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
落戶政策逐年“松動”,上海想要什么樣的人才?

人才是城市活力最有力的要素。上海的人才引進取向是什么、傾向吸納什么樣的人才?
10月底開始施行的《關于促進和保障“五個新城”建設的決定》將“擴大新城建設發展自主權”“制定差異化的新城人口導入和人才引進政策”。10月24日,上海市金山區出臺人才安居新政,突破了非滬籍單身人士不能在上海購房的限制。
對這兩條近聞的議論,多圍繞房地產市場及政策的角度展開。然而,“人才吸引和篩選”也是這兩項政策的應有之義。
上海近年的人才政策有何取向?
人才郊區化吸納
落戶政策和房產限購政策,先是在重點開發區域和新城等地陸續放寬。
2019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出臺一系列特殊的人才吸引政策:對符合工作年限并承諾繼續留臨港兩年以上的,“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對其中雇主為重點產業的,年限縮短為3年。此外,對于非滬籍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社保年限由5年縮短至3年。
被特殊政策加持的區域還有張江。2020年,張江落戶新政公布:“居轉戶”年限縮短至5年,重點產業骨干人才可申請縮短至3年。
郊區新城也是近年實施人口/人才導入的區域,被作為中心城區向外疏散產業和人口的承接地。2021年的新政策規定,在“五個新城”(即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重點產業和事業單位工作并愿繼續留2年以上的,“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
“南北轉型”中的南北地區(寶山區、金山區)也在政策惠及之列。今年10月金山降低非滬籍人才購房門檻——不再受“單身”狀態限制,且社保年限由5年降至3年。
偏好吸納年輕人
近年,上海還通過降低高校應屆畢業生和投靠子女落戶門檻吸納中青年人。
2018年,上海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應屆本科生敞開直接落戶大門。2020年,這一“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直接落戶”政策擴展至在滬四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2年,在五個新城、南北地區重點轉型地區用人單位工作的、在滬“雙一流”建設高校(新增11所)的應屆本科也可直接落戶。在此之前,本科生極難落戶上海。
碩士研究生落戶上海政策先是在2020年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應屆碩士敞開;2021年,擴至五個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本市應屆碩士;2022年,推廣到上海所有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
而此前須打分申請的博士群體,在2020年后可直接落戶上海,且范圍為全國應屆博士。
上海還加大了對留學人員的引進力度。2020年,新規定將留學生落戶首份工作地須在上海,改為“回國兩年內到上海工作”即可。2022年,落戶門檻降為:院校世界排名前50名的,取消社保繳納要求;排名51-100名的,社保滿6個月即可申辦。
此外,據上海市公安局今年8月新規,對于外省市人員與本市居民生育的未成年子女、遷滬父母的未成年繼子(女)等,不同程度地取消了獨生或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常住上海等落戶限制。
人才吸納側重于中高收入者
落戶評估中對“市場化評價標準”的擴大運用,體現出上海偏好吸納中高收入者。
“市場化評價標準”較早出現在2015年上海為支持科創產業發展制定的人才政策中。針對科創人才篩選標準,上海明確提出“由體制內評價為主向市場化評價為主”,市場評價包括薪酬評價、投資評價和第三方評價(行業協會)。
近年,該“市場化評價標準”更多在直接落戶、居轉戶、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居住證積分等人才引進政策中出現,且更加聚焦“薪酬評價”。
如2020年上海“居轉戶”的重要文件《關于優化本市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申報人要符合一定“市場化評價標準”,即在滬繳納社保及個稅的時間和所依據工資數。比如,持有7年居住證和獲得中級職稱后,落戶還需達到“近4年36個月及申報當月達到1.3倍社保基數”的市場化評價標準。其他居轉戶落戶通道,根據職稱和居住證年限不同,有各自對應的2倍、3倍等社保基數倍數要求。
近年上海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逐步上漲。2023年7月起,上海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即社會基數)標準為11396元/月。

數據來源:上海人社局官網 制圖/周燕玲
除以上三點趨勢,上海延續前幾年的做法,持續加強引進科創類專業人才。
總體來說,上海的人才吸納政策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取向、自身資源稟賦密切相關。在積極投入科創建設、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同時面臨超大城市空間壓力等因素限制的情況下,這也是經濟理性的政策選擇。
然而,上海人才吸納政策的偏好與意圖,還需接受市場規律考驗。例如人才郊區化吸納政策,可能在短期讓新城人才匯聚,但新城對人才若要有長期吸引力,還倚賴于自身產業發展和配套公共服務建設。
此外,城市所需人才并不只是高學歷人才,也應考慮產業界實際需求,在追求“高端化”的同時,維護多元、共生的“社會人才系統”。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大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 神二十今日17时17分发射
- 中国航天日:星辰大海,再启新程
- 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

- 央行:4月25日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关于2025苏州马拉松处理情况的通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