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小縣城里“夢改”一個大家的“家”
2022年至今,東方衛視家裝改造類節目《夢想改造家》拍攝組在廣西東蘭縣已經工作了近兩年,從一個停車場拔地而起,建成一棟具有廣西本土特色的多功能民宿樓宇,這里是屬于委托人韋紅念的家,現在也成為了大家的“家”。這是《夢想改造家》開播10年來改造的體量最大的項目之一。
11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踏上了東蘭樣板房的實地探訪之旅,從上海飛到南寧,再從南寧機場坐四個小時大巴,到達了這個被群山環抱的小縣城東蘭。穿過各種汽配廠、瓷磚店、小吃店,才終于見到了隱于居民區的韋紅念的民宿。
廣西河池市東蘭縣
河池市東蘭縣,多數人對它是陌生的。它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令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是,東蘭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早期三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韋拔群的故鄉。這里誕生了韋國清、韋杰、覃健、韋祖珍、覃仕冕五位開國將軍,被譽為“將軍之鄉”。在這個以壯族為主要構成的縣域,“韋”是大姓。
相對南方小城特有的錯落相交的“握手樓”,韋紅念的二期擴建民宿在外觀上并沒有顯得很突兀,用設計師顧憶的話來講——“和而不同”。
建筑的寬闊大窗,讓過去民宿強調的私密變得更為空間共享,無論室內外,四季山景和人間煙火皆可入畫。入內一觀,屋外的市井喧囂被靜謐的空間感所隔絕,不限外鄉旅人,街坊鄰里也能來此地信步閑庭,閑聊休憩。
街坊鄰里在這里休憩閑聊
大門外,幾個壯族老人正排坐在一起曬太陽,熱情的用方言在和導演組打招呼。“她們經常過來,也是看著這棟樓一點點蓋起來的,我們都很熟悉了。”導演說,“我們在一層專門設計了一個區域,希望天氣不好的時候,老人們也能如往常一樣聚在一起聊天。”
雖然還沒有正式開放,一切還是初始狀態,業主韋紅念一見面就忐忑地告知可能會有“高壓試錯”的擔憂,請大家多包涵,但民宿上下的熱情相迎也瞬間感染了大家。
一杯溫熱的六堡茶,幾塊香甜的糍粑,讓長途旅行到此的人心中頓生回家的暖意。
殊不知,和很多縣城里的年輕人一樣,生性要強的韋紅念在年輕時,卻是一心想要離開這個家。
1
在14歲時,韋紅念離開家前往省會南寧讀書學習,后又留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番事業。幾年前,父親的去世,成為她人生發展方向的轉折點,她決定將一部分生活的重心放回到故鄉東蘭,用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伴。
本集導演張可樂向記者介紹說,“早在1980年代,念念父親就成為了家鄉首批致富帶頭人,開辦了東蘭縣機械廠、水泥廠,產品遠銷東南亞。家境好轉后,念念的父親主動出資修橋修路,投身家鄉公益事業。父親的言傳身教,也讓念念有了這樣的發心。”
考慮到東蘭城市建設相對滯后,文化休閑產業尚不成熟,在鄉村振興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潮下,念念重新規劃了家人的宅基地,在家人的提議下,建造起東蘭縣第一家民宿。
在精心的運營維護之下,念念的民宿獲得了外省旅客和當地老少的大量好評,甚至還受到了東蘭文旅部門的關注——他們希望念念能夠擴建現有的民宿,建設一幢配套設施完備、具有城市公共屬性的民宿樓宇,為家鄉的文旅產業打造樣板。
在晚上露臺上的圍爐煮茶時,韋紅念對記者說,“年輕人現在都愿意回鄉了,在這里大家依舊可以匯聚交流,更新信息。去大城市打工,其實生活不易,現在有這個條件,能夠離父母近一點,離朋友近一點,也有了很好的收入,年輕人當然會選擇回家。”
天臺
露臺搭著幾座帳篷,燭光和音樂下,與下面的縣城景致產生了抽離感。露臺本不屬于念念,它最初的樣子是鄰居堆滿雜物的大天臺,設計師給她建議,可以租借鄰居的天臺,設計成露天營地,可圍爐煮茶,可燒烤,鄰居亦可隨時使用,既給民宿提供了多一個室外活動場所又讓鄰里關系更近了一層。
2
東蘭縣城呈“川”字形,中間一條河道,兩邊是依傍著河流的主干道與居民樓。當地人有一句俗話來形容早年縣城之“小”——“劃一根火柴,從縣城這頭走到那頭,火柴還沒燒光”。
設計師顧憶回憶起初入東蘭,直覺上就是“新鮮”和“魔幻”。印象最深的就是“握手樓”,這種最尋常不過的東蘭百姓居住的房屋。緊挨著的樓房平均樓間距不超過1.5米,在多年的建設中,見縫插針的自建房導致街區體塊格局封閉,交通及視線閉塞。就在這樣一個緊湊的居住環境中,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仍保存著一些與自然相連的四季風俗。
“樓和樓之間挨得緊密,彼此之間連窗戶都沒有”,顧憶說,“從樓頂可以看到,屋頂上面不光是曬衣服,還有種菜曬糧食。”
天臺
顧憶認為,可能東蘭這樣的普通縣城占據了中國80%以上的土地面積,這些普普通通的縣城,很多并沒有資金,也沒有旅游資源。東蘭的外部地域限制,商業上沒有先天優越性的條件下,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和目的性就有了改變。這也讓顧憶壓力倍增,于是項目來來去去拖了10個月。
此時他恰好看到《在城望鄉》這本書,很受打動,書中有一個標題,叫做“誰的城市誰的故鄉”,顧憶覺得那句話很沉重。
為什么這么多的人像候鳥一樣離開農村去到城市?辛苦勞碌了一年,返鄉只有短暫的節假日,顧憶在想,我們能為這些離鄉背井的年輕人做些什么?設計如何才能真正回到項目本身?
“念念確實是全心想要為家鄉和家鄉的年輕人做一些事情,這一點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我們還沒有介入時,每次來的時候,(一期民宿)常常晚上的房間都滿了,但還是會有一些鄉里鄉親,也許喝醉了酒,就過來討一杯茶喝,那種感覺特別溫暖,他們真的是把這里當作了家。”顧憶感慨地說。
業主韋紅念(左一)
3
在采訪中,顧憶談到項目設計的重點:“退一步”和“進一步”。
在逼仄的城中村空間,如何退讓出安全感的空間,又沒有浪費太多土地(項目占地僅一百多平米),在街道視角首先退讓出通透的公共區域,在幾棟樓之間退讓出中庭。第二個“退”,則是退讓部分商業空間給街巷鄰里作為公共空間,包括中庭庭院、空中茶室、頂層銅鼓書院,讓鄰居擁有更多聚集場地。
在民宿大樓的外觀建造上,顧憶充分尊重當地城市文脈的習俗,在一樓和二樓做了內退設計,并使用輕鋼結構做立面造型,使得外墻更具錯落感,與整個城市風貌“和而不同”。
在房型考量上,設計師根據樓層的遮擋和光照關系設計了8種不同的房型,來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設計師顧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區域,顧憶則將高層銅鼓書院打造成一個滿足展覽、會議、活動的多功能生活空間,賦予社區居民書法、閱讀、交談的公共空間;除此之外,他還開辟出一層雅致私密、充滿美學氣質的茶空間,貼合當地居民的茶文化需求。
在餐廳、地下中庭、空中共享花園的搭建上,設計師顧憶也因地制宜,巧妙地融入了東蘭銅鼓、壯族刺繡、中式藥名等當地元素。用細膩溫暖的設計語言,將功能零散、碎片化的空間連接為一片具有關聯而又領域分明的復合式場所空間。
生活其中,記者發現,在民宿軟裝上有非常多當地的元素。
比如用廣西壯族繡品做的裝飾畫;
用本地的銅鼓做的藝術裝置;
用原先業主父親的廢棄車床做了一些藝術裝置等。
此外,客房部分充分尊重業主的日常家具收藏進行合理搭配,也增加了以廣西壯族民藝為延展的軟裝及視覺設計。
4
“我覺得念念想要展現給大家的,不是一間還不錯的民宿,而是她這么多年來積累的、想要給大家看到的一種新的生活狀態。”
顧憶評價說:“念念講了一句話讓我特別觸動,她說你看我們這里的孩子,為什么有些人從生下來直到死,都看不到我們能夠看到的美好的東西?念念很喜歡旅游,她特別希望能夠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帶回來。她覺得,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有這樣的權利,感受美好,哪怕他們不會走出去。”
對于這一次的夢想改造,念念說彼此之間還是相當有默契的,可能因為大家的初心比較一致,很多事情便不言而喻。
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存量更新為主”的新階段,城市更新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幾年,各種城市更新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深圳“南頭古鎮”、廣州“恩寧路永慶坊改造”、福州“煙臺山樂群路。”
導演張可樂最后對記者說,“這些改造無一不在大城市,但是,許多小縣城的老城區,目前也到了亟須更新的程度。與大城市不同的是,在小縣城以及小鎮、農村,有許多的宅基地房屋出現部分閑置,或者常年空置的情況。本次改造的嘗試,也旨在嘗試利用縣城閑置房屋的資源,結合文旅產業發展的剛需,做一次新的嘗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