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觀·德國|荊棘載途:巴伐利亞選舉折射歐洲政黨的難民之困
【編者按】
本文是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及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與澎湃新聞國際部合作推出的“同觀·德國”專欄的第23篇。
德國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常年一黨獨大的基社盟遭遇滑鐵盧,成為難民危機在德國和歐洲引起的多米諾效應中又一個倒下的骨牌,下一個倒下的骨牌又會是哪個?
10月14日當地時間上午八時德國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開始,據截至本文完稿時巴州官方公布的統計結果,此次民眾參選率大約為72.4%,明顯高于五年前的63.6%。與2013年選舉結果相比,基社盟和社民黨的選票率分別下跌了10個百分點以上,而綠黨、德國選擇黨贏得10個百分點左右的選票成為最大贏家,同時,自由選民黨的支持率也有明顯增加,自由民主黨也邁過了5%的得票門檻。
如果德國基社盟(全稱為“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政治家在難民問題上不堅持嚴控難民入境主張的話,他們將會在10月份舉行州議會選舉中失利,這是不少觀察家們對基社盟在德國聯邦政府組閣后不久便向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發難最有力的解讀。
為了贏得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于7月初,不惜以辭去政府和黨主席職務相威脅,迫使默克爾在難民政策中作出妥協,然而默克爾暫時收緊的難民政策并沒能挽救基社盟在州議會選舉中失利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該州選民對默克爾移民難民政策的不滿,并且逐漸失去對基社盟的信任,德國政局也將會持續動蕩。
基社盟在選舉中受挫,與聯盟黨內部有關難民庇護政策分歧密切相關,根本原因在于該州選民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存在較大不滿,而且基社盟高層在處理分歧時不當挫敗了選民信心。
聯盟黨內部在難民問題上的分歧始于2015年難民危機之初,位于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成為大批中東和非洲難民進入德國的主要門戶,而由難民引起的社會融合和治安問題也深深地波及了這里,導致該州的反移民情緒高漲,加之應對難民危機曠日持久,耗時耗力又耗財的難民融合問題,已成為德國以及歐盟成員國之殤,民眾逐漸懷疑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對主張反移民的政黨青睞有加。據悉,德國選擇黨的多數選民曾是基社盟的擁護者,它之所以能夠躋身州議會,仍舊獲益于難民問題。而基社盟卻因為過度關注難民移民問題,忽視了民眾最為關切的民生議題。
與2013年的州議會選舉結果相比,綠黨的選民支持率由8.6%上升到了17.5%,晉升為州內第二大黨。綠黨在本次議會選舉中創造歷史新高不僅是由于黨內兩位出色且積極的領導(Katharina Schulze和Ludwig Hartmann),在過去幾個月里有目標地進行選戰活動,更是由于綠黨著重關注民眾感興趣的重要議題,例如反對較高的房租、反對巴伐利亞州新推動的《警察職權法》,以及反對慕尼黑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計劃等。
然而,在此次選舉中遭受重挫的社民黨已從該州的第二大黨的身份下降到第五位,這一結果表明,社民黨始終未能擺脫自身定位的問題,也未能從聯盟黨內部的分歧中抽身。對于自民黨,巴伐利亞州始終是塊“難啃的骨頭”,能夠躋身議會可算作是該黨的成功。
巴伐利亞州政府組閣的幾種可能
基社盟自1957年至今連續保持執政黨地位,自1966年以來的巴伐利亞議會選舉中,除2008年未能獲得半數議席與自民黨聯合執政外,其余在州選舉中的得票數均過半,長期處于單獨執政的地位,并在聯邦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選舉,基社盟選票支持率創歷史新低,無法繼續單獨執政,在六十載間所保持的執政黨穩固地位開始動搖。
雖然基社盟與綠黨聯合所占有的議會席位更多,但基社盟與自由選民黨聯合卻是最容易匹配的組合,這兩黨之間沒有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爭議點只在于個別社會議題,容易通過妥協方案解決。據了解,不少基社盟政治家也更偏向于和自由選民黨組成聯合政府。
基社盟地位不穩將影響德國和歐洲
鑒于巴伐利亞州在德國16個聯邦州中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其議會選舉結果對德國政壇現狀、德國政策發展乃至歐盟未來走向皆有重要影響。基社盟作為巴伐利亞州的一個政黨只在州內參選,而基民盟則是在巴伐利亞州以外的其它15個州運作,基民盟和基社盟作為聯盟黨,在聯邦議會組成一個共同的議會黨團。因此,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州所失去的每一張選票,未來都有可能危及基民盟在德國聯邦議會以及歐洲議會中的席位。
面對當前的選舉結果,無論基社盟與哪個政黨聯合執政,與聯盟伙伴政策協商的難度都將增加;在州議會選舉中遭受重挫的基社盟將不會放棄在德國的難民政策上給默克爾施壓,無疑,默克爾未來在聯邦和歐盟的政策會受到更多掣肘,而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也會愈發突顯,恐將危及聯邦政府的穩定性。
而對默克爾個人而言,如聯邦議院議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uble)在近日采訪中所說的那樣,基社盟在地方選舉中的慘敗會影響默克爾的威望,削弱其在聯盟黨內的地位。而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政治家們已經開始擔憂兩周后黑森州的議會選舉,德國傳統政黨不斷受到挑戰,德國政局將會持續動蕩。
不過從巴伐利亞州的層面來看,也不必過于悲觀。巴伐利亞州作為德國面積最大的州擁有接近全德國14.3%的人口比例,憑借汽車制造業、旅游業和新興技術領域的領先發展是德國最富裕的州之一。雖然基社盟無法實現獨立執政,但不會對巴伐利亞州的經濟發展造成太大影響,雖然基社盟在該州一黨獨大的根基動搖,可其仍可維持第一大黨的地位在該州事務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
另一方面,從聯邦層面看,不可否認的是,聯盟黨內部的矛盾乃至裂痕將繼續存在,不過這對利益共同體分家的可能性極低。對基社盟而言,雖然它只是地方政黨,卻能夠借助其與基民盟的關系影響聯邦德國的內政和外交政策,如今地方選舉結果出來,來自選民的壓力將暫緩;對基民盟而言,與姊妹黨的不和睦也會降低聯盟黨的影響力,基民盟政治家會竭力化解聯盟內部的分歧,破解主要由難民問題引起的政府困境。
然而也不能完全排除執政聯盟“散伙危機”,縱觀全局,基社盟在州議會選舉中失利只是難民危機在德國和歐洲引起的多米諾效應中的一個骨牌,下一個倒下的骨牌又會是哪個?未來荊棘載途,難民危機將會繼續困擾德國政局,無論是德國基社盟、基民盟抑或社民黨抑或是歐洲其它國家之傳統政黨,難民政策都是其重新贏回選民的關鍵突破口。而難民危機的解決不僅有賴于德國執政聯盟各黨之間的磋商、妥協與合作,而且有賴于歐洲乃至世界諸國之間的合力。
(作者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