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趙宋官窯:繁榮宋世里的清雅
清明時節,汴梁城郊,幾只馱著煤炭的毛驢徐徐前行,開啟了從郊區往市中心運送生活物資的日常。
▲《清明上河圖》(局部)
北宋 張擇端 故宮博物院(下同)
薄霧、疏林、村舍、瓦房……
這是北宋再尋常不過的一天。也是畫家張擇端定格在《清明上河圖》卷首的畫面。
從城郊的村寨開始,800多年前北宋都城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穿過榆柳成蔭的城郊,路過人聲鼎沸的碼頭,沿著漕運發達的汴河,拐過車水馬龍的虹橋,往市中心走......
汴梁城內,百業蓬勃,商店林立,市井的氣息在這里蒸騰。
據歷史學家推測,北宋徽宗年間,都城東京約有人口數80萬左右。偌大的城市吸納了各行各業的人才,與此同時,也激發出蓬勃旺盛的商品經濟。
這一點,在張擇端巨細靡遺的筆下即可窺見。
《清明上河圖》里,商鋪斜插層疊,一鋪接著一鋪,幾乎貫穿了整條汴河沿岸。大大小小的商業街中,各類行當,你來我往,繁忙有序。
與唐代長安城分工明確、涇渭分明、界限方整,如棋盤般高度整齊劃一的坊市結構不同。
北宋開封城,商鋪突破了坊市封閉空間,基本與官衙、民宅混為一體。商業街交叉錯落,四通八達,如長蛇般靈活在都城穿梭,呈現出一個開放、自由的街市狀態。
宋代之前,這種開放的街市形態十分難得。大部分主流城市,比如唐代的長安城,采用的都是坊市制(或‘里坊制’)。
所謂坊市制,即將“坊”(居民區,又叫“里”,或直接稱“坊里”“里坊”)與“市”(商業區)分隔開來。
市是一個封閉空間,有高墻包圍,并實行嚴格的“開閉市”制度;每個坊四周同樣修有圍墻,與外面的街道相隔,并規定“里坊之內,居民不得擅自開設商鋪”。(不過坊中私下也有少量商業活動存在,還有一些走街串巷、在坊內流動售賣的小商人。)
唐代坊市制是中國古代坊市制發展的一個高峰,也是城市封閉結構發展的高峰。
管理者將坊市制與宵禁制、按時啟閉坊門制等一系列制度相配合,共同約束著居民的活動時間及空間,形成了一種“高度秩序化”的都城格局。白居易有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qí)” ,描述的正是唐代長安城的布局。
到了宋代,秩序嚴格的坊市制逐漸瓦解。
從《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汴京城內,店鋪與民居錯落分布,商業街交錯縱橫;食肆、客邸、酒樓、商店鱗次櫛比;商家招徠顧客的牌匾、酒旗、燈箱,掛遍臨街建筑,呈現出一幅“頗具現代性的開放街市圖景”。
宵禁制到了宋代也相對松弛。
北宋汴梁城的晚上,“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城內瓦舍勾欄、酒樓茶坊等商業場所營業到很晚,民間夜經濟繁榮。
得益于民間經濟發展,據推測,宋代城市化率最高時可達20%-30%,有學者乃至將宋朝譽為“現代的拂曉時辰”。
在《東京夢華錄》的開篇,孟元老同樣用了一大段文字描述宣和年間汴梁城的繁榮:
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
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皰廚…...
宋代經濟較為豐饒蓬勃的一段時期,建構了宋人極高的審美造詣以及富有情趣的生活模式。
經貿的發展,促使文學、書畫、瓷器、茶道、香道等文藝休閑活動,于宋代均達到一定高度。
宋代吳自牧在其筆記《夢梁錄》中,曾提到宋人“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消費、品味、流行,往往反映一個時代的樣貌。這四般消閑樂事,雖不見得能概括宋人生活的全貌,卻不難從中窺出宋人對生活的逸趣閑情。
此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逸趣閑情,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宋人對瓷器的審美取向。
▲宋代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為代表的“五大名窯”
北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宋徽宗命官府在京都汴梁,設窯燒造瓷器,史稱“汴京官窯”,學術界又稱為“舊官”。
也是人們常說的“北宋官窯”。
▲ 宋 官窯青釉圓洗 故宮博物院
北宋官窯瓷器依宋徽宗的藝術愛好而造。其釉色瑩潤,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為盛行,器型多仿青銅古器。
因所用瓷土含鐵量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瓷器的口沿部位因為釉垂流,釉層較薄,在薄釉下透露出紫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稱“鐵足”。
“紫口鐵足”是宋代官窯主要的藝術特征之一。
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后,南宋皇帝宋高宗在臨安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后又在臨安南郊的郊壇下,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和郊壇下官窯,即稱為“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瓷器胎體與北宋官窯一樣,較薄,呈紫褐鐵色,但釉層肥潤,有“厚釉薄胎”之說。
其釉色多見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黃色,底足亦露胎,紫口鐵足。
▲宋 郊壇下官窯瓶 上海博物館藏
北南兩宋官窯瓷器,器型豐富多樣,除仿青銅古器外,主要還有各式洗、瓶、壺、爐、盤、碗以及盞托、花盤、單柄杯和供器等。
且,多以釉色見長,很少施加紋飾。釉色主要有天青、粉青、米黃、油灰。
器型多為“小型器”,雖體積不大,但蘊含的氣度卻不可小視。
▲宋 官窯青釉蒜頭瓶 故宮博物院藏
兩宋官窯瓷器——釉色朗潤,造型樸拙,開片自然,它們承載著宋代皇家審美,無一不反映出繁華宋世“清雅脫俗”的一面。
那個繁忙有序、朝氣蓬勃的汴梁城春日,被畫家張擇端永久定格在紙面。而宋代官窯瓷器所蘊含的清雅宋韻,則成了東方文化脈絡里永恒存續的風格。
宋官窯瓷歷來為后世推崇。乾隆皇帝曾寫詩描繪宋代官窯,“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觀復博物館以宋代官窯之韻味,邀匠師手作,從胎骨選料到釉水調制,再到高溫成瓷,推出了觀復文創商品【官釉福杯】。
此官釉福杯,造型簡雅古樸,釉色柔潤溫和,光澤欲滴。
杯體兩側以純銀蝙蝠鋦釘裝飾,兩蝙蝠鋦釘似青銅古器獸耳,活靈活現,古韻盎然。
除裝飾外,鋦釘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防滑防燙的功用。
油灰的釉色自然天成,雅致低調;杯口杯底紫口鐵足,頗近宋代官窯瓷器風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