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政策新舉措頻出 我國高水平開放“加速跑”
近期,一系列標志著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政策新舉措,引發了廣泛關注,比如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簽發啟用、中外往來航班大幅增加、首列老撾糧食專列通過中老鐵路入境我國等等。國內外人員往來更加便利,貨物流通更加順暢,我國高水平開放正在提質增速。
多個機場口岸迎來免簽旅客
從12月1日開始,我國試行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從原先的2個增加到8個。在原來文萊、新加坡的基礎上,增加了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連日來,我國多個機場口岸迎來首批免簽旅客。
12月1日,在廣東深圳機場,首批50余名符合免簽政策的旅客順利入境。12月2日,在廣西南寧,首批54名享受免簽政策的馬來西亞旅客順利辦理好入境手續,開啟來華旅程。
馬來西亞旅客:第一次來中國感覺特別不一樣,因為這一次是免簽證的,所以不用浪費時間去等這個簽證辦理的過程,我們大家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覺得很好,所以會有更多的馬來西亞人到中國來旅行。
新政實施后,各地邊檢口岸也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旅客通關順暢。
西班牙旅客:現在更好了,免簽之后,入境會更快。
意大利旅客:因為新的免簽政策落地后,外國人入境中國變得更為容易了,這更具吸引力,所以可能會有更多人來到你們這漂亮的國家,美麗的城市參觀。
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前往中國的航班值機柜臺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德國旅客 莫爾: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姿態,表明中國在對外開放,游客們去中國觀光探訪非常方便,即使是短途過境也不麻煩。
新舉措頻出 便利國內外人員往來
除了六國的單方面免簽落地,還有哪些深化開放的新舉措呢?聚焦我國高水平開放的提質增速。我們先來看看新政策新舉措的推出帶來了哪些便利。
12月1日,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正式簽發啟用。因加入了體現國家標識的五星元素,新版永居證又被稱為“五星卡”。
國家移民管理局外國人管理司司長 毛旭: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是國家移民管理局對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批準其在境內永久居留后,為其簽發的法定身份證件。
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可以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政務服務領域和互聯網服務領域需要證明個人身份時單獨使用,無須再出示其外國護照。比如,持證人可憑“五星卡”和有效護照多次出入境,無需另外辦理簽證或居留證件等手續;此外,在國內乘坐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以及在國內旅店住宿,都可憑“五星卡”辦理有關入住手續。在全面實現線下應用的基礎上,主要互聯網平臺應用軟件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鐵路12306”“交管12123”“個人所得稅”等社會公共服務、政務服務領域應用軟件也已將“五星卡”納入認可使用的證件類型。
俄羅斯籍人士 索羅寧:感覺也不一樣了,自己覺得好像被肯定了,承認了我們的貢獻。
新加坡籍人士 趙國全:我覺得是給予我們這些在華有點貢獻、也非常想要繼續居住在這里人的一個政策,所以我覺得這個政策是非常的好。
多次增班 中美直飛機票價格持續下降
今年來,往返國內外不僅手續更加便捷,成本也有所降低。11月9日起,中美間直飛定期客運航班再次增班,2023/2024冬春航季,將增至每周70班,雙方航空公司每周各運營35班。今年以來,隨著中美間航班的多次增班,曾經“一票難求”的機票價格開始持續下降。北京直飛舊金山的機票價格由年初的1.5萬元,降至暑期9000元,9月降至8000元左右,目前查看11月價格已降至6500元。飛往紐約的機票價格也由年初的2萬元降至8000元左右。上海—洛杉磯的機票價格也由年初的1.5萬元,降至目前的5000元左右,價格僅為年內最高點的三分之一。
旅客:價格也還可以,應該之前疫情的時候去洛杉磯還挺貴的,但現在應該已經到快到一半的價格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通首條直飛蒙古國航線
國外航線還在持續上新,3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條直飛蒙古國的航線正式開通。此條航線往返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蒙古國新成吉思汗國際機場,計劃每周執行三個往返航班,航線的開通將更好地滿足中蒙兩國商務、旅游、求學等旅客的出行需求。客運線路豐富的同時,國內外的貨運發展也再添動力。同樣也是3日,首列滿載老撾糧食的中老鐵路老撾糧食專列,從磨憨站發車,貨物在到達云南蒙自北站后發往全國各地,專列全程運行時間比公路運輸會減少1至2天,運輸成本也能下降20%。而且中老鐵路自開通運營兩年來,貨物運輸能力和效率不斷提高,跨境貨物列車每日開行數量由開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4列。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達400列,貨物運輸輻射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國內31個省(區、市)主要城市。
如何解讀近期我國高水平開放“加速跑”?
如何看待近期我國高水平開放“加速跑”?來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的解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今年以來,我國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對外開放,不斷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前十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向好發展態勢進一步顯現。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947家,同比增長32.1%,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9.5%。當今世界,開放融通是大勢所趨,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在我們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期,實施更加積極主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對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進出口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出口國,通過僅僅以擴大出口為主轉變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并重,有利于增強我國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話語權。同時,我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更高水平的開放有助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性、個性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高水平對外開放已越來越成為我國發展的必需品。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我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
鏈博會搭建全新開放平臺 以開放促共贏
近年來,我國還全力打造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窗口。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吸引了515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觀展人數達到15萬人次。515家參展商中,境外參展商占26%,覆蓋55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外參展商中,美歐企業占36%。據不完全統計,本屆鏈博會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協議200多項,涉及金額達1500多億元。相關美國參展企業普遍表示,愿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扎根中國長期發展。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有關商協會表示明年將組織更大規模代表團來華參展觀展。
開放包容的共享平臺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在首屆鏈博會上,世界500強和全球供應鏈體系龍頭企業齊亮相。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 張曉平:在這之前沒有任何這樣的國際性的平臺,鏈博會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這樣共同來促進我們整個大豆行業向著高質量的發展更邁進一步。
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 張軼昊: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和韌性全世界都是公認的。在過去的12個月里面,我們在中國新開了兩個工廠。
不少國際參會嘉賓表示,鏈博會“展鏈條、展生態”的方式還為他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收獲。
馬士基集團北亞區首席代表 彥辭:從鏈博會上可以看出,中國已經發展擁有了一個非常高效、非常現代化的供應鏈。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擴大投資。
國際商會秘書長 約翰·丹頓:對我們來說,鏈博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通過它提供的開放平臺,來維護供應鏈穩定,可以促進更大的貿易,為所有人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高水平開放提質增速如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正持續不斷地提供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服務,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久前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289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美國政府首次率愛達荷州、佐治亞州、國家級農產品協會、農產品出口商等17家展商赴會。美國參展企業超200家,這是進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美國參展團。我國持續不斷推進高水平開放,會如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來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的分析。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在國與國之間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今天,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為中國帶來必需的產品、技術、資金等,更有助于中國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持續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必然途徑。當前,全球開放的趨勢已經由關稅、投資準入的邊境上的領域,逐漸轉向產業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環境政策等邊境后領域。尤其是方興未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借助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有利契機,對標國外先進技術和領先產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的進程中,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穩步走向制造強國,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使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持續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紅利,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來源 | 央視新聞
編輯 | 張昊
審核 | 趙莉
投稿郵箱 | zgjt122@163.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