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9具烈士遺骸被發掘出土,“M19”崔海治烈士找到了親人!
今年9月,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通過DNA鑒定、顱面復原等手段,復原了40余名山西呂梁無名烈士的容顏。其中,編號為“M19”的烈士終于找到了親人,確認其名字為崔海治。
這些烈士生前經歷了什么?考古隊是如何復原烈士容貌的?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團隊接受總臺記者采訪,詳述背后的故事。
01
49具烈士遺骸被發掘出土
“M19”的身份確認
崔玉岐祖籍為山西忻州,父親臨終前,特意囑咐崔玉岐“一定要把你三叔找到”。崔玉岐的三叔名叫崔海治,1947年在汾孝戰役中負重傷,醫治無效犧牲。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崔玉岐退休后,便踏上了漫漫尋親路。他拿著晉綏邊區發放的《死難烈士家屬紀念證》,來到山西呂梁方山縣峪口鎮南村尋找其三叔崔海治烈士墓。由于年代久遠,墓地已難尋蹤跡。
通過查閱歷史、走訪村民,呂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晉綏第六國際和平醫院下轄的第七分院轉移到南村,南村烈士墓地中安葬的應為第七分院中因搶救無效犧牲的戰士,崔玉岐的三叔很有可能埋葬在此。
今年1月,呂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邀請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課題組對方山縣南村革命烈士墓進行系統發掘和分子考古鑒定。
這不是文少卿團隊第一次為烈士尋親。2015年至2018年間,他們與田野考古學者一起,收集了8個遺址的572名烈士遺骸,涉及滇西保衛戰、長沙會戰、淮海戰役等,并完成了國家英烈DNA數據庫1期建設。
這次在呂梁,他們共發掘了49具烈士骸骨,還有銅紐扣、子彈、步槍彈、玉印章、搪瓷碗等90多件遺物。
今年清明節,49具南村烈士遺骸被重新安葬在呂梁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
歷時6個多月,文少卿團隊進行了墓地發掘、遺骸提取、拍照記錄、體質鑒定、病理分析、三維掃描等,并于實驗室進行DNA實驗、顱面復原、同位素研究等。根據發掘先后順序,對出土烈士遺骸編號M1-M49。由于有6位烈士存在下頜骨/頭骨破損情況,他們對其中43名烈士的容貌進行了復原。
經過DNA對比,團隊確認編號“M19”為崔玉岐的三叔崔海治烈士。
高鼻梁、薄嘴唇、細長的眼睛,通過顱面復原技術,崔海治烈士的容貌被復原。“實在是太像了!”崔玉岐通過對比父親的照片和三叔的容貌復原圖,發現兄弟倆不僅五官輪廓相像,就連眉宇間的神情也相似。
崔海治烈士容貌復原圖(左)與其哥哥照片(右)對比
目前,除了崔海治烈士,其余烈士的親人尚未找到。
崔玉岐在崔海治烈士墓前
02
“大家邊哭邊完成工作”
他們用科技手段還原烈士生前經歷
“團隊的老師和學生大多是90后和00后,大家都是邊哭邊完成工作。”
文少卿介紹,這次出土的烈士遺骸,平均壽命僅為20.5歲,最小的不到14歲,他們中很多都還是孩子。他們的遺骸上有大量與戰爭相關的創傷,5例個體存在截肢情況。
“在發掘現場,看到的震撼景象太多太多。”
團隊成員蔣紫溪回憶,自己負責發掘的一處烈士墓中,她看到烈士頭骨的眉骨上方有一處大約3厘米長、1厘米寬的刀口,邊緣很粗糙,甚至一摸就能感受到它的尖銳。
在蔣紫溪負責發掘的M46號墓室中,她看到墓中烈士頭頂的位置,放了一只生銹的青色搪瓷碗。“可能是他生前正在吃飯,突然發生了一些事情,他就犧牲了,或者這只碗是他生前很愛用的一件物品。”
王克負責發掘M10號墓室,當他鏟出墓里烈士骸骨的輪廓,掃凈每根骸骨上的浮塵后,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這是一具骨骺線沒有愈合、未完全發育成熟的骸骨,意味著這名烈士還未成年。
此外,很多烈士骸骨上都有彈孔,有些烈士的肋骨里遺留了子彈,子彈基本是從正面射入,相當于烈士們當時迎著敵人而上。如今,這些子彈也變成了遺物的一部分。
紅圈內為骸骨中遺留的子彈
一具烈士骸骨右腿股骨處有切痕,文少卿介紹,從截面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不平整,推測是在當時簡陋的環境下接受了截肢手術。
“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烈士在手術時,醫療人員無法判斷被截肢的腿是否已經完全切割。墓地中發現的五位被截肢烈士的骸骨上都有不平整的地方,我們懷疑可能是切割到最后,直接掰斷的。”
03
“希望他們的墓碑上有一張照片”
烈士的親人,你們在哪?
為了讓無名烈士變“有名”烈士,同時復原呂梁烈士們“不怕犧牲”“艱苦卓絕”等場景,文少卿團隊利用科技手段,把烈士們的樣本建成了DNA數據庫,用三維掃描技術復原烈士容貌,并通過同位素分析還原了這些烈士的個體生活史。
他們還建立了南村烈士DNA數據庫,對疑似親屬進行DNA鑒定,建立親屬數據庫。
“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如今的新生活,他們不能也不該被遺忘,希望他們的親人可以找到他們,墓碑上能刻上他們的名字和照片。作為科研工作者,通過科技手段幫烈士尋親是一件非常值得且有意義的事情。”文少卿表示。
如今,文少卿團隊希望尋親的烈士親屬能夠主動聯系他們或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親屬可以通過口腔拭子采集DNA與國家英烈DNA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動態對比,一旦對比成功,團隊將會第一時間聯系家屬,幫助更多烈士“回家”。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分子考古實驗室國家英烈DNA數據庫平臺,幫烈士尋親↓
(原標題為《49具遺骸被發掘出土,背后故事讓人心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