼的調查,更多時候是在找人。在若爾蓋草原上,沒有人比牧民更了解狼,他們千百年來與狼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狼,也是跟人很近的一個野生動物,在路上開車時可能看到它們,狼的繁殖點可能就在牧場邊上……戴強也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很多當地人可能比專家更了解狼的活動范圍、狼的生活習性。
但在高原上找人并不容易,冬天路面結冰容易打滑,夏天要去更加偏遠的夏季牧場。很多地方車去不了,肖俊侯和同事不得不步行前往,頂著大風呼哧呼哧地喘氣。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肖俊侯驅車三小時,從阿壩縣城抵達海拔4000米的珠姆溝。他在這里找到了5戶牧民。當天,還有一名同事與肖俊侯出發,半路坐上另一輛越野車去開展樣線調查。樣線調查,是野生動物種群調查的一種普遍方法,選定一定區域,詳細記錄這片區域的環境、野生動物活動情況,然后根據足夠多的抽樣調查,估算更大范圍內的野生動物種群,以及該區域的生態系統。
調查人員在珠姆溝開展狼群調查
就這樣,戴強團隊幾乎走遍了若爾蓋草原,范圍包括紅原縣、阿壩縣、若爾蓋縣,以及松潘縣部分地區,對上千農牧民進行了尋訪和問卷調查。他們通過牧民的目擊報告,尋找狼的活動軌跡和分布情況,再架設紅外相機進一步搜集確認狼的數量和繁殖狀況。他們也通過當地林草部門、保護區及管護站等進行數據搜集,然后再把掌握的數據建模分析,最終確定狼的分布情況、總體數量和變化趨勢。“自然資源越豐富,調查持續時間就會越長。”戴強說。
此次川西北狼專項調查監測的范圍,除了阿壩州全部區域,還有甘孜州全部區域。負責甘孜州調查監測的甘孜州林科所所長周華明之前曾介紹了該州啟動狼專項調查監測的工作。周華明表示,2022年3月起,甘孜州林科所組建了以所領導班子成員和高級工程師為組長的5個外業調查小組,全所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兵分5路在全州18縣(市)同步開展外業訪問調查,同時聘請專家團隊、護林(草)員和農牧民群眾協助監測調查,甘孜全州包括巡護員等上萬名林草系統工作人員都會參與其中。
紅外相機記錄下狼群活動蹤跡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狼專項調查監測工作,總體分為一般調查區域和重點調查區域。一般調查區域以訪問調查為主,了解區域狼的分布、數量及其對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重點調查區域在訪問調查基礎上,輔以紅外相機陷阱法,全面組織開展樣線調查及監測。
周華明曾介紹,大家聽到狼,一般還是有點害怕。在進行狼調查監測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狼。但實際上雙方相遇時,狼可能更害怕人。自己之前在野外遇到過狼,但基本只要見到人,狼就會躲得遠遠的。牧場上沒人時,狼會來叼羊獵牛,但只要有人在,狼幾乎不會來。狼的嗅覺、視覺和聽覺都很靈敏,大多數時候,都是狼先發現人。一旦發現人,狼的第一反應都是迅速逃跑,與人拉開距離。所以,在開展調查監測過程中,工作人員會故意發出一些聲響,“打草驚蛇”,提前告知各種野生動物。能親眼見到狼當然最好,見不到狼,能收集到狼糞、狼毛也不錯,對調查也有幫助。
全國首次:
對狼進行大規模系統調查
“從零開始”具有開創意義
作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棲息生境包括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裸巖和荒漠,狼在大眾心目中是一個“普遍而熟悉”的野生動物,不少民族都有著豐富生動的狼文化。
阿壩縣珠姆溝
戴強表示,各種歷史文獻證明,狼的確曾廣泛分布于全國多地。但如今,狼主要分布在我國北部、西部的草原與森林,因棲息地破碎化和人為干擾而減少。2021年,狼也升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022年3月,四川省啟動了阿壩州、甘孜州的狼專項調查監測。四川省林草局稱,這是四川乃至全國第一次對狼進行大規模系統調查。
為什么要開展此次大面積狼專項調查監測?四川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狼作為頂級捕食者,生境適應力強,能夠調節草食動物及更高營養級的種群動態,控制鼠兔、旱獺等草食動物的種群數量,對生態系統調控至關重要。
川西北地廣人稀,當地大型獸類資源非常豐富。但因為偏遠,歷史上該區域的獸類研究薄弱,尚沒有開展狼的專項研究,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種群數量和分布范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人類過度放牧等相關活動,對狼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本次調查將進一步系統了解該區域內狼的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況及變化趨勢,調整和完善狼種群保護管理政策措施,以期為狼的有效保護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甘孜州林草局則表示,此番專項調查監測,具有極強的示范探索甚至標桿引領作用,對進一步指導甘孜州野生動物調查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在拿到這個研究課題之前,戴強主要研究大熊貓。戴強表示,大熊貓作為明星重點保護動物,研究課題很多,成果也多。而狼的種群數量較大,并且剛剛升級為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國內此前尚無大面積專項調查,可供查閱的資料和文獻非常有限,對它的生態學特點也知之甚少。戴強坦言,他此前對若爾蓋濕地生態系統也有過研究,但開展狼種群的調查監測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
跟很多野生動物一樣,我國的狼種群數量并未清晰統計過。戴強表示,這并不奇怪,能夠把一個物種數量數清楚的是極少數,往往只有特別瀕危且特別受關注的物種,才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調查。
“某種意義來說,我們的調查是從零開始的,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戴強表示,我國對狼的調查,相對虎、雪豹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起步要晚一些,但也晚得不多。
狼崽在狼窩周邊嬉戲
戴強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大背景下,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的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紅外相機等設備的廣泛運用,相關調查活動變得更加容易,調查的人力、時間等成本更低。
周華明曾表示,在甘孜州的調查,得益于“紅外相機陷阱法”,調查監測的安全性和效率大大提高。“相機陷阱”指使用動作傳感器、紅外探測器或其他光束作為觸發機關的遙控相機。它常被用來拍攝不容易直接拍得的畫面,多運用在生態研究領域,例如監督狩獵、觀察野生動物、尋找稀有物種等。“相機陷阱”的一大優點是它可以捕捉到更加精細的鏡頭,比起單純的人類觀察來說,它拍攝的影像還可以反復觀看。此外,“相機陷阱”可以持續、靜音運行,也很少會打擾到野生動物。
因為記載數據很精確,“相機陷阱”可以用來計算一個地區的動物數量,這比單純靠人力來數要方便和實惠得多。此外,“相機陷阱”還可以用來探測、尋找新的或珍稀物種。狼一般晚上活動,夜間開展調查的難度和危險系數遠超白天,而“紅外相機陷阱法”則可以填補夜間調查的空缺。使用這個方法的關鍵,是知道相機應該設置在哪,也就是狼經常出沒的地方。而尋找這樣的點位,正是長期在野外工作的巡護人員所擅長的,所以這次調查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
“有了國家的重視,調查的范圍自然就更廣了。”戴強說,“現在,我們有更好的條件,能對諸如狼等野生動物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了。”
最新進展:
調查報告已上交省級部門
探求人與狼“共處之道”
肖俊候的問卷調查表有一項“民意”調查,狼在襲擊牲畜時牧民的態度——有“殺死”“趕走”“補償”“不管”四個選項。統計發現,絕大多數的牧民選擇了“補償”,這跟他們的父輩拿著獵槍守護牧場的傳統已然完全不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以及獵人的捕殺,若爾蓋草原上的狼種群持續減少。直到近年來持續的生態保護,以及管理部門堅決打擊盜獵行為,狼的種群數量又得以恢復。也因此,很多牧民發現,狼襲擊牧場的牛羊也更加頻繁。
調查人員向牧民了解情況
很多牧民在調查中反映,人與狼的邊界與沖突待解。戴強目前的調查報告顯示,這個問題目前尚不嚴重,但隨著狼種群的擴大,人與狼的矛盾必然會愈演愈烈。
這也正是此次調查的目的,進一步系統了解區域內狼的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況及變化趨勢,為狼的有效保護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戴強表示,調查數據可以指導下一步野生狼種群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從人類利益的角度出發,既要處理好人與狼的“邊界”,也要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
戴強說,遠古時代,人類要從自然界獲取獵物,得到食物來源,同時也要抵御野生動物對人類的傷害。但到了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獲取資源的方式越來越便捷,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捕獵為生,大家更加清晰意識到,我們的生存環境,也需要野生動物,需要生物的多樣性。
“所以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人類究竟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共處?”作為一個野生動物研究者,戴強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既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狼對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但同時也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生態保護的范圍,保護的目的,即使以人類利益為出發點的人類中心主義為衡量標準,我也并未想明白如何權衡狼這一類頂級食肉動物的保護管理。”
在戴強看來,狼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在紅外相機里,它們顯得很機警,看到新安裝的紅外相機設備,總是趕緊避開。作為社群動物,狼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和等級劃分,但這些情況目前并無清晰了解,還缺乏系統研究,比如帶上追蹤器,看到它們的活動范圍和路徑,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目前,對狼的調查報告已經上交四川省林草局,報告闡釋了甘孜州、阿壩州狼的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況及變化趨勢,同時也反映了當地牧民與狼的交集與沖突。
戴強表示,從自己掌握的阿壩州的數據來看,過去10多年若爾蓋草原上狼的種群數量有所增長,但遠遠未到種群泛濫的地步,這與當地農牧民反映的情況相吻合。
隨著生態修復的深入推進,川西北高原上,以狼為代表的動物又在這片曾經的樂園繁衍生息,生物多樣性日漸恢復,生態系統的不斷趨好,無疑是中國生態環境改善的最佳注腳。
(原標題:《尋找川西北狼群①|獨家揭秘全國首次大面積狼專項調查監測:歷時一年多,萬人草原尋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