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名士 | 篤志好學,藝術楷?!獜埳淼睦L畫之路
原作者:馬怡諾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漢末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郁熱情的一個時代”。魏晉南北朝也是蘇州文化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北方多戰亂,江南地區則相對安定,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形成了南北文化大融合,加速了包括蘇州在內的江南地區的文化與經濟發展。
蕭梁時期的著名畫家張僧繇,即是江南吳中地區文化名流的代表,被譽為南北朝隋唐時代富有影響的宗教藝術四大楷模之一。他創造出了獨特的繪畫風貌,被稱為“張家樣”,對南北朝后期和隋唐兩代的繪畫藝術影響很大。
唐 梁令瓚摹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局部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篇文章的主要角度并不圍繞他最為人熟知的宗教人物畫探討,而是通過張僧繇的生平故事詳述張僧繇獲得成就背后的細節,他的勤奮刻苦、勇于創新都值得后人學習。
? 一代卷王張僧繇,日以繼夜,筆耕不輟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藝術家的創作開始自覺追求一種在繪畫中體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藝術特色。與此同時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開始交融,在蘇州地區出現了大量的宗教文化以及宗教建筑,大量的私家園林也開始出現,張僧繇的繪畫就是在這種經濟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張僧繇,吳郡吳中人,他一生仕途順利,是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從事繪畫創作,以善畫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著稱,古人評價張僧繇是“天降圣人”“取之天造”。但張僧繇的藝術成就并不僅僅來源于他的天賦,更大一部分也得于他構思敏捷,工作勤奮,一生都在苦學,數十年中,苦心鉆研。
據《續畫品》的記載,他“俾夜作晝,未嘗厭怠,惟公及私,手不揮筆。但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續畫品》中描繪的就是張僧繇平日手不離筆,刻苦努力且不知疲倦的作畫,足以可見其業精于勤的可貴精神,勤奮與天賦并存使張僧繇作出了大量的卷軸畫和壁畫,也因此可以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吳道子并稱為“畫家四祖”。
唐 梁令瓚摹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局部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受到推崇,不僅僅在于唐代審美趣味的變革,還與他全面繼承前人成果并加以綜合貫通是分不開的,在技法上,張僧繇集眾家之長,將晉代女書法家衛鑠《筆陣圖》中的書法用筆方法融入繪畫,以“點、曳、斫、拂”為特征,使他的用筆更富于表現力。他將書法的用筆引入到中國人物畫的審美創作中,顯示出書畫同源的魅力和作用,創造出了簡練且富于變化的“筆才一二,像已應焉”的畫法,與唐代吳道子一同被后世推為疏體的代表。
《歷代名畫記?卷二》也有這樣的記載,張僧繇潛心揣摩衛夫人書法之“點、曳、斫、拂”,每日不間斷地習練,并且又依衛夫人的《筆陣圖》去探討,“一點一畫,別是一巧,鉤戟利劍森森然”。
唐 梁令瓚摹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局部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張僧繇在中國畫的用筆方面真正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他巧妙地將書法中的筆勢運用于繪畫之中,使毛筆的特性發揮的更加充分,開辟了中國畫新途徑,突破了中國畫線描的規范,創造了書法用筆線條的新形式,通過“以書入畫”提升了中國畫的品質內涵,為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努力與刻苦不單單使自己的繪畫得以流傳深遠,也為中國畫的發展帶來了發展。
? 張僧繇的“到此一游”,成了現代打卡點
張僧繇獨具風格的繪畫藝術是在繼承傳統藝術和借鑒外來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接受外來的藝術形式是有歷史條件的,魏晉南北朝是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的時期,同時又是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時期。蕭衍大力發展宗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伴隨宗教思想而來的,是帶著外來文化氣息的繪畫藝術。于是,這一時期的宮廷、洞窟等地的壁畫數量遠遠超過了漢代,而張僧繇作為當時的有名宗教畫家,在藝術形式上受到其影響是十分自然的。張僧繇一生足跡甚廣,除了在建康、武陵、吳興等地任職外,蜀地、江陵等23處地方都曾留下他的壁畫遺跡。
清 姚文瀚 歷代帝王真像(之一)
張僧繇善畫多種體裁,人物、山水、禽獸等。他吸收天竺暈染畫風,他筆下的凹凸畫,立體感很強且獨具個人風格,非常好辨認。因此張僧繇游歷期間在各個地點繪制的大量壁畫都極具特色,且可以被辨識的。他最為突出的便是將結合印度透視法創作的“凹凸花”畫法運用到唐朝時期南京建康的“一乘寺”中,他在門外的繪畫遺存具有鮮明的立體感,使觀者“遠望眼暈如凹凸,就視即平”。隨后,“一乘寺”還因此改名為了“凹凸寺”。
張僧繇這種所到之處,有感而發,揮毫落筆留下墨跡的習慣,與現在的“到此一游”有些許的一致,經過張僧繇落筆的“一乘寺”也在改名后,成為許多人打卡休息,欣賞張僧繇“凹凸花”手跡的地方。
據唐朝許嵩所著的《建康實錄》記載,有個“一乘寺”是梁代邵陵王王綸建造的,門外畫有“凹凸花”,據說是張僧繇的手跡。張僧繇所用的技法就是天竺的暈染法,以朱砂及青綠色來渲染,遠望凹凸有致,極為生動,有立體感,近看卻是平的。這幅畫也因此成為此地的代表性符號,人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干脆把一乘寺叫成“凹凸寺”。閑來無事,打卡乘涼。
莫高窟第254窟東壁北側
天頂和人字坡繪有凹凸花紋樣
圖源:數字敦煌
張僧繇敢于和善于借鑒外來形式的長處,并融合自己堅實的藝術修養基礎是他能成功發揮藝術才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正是他這種開放的、包容萬象的藝術創新精神,推動了唐朝審美觀念的轉變,也使自己成為藝術領域的典范,這種流動的、創新的思想十分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畫龍點睛”成語的出處,源于作畫才子張僧繇
張僧繇繼承了顧愷之提出的“傳神論”,將“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的理論完整地運用到了他藝術形象的塑造上,即便是對于我國傳統文化中“人心營構之象”的龍,他仍舊能夠形象生動的描繪出來,甚至出現了他畫中的龍能被賦予生命的傳說,當時人都說張僧繇畫龍不能點睛,否則就會“破壁而飛”。
明 陶佾 墨龍圖(局部) 大英博物館藏
“畫龍點睛”這一成語出自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被派去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他一揮而就便創作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四條龍,但不足之處卻在于四條龍都沒有眼睛,后再眾人的一再提議下張僧繇只得為龍點上眼睛,這一畫,只見點睛的兩條龍活過來后騰云駕霧的飛走了,只留下兩條還未點睛的龍在墻壁上。這個故事被口口相傳,后被用來形容關鍵部位處理的好,便會更加出彩。“符釘畫龍”也同樣如此,是關于張僧繇擅長畫龍的典故。雖然這兩個故事都帶有一些神話色彩,但仍舊在背后能體現出張僧繇畫技之高超且生動傳神的繪畫特點,也表達了世人對于張僧繇出神入化的技法以及他繪畫生動性的認可,說明了他的繪畫在傳神和逼真性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span>
明 吳偉 畫龍圖 大英博物館藏
圖繪張僧繇畫龍點睛,飛壁而去的故事。
不僅僅是畫龍,張僧繇畫鷹也十分逼真,有傳聞道曾有許多小型鳥類棲息在房梁之上,它們排泄的糞便玷污了造像。于是張僧繇便在東面的墻壁上畫一只氣宇軒昂的蒼鷹,又在西面墻壁上畫一只活靈活現的隼鷂,它們都側頭向檐外睨視。自此以后,鳩鴿等鳥雀便再也不敢棲息在房頂之上了。
唐人張旌鷟《朝野僉載》:潤州興國寺苦鳩鴿棲梁上污尊容,僧繇乃東壁上畫一鷹,西壁上畫一鷂,皆側首向檐外看,自是鳩鴿等不復敢來。
宋 晁說之 鷹逐野禽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雖然不完全真實,但最終落腳之處無疑都是在形容張僧繇的繪畫呈現出的效果十分真實,使人十分驚嘆,觀者遠看有立體感,近看則又是平面的,呈現出極為立體的效果。正是因為他的繪畫題材涉獵之廣泛并且通過自身的努力而都十分精湛,做到了無論是人物畫、宗教畫又或是花鳥畫都堪稱“一絕”。所以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一起成為中國繪畫史中出現的第一批大師級畫家,被稱為“六朝三杰”,他們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長,對繪畫有獨特的創造,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后來繪畫的風格走向。
? 張僧繇畫人物“對之如面”,繪畫猶如攝像
張僧繇繪畫廣泛,宗教畫、山水草木、人物花鳥等題材無所不能,在此基礎上還結合自己創新的筆法,因此他創造出了新奇獨特的繪畫形象,其“面短而艷”的宗教畫像特征尤其突出他高超的繪畫技法。這種造像風格還逐漸取代了玄學興起,追求超然物外和放浪形骸的生活狀態的北魏中期時候流行的以顧愷之、陸探微為代表的“秀骨清像”的風格,一改身材修長,臉型瘦削,突出剛勁風骨和超凡脫俗氣質的宗教造像形態,創造出慈愛溫暖、安靜儒雅,健康飽滿的人物造型,這些體態豐腴、容貌多姿的形態給人以一種親近感,使威嚴和神秘大大縮減,這樣的趨勢給唐代人物畫的發展以極大影響。
南朝 釋慧影造釋迦牟尼佛漆金石像 上海博物館藏
張僧繇畫人物用工最深,形成自己的風格,具有著較高的寫實能力,他畫的肖像能呈現出“對之如面”的效果。他用的所謂“凹凸畫法”其實就是現在大家在繪畫中會用到的明暗法、透視法,這種技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繪畫中是極為罕見的。這種方法對于空間的塑造有很大的幫助,使畫面達到一種立體的同時又十分簡潔的畫法。張僧繇的人物畫以“面短而艷”為特點,還逐漸取代了以顧愷之、陸探微為代表的“秀骨清像”的風格,給唐代人物畫的發展以極大影響。這樣自帶流量,有著極高天賦的藝術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粉絲,為之傾倒。
梁 張僧繇(傳)雪山紅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懷瑾說“張得其肉”,這正是因為張僧繇塑造的人物形象以視覺上具有肉感為基本特征,臉部的豐腴使他筆下的人物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同時他還能從被畫對象的特定身份、時代民族等方面來突出人物各自不同的形象特色和風貌。梁武帝曾因張僧繇的繪畫技巧十分嫻熟,人物十分逼真,叫他畫各個諸侯王的畫像,以平復他因為路途遙遠而無法見到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通過張僧繇的人物肖像畫就能滿足梁武帝的思念親人之情,這完全可以被稱為“攝像師”。這個故事也是對張僧繇繪畫技術高超的一種高度肯定。
? 篤志好學成就藝術楷模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后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的人物畫在當時儼然已經稱為了一種時代風貌,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認可,他將外來文化的繪畫特點與中國畫相融合,創造出的獨特樣式和特點也為中國畫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他堅實的藝術基礎和大膽創新使他的作品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并受到廣泛追捧,其藝術生命力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成為繪畫領域中的典范代表。由于張僧繇的繪畫數量之多且影響范圍之廣,使得后來的許多人物畫家如吳道子、楊惠之都直接繼承了他的風格,可以說,張僧繇風格的出現,也很直接的影響到唐代人物畫豐滿健康、雍容華貴自信的人物造型與風格的形成。古人用“天降圣人”來形容張僧繇成就之高,但在此基礎上我們更不可否認的是他從未倦怠,一直在努力創作的刻苦與堅持不懈,和他敢于突破桎梏,將傳統文化與外來技法相融合的創造性結合。在他的成功中天分只是最簡單的一部分,張僧繇的努力勤奮和取外來文化之精華的眼界值得現在每一位當代畫家的學習,他的成功絕不是意外。
參考文獻
1. 李暉."畫龍點睛"——淺析中國古代畫家張僧繇的繪畫藝術成就.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3
2. 張東方.謝赫《古畫品錄》成書年代探析——從張僧繇與蕭繹來看. CNKI,2014
3. 吳詩初.張僧繇——梁武帝時期名畫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
4. 鐘文剛.“以書入畫”及其對中國畫發展的貢獻——以張僧繇、趙孟、吳昌碩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07).
5. 李暉.“畫龍點睛”——淺析中國古代畫家張僧繇的繪畫藝術成就[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04)
6. 唐峰.蕭梁時期著名畫家張僧繇成就考證[J].蘭臺世界,2014(15)
7. 林偉."秀骨清像"中的玄學"風度"——從佛教造像看魏晉玄學對佛教思想的影響[J].江蘇社會科學, 2007(1)
8. 趙瑩.論魏晉時期人物畫線條語言與書法用筆之關系[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06).
9. 裴倩妙.對張僧繇的繪畫美學思考[J].藝術科技,2016,29(08).
10. 毛翔宇.早期中國繪畫史概念的合法性——以“張僧繇”為中心的檢討[J].榮寶齋,2016(10).
聲明:本館原創文章轉載,須經館方授權。公益原創文章插圖,圖片版權歸屬于收藏地或創作人。
統籌:吳文化博物館
技術支持:蘇州多棱鏡網絡科技
原標題:《篤志好學,藝術楷模——張僧繇的繪畫之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