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區水箱大腸菌群記錄超標,居民投訴后為何變回“不超標”?
小區供水水質的好壞,關系到家家戶戶。不過家住浦東新區成山路大華·錦繡華城16街區的居民舒先生,卻向《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反映,居民們最近查詢自己小區的水質報告歷史數據,發現去年和今年都有過水箱大腸菌群超標的記錄。更離譜的是,居民向居委、物業反映后,隔天報告又被修改成“不超標”。
如此“兒戲”的一幕為何會發生?水質到底有沒有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
舒先生說,最近小區物業辦公室里張貼了由衛監所開發的“掃碼知衛生”的二維碼,可以查看小區的二次供水水質檢測情況。出于對小區自來水水質安全的關心,居民們紛紛掃碼查看水質報告。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根據我國自來水的相關標準,每100毫升水中是不能檢測出大腸菌群的。但是大家發現去年9月和今年4月的報告上顯示,小區里有兩個水箱的大腸菌群都標有數字,這顯然是超標了。
于是,居民們坐不住了,向小區居委、物業、業委會都反映了這件事。但沒想到 ,第二天所有超標的數字都被修改成了“未檢出”。
舒先生 居民:
我們還發現有其他的一些基礎數據也有一些更改的痕跡。在當天晚上我們發現(大腸菌群)有超標的情況下,我們在我們的業主群里面向我們的居委會、業委會以及物業的客服人員進行了反映,同時第二天我們也把這個情況向12345市民熱線進行了反饋。
居民們都很疑惑,已經上傳到公共平臺的過往數據,究竟是誰在修改?這些數據為什么說改就能改了?
在“掃碼知衛生”的二維碼中明確標注了,賬號的注冊填報是由二次供水的管理單位負責的,而根據相關規定,在小區里,該管理單位指的就是物業。不過物業卻否認是自己上傳的數據。
舒先生 居民:
打了12345,浦東新區衛健委下面的監督所跟我們業主進行了一個反饋,說是接到舉報以后約談了二次供水的管理單位,也就是物業公司。(但)物業的說法是,數據是由第三方檢測公司進行上傳的,所以在發生情況以后他們向檢測公司進行了詢問。
盡管小區物業答復居民,數據是第三方公司上傳的,但物業上級單位——上海浦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員卻承認,數據是小區物業人員手動上傳的,由于粗心,將紙質報告中“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的數據,在輸入“掃碼知衛生”平臺后臺的時候寫反了,這才造成了居民前一天掃碼看到“總大腸菌群”超標的問題。
而居民發現問題向物業反映后,有關人員修正了數據,這也是居民隔天掃碼查看的數據和前一天不同的原因。
倪暉 上海浦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以前是我們物業人員上傳的,系統里面兩個數據有相反,是我們員工輸錯了。我們以后也會加強管理,這塊東西我們以后也定好了由項目經理親自來上傳。
除了上傳數據的流程不規范,在進一步研究中居民們還發現,為小區檢測水質的這家單位——上海紋秋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年先后被上海生態環境局、寶山市場監管局處罰過,甚至有短期的責令停業整頓,其中有一項處罰的內容正是大腸菌群未按照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檢測。
同是大腸菌群,居民們不禁對小區報告的真實性也產生了質疑,也質疑為何物業要選擇這家單位進行小區水質檢測。
舒先生 居民:
首先我們是希望對這家檢測機構去進行一個合規性的檢查,另外在這家企業正常的抽檢過程中是否合規。
對此,物業工程部人員解釋稱,物業是委托洗水箱的清洗單位找的第三方檢測公司,物業僅查看了對方的公司資質,沒有搜索過對方的處罰記錄。
目前,已經根據居民們反映的情況更換了檢測公司。此外,根據浦東衛監所發布的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流程中提到,清洗消毒后要現場檢測水質情況,并在24小時內向居民公示相關情況。居民表示,小區在清洗水箱后并沒有做到這一點。目前,為確保小區的水質安全,自來水公司已對小區水箱進行重新采樣檢測。
一場由“掃碼知衛生”引出的風波,暴露出的問題絕不僅僅是用“粗心”“疏忽”就能一揭而過的。
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葉嵐表示,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是評估社會狀態和制定決策的關鍵,因此在數據上傳的過程當中,需要建立監督審核機制,以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葉嵐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基礎數據的準確,是建立在水質檢測報告的權威性上、水質檢測報告上傳的規范性上以及對兩者的規范管理基礎之上的。
物業給到回復是錄入人員對原始報告的順序不熟悉導致的上傳錯誤,這也恰恰反映了我們在上傳過程當中其實是缺乏對上傳報告準確性的檢查的,說明我們在數據上傳的過程當中,本身管理的環節有所疏漏。
事實上,數據上傳以后究竟需不需要審核、由誰審核、出現水質數據異常后該怎么辦,早有明文規定。
根據2020年《上海市生活飲用水“掃碼知衛生”實施方案》,“掃碼知衛生”是本市衛生健康部門聚焦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基于信息化建設和數據獲取推出的舉措,是上海電子政務化的推進,目的就是讓管理單位和衛生部門的工作在陽光下公開透明,方便市民查詢監督,保障居民對生活飲用水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但是目前來看,去年9月和今年4月,兩次手動上報了錯誤信息,卻直到今年11月才被發現,如果原本設計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卻出現了檢測不認真、上報不準確(甚至疑似造假)、審核監管不及時、處理整改無后續的問題,讓原本想令市民安心的好舉措,反成為“起疑心”“難放心”的所在,希望該事例能給有關部門敲響警鐘,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
(原題為:《不敢喝!滬一小區的水出現這個情況?居民投訴后,更玄幻的事出現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