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工程院院長:絕不能讓院士頭銜與物質利益掛鉤
12月8日,中國工程院2023年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證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為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并作了講話。李曉紅表示,院士是國家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是榮譽的象征,更是責任的標志。希望院士們恪守至純之心,始終堅守院士稱號的學術性、堅決捍衛院士稱號的純潔性,無比珍視院士稱號的榮譽性,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中國工程院2023年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證儀式現場。中國工程院 供圖
堅守學術性方面,李曉紅表示,要堅持在本專業本領域科研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深入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學術和科研上,要減少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減少各類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減少各類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推動科技界形成專注學術、潛心科研的良好學風。要規范學術話語權,發揚學術民主,鼓勵學術爭鳴。要強化教學和科普責任,引導更多的青年才俊投身工程科技報國的火熱實踐。
“如果一位院士被金錢名利所誘惑,偏離學術的軌道,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必定會傷害到我們整個群體,影響的是整個群體的聲譽,破壞的是院士群體的形象。”李曉紅說,絕不能讓院士稱號承載過多非學術的、功利的東西,絕不能讓院士頭銜與物質利益掛鉤。要杜絕院士稱號濫用,規范自身兼職,杜絕“雙聘院士”,杜絕以“院士”冠名非學術活動場所;成為院士,要更加嚴格自律、加強對團隊的管理,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做學術道德的楷模,讓科學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據了解,2023年院士增選,是黨的二十大后首次院士增選,是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首次集中檢驗。為貫徹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要求,優化院士隊伍結構,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發展布局,中國工程院今年首次發布院士增選指南,明確院士增選堅持質量第一,以重大貢獻、學術水平、道德操守為準繩,著重從長期奮戰在科研和工程技術一線的科研人員中遴選院士,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國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務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傾斜。
今年新當選院士中,有未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的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有較少公開發表論文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專家吳世忠,有只有中專學歷但成功研發出多款全球首創性疫苗和試劑的夏寧邵,有長期扎根西部的尼瑪扎西、高雄厚,有挑戰白血病“生命禁區”、創建“北京方案”的黃曉軍,有數十年從事DNA檢驗技術研究的人民警察、英雄模范劉超等。在今天的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證儀式上,李東、尼瑪扎西、劉超3位新當選院士代表分別發言。他們表示,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努力工作、自主創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本次院士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的學科分布和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當選院士共涉及43個一級學科,覆蓋了院士增選指南中學科的78.2%。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8.2歲,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6歲,60歲(含)以下的占81.1%。本次院士增選后,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共978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