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睡覺時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鈣嗎?錯,或與3種疾病有關
“你這腿抽筋的情況,吃再好的鈣片也沒效果。”醫生對著劉先生如此說道。
劉先生今年剛好60歲,雖然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身體一直都很硬朗。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他卻感覺走路或者晚上睡覺時腿抽筋得有些厲害。
一開始,他覺得可能是年齡上來了,缺鈣才總抽筋,于是就到藥店買了一些鈣片,三四百元一瓶,還讓家里人燉骨頭湯。
補了好幾個月,劉先生抽筋的情況沒有絲毫改善,他這才到醫院看病。經過檢查,醫生告訴劉先生,他的腿抽筋并不是缺鈣引起的,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導致。
這是下肢的血管粥樣硬化嚴重,斑塊不斷堵塞腿部的血管,腿部缺血從而引發肌肉痙攣。
01
睡覺時突然腿抽筋,
是因為缺鈣了嗎?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晚上睡著睡著,腿部肌肉忽然收縮、無法動彈、疼痛難忍?這就是抽筋了,大多數人在晚上抽筋時,總是會首先想到缺鈣,這有道理嗎?
這個想法并沒錯,但是不全面!鈣不僅僅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還可以維持肌肉的正常興奮程度,如果鈣太少,肌肉就容易“失控”。臨床上發現血液中的鈣離子如果低于2.25毫摩爾/升,稍微一點外力刺激,就可以讓肌肉痙攣。
然而能導致肌肉痙攣的原因,并不僅僅只有缺鈣,過度運動、寒冷刺激、過于勞累、特殊藥物等因素也都可能會引起抽筋。
有時候,抽筋還可能是一些疾病發出的信號,不能一味當成缺鈣。
首先就是前文中劉先生碰到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因為下肢血管堵塞而導致下肢肌肉組織供血不足,從而引起抽筋。
其次,要當心帕金森病。別以為帕金森的表現就只有手抖,它本質上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減少,影響了人體對運動的控制,同樣會導致腿部肌肉出現不由自主的收縮以及僵硬。
最后,腰椎間盤突出也可能會導致抽筋。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可能會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引起麻木、疼痛的表現。而到了晚上,肌肉處于休息之中,壓迫的表現會更加明顯。
02
夜間出現5種情況,
小心癌癥或疾病的信號
除了腿部抽筋之后,還有一些特殊的表現需要注意,可能是疾病的預警,不要一味當成小事。
1、睡覺打鼾
不要以為打鼾很正常,如果鼾聲比較輕、不影響睡眠和呼吸,屬于單純性打鼾,一般沒有危害。但是病態打鼾足以要命,即打鼾伴有憋氣(呼吸暫停)。
臨床上有一種病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此類患者在睡覺打鼾的過程中,可以暫停呼吸數秒乃至數十秒,長期以往可以引發心血管疾病,還可能會窒息而亡。
2、經常半夜醒來
半夜總是自然醒,需要警惕抑郁癥。抑郁癥會導致褪黑素的分泌減少,到了晚上,患者容易出現頻繁醒來、睡眠縮短等情況。
3、出現潮熱、盜汗
潮熱和出汗是女性更年期常出現的癥狀,但是腫瘤、甲狀腺疾病、肺結核等也可能引發類似的癥狀。比如甲亢,甲狀腺素分泌增多,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身體產熱過多、體溫上升,汗液也會變多。
4、夜尿增加
如果飲水正常夜間排尿超過2次,需要當心是不是泌尿系統(腎、膀胱、前列腺等)出了問題。泌尿系統出現感染、結石刺激、腫瘤等,都可能造成排尿過頻、尿量增加的情況。
5、夜間骨痛
癌癥骨轉移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夜間骨痛,疼痛一般呈間歇性、牽扯性、腫脹性的特點,比如肺癌骨轉移,常常造成脊椎痛,如果甲狀腺癌骨轉移,疼痛最常出現的部位在胸骨、肩膀前這兩個部位。
當然了,以上的表現不一定就是疾病導致的,但是如果癥狀嚴重,對生活和工作產生的影響比較明顯,建議及時到醫院做一下檢查,明確診斷。
03
最佳睡眠時間出爐:每日7小時最健康
都說一天要睡夠8個小時,但是最新研究卻發現,最佳睡眠時間可能并不是8小時,而是7小時。
2022年4月,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收集了近50萬人的基因、照片、行為等多方面的數據,分析了睡眠時長認知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關聯,結果發現對于中老年人來說,7個小時的睡眠時長是最佳的,過多和過少都和較差的認知和精神健康相關。
如何才能睡出健康來?九叔建議大家避開以下4個誤區:
一是沒睡夠時間的睡眠,白天或者周末補回來。補覺的作用其實沒有那么大,經常白天補覺,可能讓人養起晚睡晚起的惡習,而周末補覺,更是會打破平時的睡眠節律,降低睡眠質量。
二是認為喝酒能睡得更香。酒精確實有略微麻痹神經的作用,但是酒精也可以抑制人的呼吸,讓人難以進入深睡眠,睡眠結構紊亂,導致睡不安穩,實際上睡眠質量非常差。
三是認為提前入睡更容易睡著。這是這種行為更容易引發失眠,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入睡,大腦其實很容易胡思亂想,越來越興奮,也越來越難以入睡。
四是認為睡前運動、閱讀一定能促進睡眠。睡前大量運動,可能會讓肌肉、大腦也變得興奮不已,并不能起到助眠的效果,如果閱讀的是一些情節比較緊張的情節,帶著興奮的大腦更難以入眠了。
一個良好的睡眠,應該是時間充足的、連續的、穩定的,同時第二天起床后要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如果在睡眠的過程中出現不適,要及時找出原因,避免損傷健康。
參考資料:
[1] Li, Y., Sahakian, B.J., Kang, J. et al. The brain structure and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non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cognition and mental health. Nat Aging 2, 425–437 (2022).
[2]《警惕!這3大睡眠問題,背后隱藏著多個疾病信號!》.科普中國.2023-04-07
[3]《如何提高睡眠質量?知識點都在這里,快來學!》.健康中國.2023-05-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