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華五千年詩歌史,唐詩憑什么占據(jù)C位?
唐代文學有著永恒的魅力,不同時代、不同處境的人,都有自己偏愛的唐詩和欣賞的角度。幾十年來唐代文學研究不斷推進,唐代文學還顯現(xiàn)了哪些迷人之處?我們今天享受過富足生活而又面臨時代挑戰(zhàn)的一代人,可以從唐代文學中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
張一南,目前任職于國家圖書館,曾在北大、社科院等研究中古文學,并且深深愛著我們的網(wǎng)絡時代。
點擊圖片即可提問
唐代文學有何迷人之處
@Monicaaa:杜甫和李白的詩,能分得出高下嗎?
張一南:杜甫比李白晚一個世代,因而顯示出更晚的風格。
更晚的風格(或更早的風格)不一定是更好的,但更晚的風格是在充分借鑒更早的風格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
@小餅和小井:怎么評價韋應物的文學成就?我很喜歡他的詩。
張一南:我也很喜歡韋應物的詩。在大歷這個時代,詩人們開始重新按自己的理解寫詩,而韋應物是這個時代里最多保留了過去那個時代的高貴的詩人。韋應物寫古體多,但是跟元和以后的那些古體詩人不同,韋應物是很從容的,有一點《文選》的淡遠,但很豐腴,一點也不枯澀。
@MARS仙人:《春江花月夜》在唐朝文壇占據(jù)什么地位?
張一南:就是一首歌行而已。張若虛處于初盛唐之際,代表著南方宮體歌行最后的輝煌。
初唐的時候,宮體歌行是南方士人的優(yōu)勢,代表著他們從南朝繼承來的先進詩學文化。盛唐以后,七言古詩興起,南方士人的優(yōu)勢就不明顯了。
@飛馳而過:佛教是如何影響王維寫詩風格的?其詩中的禪意是通過哪些佛教用語表達出來的?
張一南:禪意不是通過佛教用語表達出來的。王維的詩富有禪意的部分,主要是指他的山水五絕。五古、五律、七律等文體的山水詩,都需要豐富的形象,并不留白,只有五絕以留白見長,因而顯出禪意。而王維詠五絕寫山水,雖然在當時很少見,但并非他首創(chuàng)的做法,之前的庾信,還有輞川別業(yè)的舊主人宋之問,都是這么做的。佛教對王維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浸潤,在他躺平的時候,會記得到佛經(jīng)中去尋找新的精神寄托。
@丟丟丟火車:在唐代整個歷史過程中,朝代的興衰對于邊塞詩詞的影響是怎樣的?
張一南:初唐后期到盛唐邊塞詩的輝煌,不在于邊塞疆域的遼闊,而在于當時到了邊塞的詩人多。詩人在朝廷中上升通道最暢達的是武朝,之后就開始遇到困難了。受到阻礙的詩人,到邊塞去謀求發(fā)展。他們到邊塞去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豪情萬丈,而是充滿了失意的。安史之亂后,很多地方不在唐王朝的掌控中了,詩人去邊塞被迫變得不那么時髦了,邊塞詩自然就少了,去往南方的貶謫詩取代了其生態(tài)位。
@Aquarius小瓶子:唐代各個階段的詩歌特點是什么樣的?
張一南:初唐一開始自然繼承齊梁,后期近體定型,日趨復古。盛唐達到全盛,藝術(shù)極為熟練,在此基礎上個體情志極度高揚,盛唐后期開始求新求變。大歷重歸保守,將《文選》審美與近體句法相結(jié)合,寫法有一個深刻的變化,不再像詩體產(chǎn)生之初那樣寫詩。元和為中國文學史的轉(zhuǎn)折點,繼承天寶,繼續(xù)求新求變,但因為隔了一個大歷,很多地方變得走形了,此時也出現(xiàn)了流派。晚唐在繼續(xù)各流派的前提下,重歸保守,在一個新的紀元里重新達到了藝術(shù)上的成熟。
今人如何學習唐代文學
@藥師傅:《唐詩三百首》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從小背古詩對孩子有什么好處?
張一南:《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為了教育自己家的子弟編選的,涵蓋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絕句等體裁,每一體下又將擬樂府單分出來,體現(xiàn)了清代的詩學高度。
從小背古詩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詩歌審美,與傳統(tǒng)文化建立感情。而且一般認為年齡大了以后就背不了太多東西了。小時候背不一定要很理解,先趁著記性好儲存起來,將來長大再用。
@木染清風:通過什么書可以了解唐宋時期的文學文化?
張一南:推薦幾本書,葛曉音《中國古代文學通識讀本》,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王水照《北宋三大文人集團》
@非早:我是中文系大一學生,現(xiàn)在正在學習古代文學的課程,總是感覺很虛幻不貼合現(xiàn)實。我嘗試著通過填詞和查找歷史來貼近它。我的心態(tài)和方法可取嗎?
張一南:大一的時候不著急,慢慢來。你還有兩年可以背詩文,20歲以后,背書就不見長了。多背點東西,廣泛涉獵。多讀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同時也不要把眼光限制在這一塊,要去讀一切好玩的書。喜歡填詞也很好。多讀中華書局、上海古籍等點校本,不要花太多時間去做簡單的網(wǎng)絡檢索。
@慢山Chillton:今人是否還有必要學習近體詩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社會下,古代詩歌的精神和審美價值是否具有新的意義?
張一南:有必要啊,是一種讓人學會精致對待漢語的訓練,也是一種美好人格的表達。格律詩詞寫作和表現(xiàn)當下從來就不矛盾,但不能表現(xiàn)非詩的內(nèi)容。不是任何非詩的內(nèi)容都可以自以為是現(xiàn)代特有的。
@薄荷蛋殼:在唐代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代表的奏章疏議,有哪些值得學習和欣賞的地方?
張一南:奏章疏議屬于應用文的一部分,應用文是散文的本色。欣賞應用文,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應用”,即通過怎樣的辭令,達到了想要達到的目的,主要是從“委婉”和“得體”兩個角度。應用文本素來排斥個體情志的表達,但是性情強的人寫任何東西,都能表現(xiàn)出性情來,漸漸地,應用文中的情性也講究起來。王勃的駢文,韓愈的古文,都是因為性情而獲得了獨立的藝術(shù)性。士是文的作者,文的崛起,意味著士的主體性的增強。
@寓米于樂:唐詩是世界詩歌史的高峰嗎?詩歌會被短視頻等流行文化取代嗎?
張一南: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最豐富的存在之一,唐詩是中華詩歌史的高峰。唐詩作為高峰,在于水平高,不在于人數(shù)多。事實上,文化下移是必然的,每個生產(chǎn)力突進的時代,都有一個原來不關(guān)心文化的階層變得關(guān)心文化,詩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總是增加的。宋比唐多,清比宋多,今天比清多。今天寫舊體詩的人口比例,肯定高于唐代寫詩的人口比例。如果在今天還只以短視頻為唯一精神寄托的人,就不必想象“我在唐代肯定是個詩人”了。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唐代文學篇》,張一南 著,岳麓書社·浦睿文化 | 2023年10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