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困在考試里的人:現實告訴我只有往上考
全文共4303個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考研、考公、考編,在這幾條水泄不通的內卷賽道上,一個“考”字困住了許多人的腳步。
他們不甘于現狀,迫切回應周遭的期許,于是像一根根攀援的藤蔓,不斷地、拼命地、別無選擇地向上生長。可考試,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成績赤裸在面前的那一刻,有人“上岸”,就一定有人“溺水”。
當身邊越來越多的同齡人步入人生的下一程,他們卻還被困在原地。是什么困住了他們?
記者丨郭曉雨 李愷莎 楊嘉怡
編輯丨魚仔
付諸東流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一旦邁入考試的大門,考生的金錢、時間、精力等沉沒成本會不斷地“滾雪球”,他們如果不繼續投入更多,此前的一切都將付之東流。他們別無選擇,就像陷入泥潭般無法自拔。
全職備考逐漸成為考公考編的標配。脫產的考生們,要么口袋里“只出不進”,要么向家人尋求支持。備考第一年,小雪還會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她調侃道自己“有一種無知者無畏的自信”。
第一次筆試沒過,但名次也不算很差,于是她抱著“全職備考一定沒問題”的心態準備廣東和江西的省考。后來她發覺在家里學習效率很低,“全職備考對于不自律的人來說就是個陷阱”。全職備考后,小雪唯一一次進面試還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績,結果考場上抽到不擅長的題目,沒能如愿以償。
畢業一年半,小李起初想找個兼職掙點生活費,但家里并不同意,希望他全力備考。父母的支持也是一種無形之的壓力,以至于他每次花家里的錢都有一種“啃老”的愧疚感。
除了金錢,考生們往往還需要付出大量寶貴的青春時光。孔哥考了兩年,今年八月,他發布了一條視頻,記錄自己曲折的考編之路。備考期間,孔哥創建了很多“考試群”,為和他一樣的考生提供一個交流經驗的平臺。慢慢地,孔哥微信里的好友多了起來,現在列表里3700多人,有三分之二在考公考編。加上好友后,他一般會先問對方是剛開始備考還是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對于前者他會發一些新手的經驗,比如如何選崗、時間怎么安排等等,對于后者則會給出一些面試或者調整心態的建議。
有人歡喜有人愁。兩年時間里,不斷有上岸的群友向他報喜,他卻遲遲沒有進展,心里五味雜陳。可就算現在放棄,之前投入的時間也回不來了。好在,經歷兩年時間,十二場筆試和六場面試后,孔哥終于考上了上饒市的事業編。
▲孔哥的十幾張準考證
備考是“持久戰”,也是“消耗戰”。去年3月,畢業于湘潭大學的小宋決定正式辭掉國企的宣傳工作,加入考公大軍。剛開始斗志滿滿,經過一段時間就進入了倦怠期,學習進度停滯不前,屢次考試失敗逐漸消磨掉小宋最初的熱情,表現得越來越麻木。
她明白,在這場一個人的戰斗中,面對誘惑全靠自律,盡管努力將自己從社交娛樂中脫離出來,但忍不住在擺爛和奮斗之間反復橫跳,隨之而來的是懊悔,“盯著天花板整夜睡不著覺,閉上眼睛就是做題”。
既然如此,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涌向考研、考公、考編的賽道?
沒有選擇的選擇
2023年10月24日18時,2024年度國考報名入口關閉,為期10天的國考報名落下帷幕。從近四年國考報考情況來看,2021年度國考報名人數為150萬余人,2022年度國考報名人數突破202萬人,2023年度國考報名人數突破250萬人,2024年度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290萬人,無論是招錄人數還是報名人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在千軍萬馬涌向“體制內”的浪潮下,隨大流是不用選擇的選擇,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陳俞未加選擇就走上了考試之路。她不喜歡自己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除了做物流行業,就是做銷售。于是,大二時在體制內工作多年的家人為她做出了選擇——先跨考法碩,拿到法律碩士學位后報名法考,通過后再考入法院或者司法、政委部門。
在孔哥的考試群中,一個頭像閃動著。25歲的顧欣畢業于南昌工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班里男生比例遠大于女生,“就業單位招人更傾向男生,進廠工作很辛苦,我對這個專業也不感興趣”。除了考編,她不知道還能有什么選擇。
她把目光放在江西和廣東兩地,主要報考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應變中心這類崗位,參加了江西省考、崇義縣和贛州市的事業單位考試、三支一扶等十幾次筆試,五次進面試,其中就有四次沒過。
最可惜的是2021年贛州市事業單位的那次考試,筆試第一,但面試時太緊張導致第三題沒有答完,她在回家的路上哭了,“感覺自己很沒用,進了這么多次面試都沒有成功”。
▲顧欣在各地考試時申領的公交卡
還有一次參加廣東省考是無領導面試,與結構化面試不同,要求現場八九個考生圍坐一桌,針對某個話題進行討論,表達能力欠佳的她根本搶不上話。顧欣曾報名過線下的面試速成班,但那種緊張亢奮的狀態和模板化的思維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
在B站看到了孔哥分享的視頻,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這個群聊的存在讓她暫時放下厭學的情緒,沒有那么孤單。
尋求改變
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的基本教育制度,盡管常常受到抨擊詬病,可卻又是現階段難以被取代的人才選拔形式,更是普通人實現“改變”為數不多的選擇。
大學成績倒數讓孔哥早早打消了考研的念頭,當初選擇電子商務專業是因為覺得學起來輕松,大學期間也從來都沒有規劃過未來,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四年。剛畢業時做過某集團的銷售管培生,簽署了三方協議,干了兩三個禮拜后才發現這份所謂銷售藥品給藥店的工作,實際就是每天到固定藥店區域拍照打卡,周末兩天不能保證休息,需要定期在藥店門口擺點推銷藥品。
他發覺自己并不適合銷售,但又沒有別的出路。對于選錯專業的孔哥來說,考公考編似乎是他唯一能夠再選一次的機會。
▲孔哥在備考期間的時間規劃和鼓勵自己的話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普通本科招生467.94萬人,比上年增加23.34萬人,增長5.25%,畢業生471.57萬人,比上年增加43.47萬人,增長10.15%;研究生招生124.25萬人,比上年增加6.60萬人,增長5.61%;其中,博士生13.90萬人,碩士生110.35萬人。在學研究生365.36萬人,比上年增加32.12萬人,增長9.64%。
當高等教育普及化,學歷貶值現象變得更加明顯。為了提升學歷,二本畢業的楊陽很自然地選擇了考研,一戰失敗,二戰復試被刷掉,“知道結果的那天晚上特別難受,難受到快要打120了”,覺得前途無望,人生無比灰暗。
當她調整狀態決定三戰華南師大時,父母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不再希望她把時間浪費在看不到頭的事情上,“我媽媽甚至對‘華師’兩個字產生了應激,聽到后的反應比我還大”。由于受不了家里壓抑的環境,楊陽在自習室附近租了一個小房子專心備考。去年華南師范大學復試線是406分,楊陽考了397分,這次她向現實妥協了,調劑到杭州師范大學。
▲楊陽背了10遍的專業課書
人都會美化自己當時沒有選擇的那條路,她后來發現那其實只是一種放不下的執念,迫使自己一次又一次打翻重來,最終被囚禁在考試的籠子里。
本科生仍被困在考試里,大專生的生存空間則愈發被擠壓。黃逸在高考后才意識到這一點,從高考分數不到400分的專科生到現在攻讀教育學研究生,他走的每一步都擲地有聲。
要么去打工,要么讀書,對他的家庭而言,民辦大專的學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父母還是借錢湊夠了學費。自大一開學起,他就將專升本提上日程,四年幾乎把圖書館當成了家,“因為沒人教,我也踩過雷被騙過錢,這一路上都是靠自己摸索”,在他看來,考試最終考驗的是自己的內心。
▲2022年6月10日,黃逸參加本科畢業典禮
2020年疫情爆發,江西專升本擴招,一些原本沒有招生計劃的學校陸續增加了名額,機會和實力加持下,他如愿考上了南昌師范學院。
與專科截然不同的學習氛圍讓他再次萌生了考研的想法,盡管期間經歷了疫情封校、發燒上考場、一戰失敗和家人的不理解,他還是沒有想過放棄。考試對他來說不是枷鎖,是解藥。
▲黃逸在一戰考前酒店的自拍
不確定性下的轉變
2021年,全球疫情爆發期間經濟下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后疫情時代”,“穩定”成為更多年輕人在意的標簽,隨之而來的是工作心態的轉變。
學前教育專業的小李想過未來會從事教育行業,在濟南見習過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如果沒有考取編制,就只能在民辦幼兒園里工作,園長給他的建議是“男孩子要想掙錢還得自主創業”,當時他還很認同。后來受疫情影響,再加上創業資本不夠,他的想法被一點點改變,越來越害怕未知的不確定性,兜兜轉轉還是覺得體制內的工作穩定可靠,“一年兩年考不上就考三年,總有一天會考上”。
▲小李備考時刷題的截圖記錄
小雪畢業前三年在杭州某事務所做審計工作,經常出差加班,她考慮到如果想從這份工作中拿到和公務員差不多的20萬年薪,未來工作量和工作時長必然會增加很多,考公無疑更具性價比。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堅定了辭職的想法,“以前我會持發展的眼光選擇工作,這兩年反而不會做很多長遠的規劃,走一步看一步。”
工作的這幾年里,她也意識到在企業里升職有多困難,想要做到財務經理、總監需要至少3-5年的時間,她認為自己沒有自信,也沒有很強的領導力,升職遙遙無期。
近年來,教培跌落、旅游業受挫、房地產市場遭遇拐點、新聞專業遇冷……不少行業的衰退直接影響著下游的從業者,工作幾年后仍選擇考公考編的不止有小雪一個。
小宋在字節跳動實習過后深刻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論是做視頻還是節目策劃,她給自己的定位都是一個內容輸出者,但做了一段時間抖音視頻運營后,她覺得自己更像一顆“無情的螺絲釘”,轉正失敗后她也陸續拒絕了快手和網易的實習offer,內心搖擺不定。
據她介紹,當時班里60多個人,畢業后留在媒體行業的寥寥無幾,大多被傳統媒體門檻高、互聯網公司工作強度大等原因勸退,眼光更現實。“先工作一段時間再決定要不要進體制,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去年回到縣城當公務員的小宋,以一種自己沒有預想過的生活方式開啟了新的篇章。
屏幕前,顧欣還在為自己不擅長的面試做準備,活躍在考公經驗分享群里;小李迫于年齡和家庭的壓力,選擇只給自己最后一年時間;孔哥由于聽不懂上饒當地的方言、吃不慣飯菜種種原因,還是想繼續考,考到廣東去;兩次考研失敗的陳俞并不著急,她享受著這種看得到目標的舒適感,表示會一直考30歲;小雪考進了大家都滿意的市直單位,離家不到10分鐘車程……
▲面試輔導班里,小李和其他考生通過唱歌來放松心情
不同世界的人在追趕相同的結果,躲不開的“考試”背后,是越關越少的門和越擠越窄的路。(文中楊陽、陳俞、黃逸為化名)
海報圖源視覺中國-
張永奇、周冰、曾慶芳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