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盾艦”無望,臺開建新輕型護衛艦背后的執念與妥協
臺輕型護衛艦將配備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和直升機等多種艦載武器。
“盾艦”計劃破產,臺軍退而求其次,開工建造2000噸級輕型護衛艦。
據媒體報道,日前,中國臺灣地區的“輕型護衛艦防空型原型艦”在高雄旗津的中信船廠開工,開工現場上進行了鋼板切割儀式。從建造所謂“航母殺手”的“沱江”艦到自造潛艇,再到現在的新型輕型護衛艦,島內掀起了一陣幾十年未見的造艦潮。那么,新型輕型護衛艦性能如何?
垂直發射型“海劍”-2防空導彈。
“盾艦”的執念與妥協
這年頭,如果說一艘軍艦在海軍裝備圈里說自己是防空艦,卻不配備類似“宙斯盾”系統的多面相控陣雷達以及垂直發射系統,那可能被其他的防空艦說:你也配?
自從美國“宙斯盾”防空系統誕生之后,其逐漸成為以防空為主要任務艦艇的設計參考系,有些國家直接引進美國“宙斯盾”,比如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韓國的KDX-3型驅逐艦,有些則參考設計,比如荷蘭的“七省”級、德國的“薩克森”級等,都配備了4面有源相控雷達,能夠覆蓋360°方向。近年來一些多用途戰艦也開始采用這種設計,比如日本的“最上”級,防空并不是其主要任務,反潛和巡邏才是主職,但仍然在桅桿上集成了4面相控陣雷達。
由于島內軍工有一定的水平,因此臺軍在武器發展上也是想緊跟潮流,雖然一些項目經常遭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尷尬,但也不是毫無建樹,比如“雄風-2”導彈、“天弓”系列防空導彈、第三代戰機IDF等,也是拿得出手的武器裝備。“宙斯盾”戰艦出現后,臺軍也心動了。根據相關資料,1983年,臺軍考察團參觀美軍新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和建造中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戰艦后大為心動。臺海軍隨后啟動了“田單”級“盾艦”計劃,試圖將相控陣雷達安裝在4000噸的“佩里”級護衛艦的艦體上,但臺軍后來發現沉重的相控陣雷達很難安裝在4000噸的艦體上,裝艦后還會出現電力不足、重心過高等問題,最后耗費了15年的時間和320億元新臺幣的投入后,臺海軍在1995年決定中止相關計劃,項目無果而終。
“佩里”級護衛艦“魔改”方案胎死腹中后,臺軍并未放棄“盾艦夢”,2014年,臺軍開始推進所謂的“軍艦自造”計劃,2016年,臺軍正式公布12項造艦計劃,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常規潛艇以及類似“宙斯盾”艦的新一代護衛艦等項目。新一代護衛艦項目代號“震海”,計劃是研制建造一款排水量超過4500噸且配備相控雷達和垂發系統的防空護衛艦,項目計劃編列了245億元(新臺幣)的預算,計劃于2019年到2026年建造4500噸級的原型艦,首批建造4艘,總數將達到12艘。
2017年,臺“中山科學研究院”武器測試艦LCC-1“高雄”號的艦身中央出現八角形的雷達塔,開始測試自制的相控陣雷達。之后該艦還配備了MK41垂直發射系統、“海弓-3”遠程防空導彈、“海劍-2”中程導彈和“海劍羚”點防御導彈等,一度讓島內認為自制“盾艦”在望。然而,又驗證了那句話: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今年4月,臺海軍高官最終坦言“搭載神盾系統的4500噸巡防艦確實推不下去”,改為建造2000噸級的輕型護衛艦,“盾艦夢”再度破滅。
有消息稱,中國臺灣地區還可能考慮采購美制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該艦配備有雷神公司的SPY-6(V)3主動相控陣雷達,其性能比早期“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SPY-1D相控陣雷達更為優秀。分析認為,該艦的成本相對較低,操作人員數較少,可以大量建造,美國海軍希望該艦的建造總數達到70艘以上,出口的可能性比較高。
傾斜發射型“海劍-2”導彈,已經裝備于“塔江”級戰艦。
退而求其次的“輕護”
“盾艦夢”破滅,臺海軍只能尋求技術難度更低的輕型護衛艦。
根據島內媒體公布的信息,輕型護衛艦長115米、舷寬15米,標準排水量2500噸,滿載排水量約3000噸,從這個排水量來看,已經達到了中型護衛艦的標準,1000噸級以下的護衛艦一般稱為輕型護衛艦。
根據計劃,臺計劃在2019年至2026年的預算中拿出245.4916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6億元)建造兩艘輕型護衛艦。輕型護衛艦分為防空型與反潛型,防空型主要作戰任務是防空,搭載數量更多的中程防空導彈,反潛型也搭載了中程防空導彈,但數量少一半,此外還搭載了反潛導彈以及多種反潛聲吶系統,擁有更強的反潛能力。
從臺媒公布的照片來看,防空型護衛艦桅桿頂端配備了旋轉3D單面陣相控陣雷達,據說可能選擇英國BAE系統公司的產品。該艦的主要武器包括一門76毫米艦炮、“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垂直發射系統,型號為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研制的“華陽”垂直發射系統,8個發射單元采用“一坑四彈”方式可配置32枚“海劍-2”導彈,艦尾配備了直升機機庫和甲板,可搭載一架10噸級反潛直升機,機庫上方還有一門“密集陣”近防炮。“反潛型”武器配置了反潛導彈發射裝置和魚雷發射管,但防空導彈采用傳統傾斜發射箱,配置16枚“海劍-2”導彈,由于安裝在艦體中部交叉設置,射界只能覆蓋左右各舷180°的區域。
“海劍-2”是在“天劍-2”中距空空導彈基礎上發展的艦空導彈,設計思路參考了美國改進型“海麻雀”中程艦空導彈,為了滿足增加射程和上艦的需求,導彈增加了一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并且采用了折疊彈翼。據稱,該導彈射程約30至50千米,末制導采用主動雷達制導,具備較強的多目標交戰能力。“海劍-2”有垂直及斜射兩種發射模式,斜射款式目前部署在“塔江”級護衛艦和兩棲船塢運輸艦上,垂直發射型將配備“康定”級護衛艦性能提升案以及此次開工建造的輕型護衛艦。
臺軍近幾年主戰艦艇的發展尤其重視反艦能力,比如排水量只有600多噸“塔江”級輕型護衛艦配備了8枚“雄風-2”和4枚“雄風-3”反艦導彈,火力堪比驅逐艦。新型輕型護衛艦配備了8枚改進型“雄風-3”超聲速反艦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增加至400千米,但這是飛行高度超過1.5萬米才能達到的,但高彈道容易被攔截,如果采用低空彈道,射程只有150千米左右。
根據計劃,臺可能建造12艘輕型護衛艦,從輕型護衛艦的定位來看,用于取代老舊的“濟陽”級護衛艦,在海軍裝備序列里承擔防空和反潛的重任,但是由于“海劍-2”導彈最大射程只有50千米,只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在中程艦空導彈不斷在多用途護衛艦普及的當下,防空型護衛艦的定位有點名不副實。在這個級別的護衛艦中,輕型護衛艦的武器還是比較齊全的,具備防空、反潛和反艦能力,但是還是老生常談的觀點:在可能爆發的沖突或戰爭中,面對裝備體系齊全且擁有多種遠程打擊火力的對手,這些護衛艦很可能在開戰之初就被摧毀在港口,即使已經出海,也難逃各種反艦導彈的飽和打擊,難堪重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