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觀展攻略 | 羅馬公民雕像中的文化寓意

2023-11-1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作者:澹臺松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今日“公民”概念家喻戶曉,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政治格局。但“公民”概念不是從來就有的,今日我們通行的身份認定方式,曾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是獨角獸一般的存在。

公民制度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大特色。憑借其特殊的結構,這個制度可充分發揮本國人員積極性,并伴隨著實力強大的羅馬軍團,從臺伯河下游出發,不斷征服周邊各民族,直至創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2023年吳文化博物館的中意兩國特展中,有一件《身著托加的男子雕像》【圖1】,真實展現了公民的形象,讓世人一窺羅馬往日的風光。

1 公民雕像與羅馬公民制度

該雕像由大理石制成,高210厘米,寬90厘米,長80厘米,是公元一世紀的作品,出土于意大利赫庫蘭尼姆古城。該古城位于維蘇威火山腳下。在公元79年的一個深夜,當城中的人們都沉睡在夢中時,火山噴發,古城就此被掩埋,直到1709年才被發現,重見天日。由于深埋泥土之下,古城遺物保存良好,這件《身著托加的男子雕像》乃其中精品。

【圖1】身著托加的男子雕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紀

高210厘米,寬90厘米,長80厘米

赫庫蘭尼姆

考察全世界范圍內的一世紀藝術,往往沒有單獨表現平民的作品。恰恰相反,展現杰出的政治家和能力無限的神明的雕像、繪畫浩如煙海,汗牛充棟。難得一點筆墨給到平民,不過是在邊邊角角擔任“侍女”、“衛士”一類的氣氛組。例如,與這件雕像時間相近的山東嘉祥縣武梁祠石刻,雕刻的就是從伏羲開始的歷代帝王、藺相如和荊軻等文臣武士、閔子騫和梁高行等孝子賢婦,平民少有提及。稍早一點的秦始皇陪葬坑內的兵馬俑,數量龐大,動作趨同,不過是象征著衛戍秦始皇死后世界的隨從部隊,人人都是配角。

兵馬俑 圖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為什么同等時期的一個羅馬公民卻可以有自己的塑像?這就要談到羅馬公民在帝國中的政治地位了。羅馬公民通過在羅馬軍團中的英勇表現,幫助帝國開疆拓土,征服了很多土地。與此對等的,公民在生活中被賦予了眾多的政治特權。例如,他們通過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可以在城市大會中發表意見,還可以擔任各級官職,管理地方事務。羅馬公民還能加入元老院擔任元老,通過元老院的巨大權威,深度參與國家的重要決策。因此羅馬公民的身份極高,他是一張參政議政的通行證,是邁向權力的基礎。在這種氛圍下,藝術家將羅馬公民當做主角,也就不足為奇。

仔細觀察其外觀,可以發現雕像非常高大,足足有210厘米高,局部又打磨精細,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其中蘊含了工匠大量的時間。這種精致的雕像,放在技術發達的今天,都需要擁有高超技藝的人花費數天時間打造而成,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得起的。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羅馬時代,一個人要為自己制作高水平的雕像,花費恐怕更高,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否是一個公民的經濟實力可以覆蓋。

事實上,當時的羅馬公民經濟非常富足。羅馬帝國通過軍事戰爭的手段,不斷征服一個又一個地區,對它們采取殘酷的剝削,汲取大量的財富供養公民。比如首都的公民可以享受免費面包等基本物質供養。除此之外,公民本人往往是莊園主,身家豐厚,更是有著多種渠道的經營手段。羅馬歷史學家李維曾在作品中說:

羅馬的強大是因為其獨特的純潔的道德和多樣的范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如此長期杜絕生活上的奢侈和貪戀,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持續的崇尚節儉并安于貧困。

李維是一位歷史學家,他描述的是古羅馬共和國早期貴族與公民的精神品質。當時的羅馬人衣著簡樸,如果誰生活奢侈,就會受到他人的譴責。在一代代羅馬公民的節衣縮食下,其后代的財富會不斷累積。因此到了羅馬帝國時期,一般的羅馬公民家中都會積攢起一筆不菲的積蓄,完全能夠承擔起雕塑花費。

雕像外面所批的長袍叫做“托加”,是我們識別雕像主人的重要證據。“托加”既是羅馬公民身份的象征,又彰顯了公民的智慧。雕像右手裸露的胳膊,更是充滿著一種張力,展現著肉體的強健。兩者體現出一種“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思想。

羅馬是一個海洋文明,崇尚肉體與武力,極度崇拜個人英雄主義,因此非常強調身體鍛煉。日常生活中,羅馬公民頻繁觀看各種話劇,也常常親自參與到話劇表演中,比如古羅馬著名的皇帝尼祿就十分喜愛話劇演出。羅馬公民更是在教育上傾注了大量的心力。在古羅馬早期,他們就盡力模仿伊達拉里亞的文明,從而繼承了虔誠務實的民族性格,學會了復雜手工業和相關政治制度。等到公元前二世紀,羅馬基本將希臘征服后,更是充分汲取了古希臘文明的精髓,甚至將希臘神話融入到羅馬神話中。眾多的希臘學者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參與到羅馬公民的生活中,提升了對方的文化底蘊,增加了學術素養。

通過剖析這座雕像,明白了羅馬公民通過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三重優勢,主導著羅馬的走向。這種烏托邦式的公民權力對后世有很強的影響,它是西方民主的萌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2 公民雕像中的托加長袍

這件雕像的背后不光有豐富且特定的歷史深意,其本身所代表的服飾風格與雕像技術對后世以及附近的區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雕像身上的托加長袍。

托加 圖源網絡

托加長袍,又叫羅馬長袍,拉丁語中為Toga,在希臘語為τ?βεννο?,它一般由一體式羊毛制成,布料往往長達數米,可以通過多層嵌套,包裹全身。同時,它兼具披肩、飾帶、圍裙的作用,它是西方文明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服飾之一,至今仍會在各類影視劇中高頻出現。在當時,托加長袍是公民身份的象征,且只有男子才可以穿著,而女子只能穿斯托拉及帕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沒有羅馬公民權的外來族人或奴隸被嚴令禁止穿著此類服裝。學者在相隔2000年的歲月之后,仍能準確識別出這件雕像的主題,除了雕像的出土地點外,身上的托加長袍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的地域有高度的重合,核心范圍都是環地中海流域,對難得接觸西方歷史或藝術的人來說,區別這兩大文明的關鍵點就在于雕塑身上的服飾。古希臘藝術的雕塑,往往更熱衷于展現人體的自然美,肌肉線條清晰,人物高大,身體赤裸;到了古羅馬藝術,人物雕像則往往會有長袍的包裹。當然,兩者地域相近,文明高度互相影響,后期難免有互相重合的地方。

托加長袍體現到雕塑藝術上,最難以實現的就是身上層層的“褶皺”,因為巖石硬度很高,細膩的線條容易破碎表面巖體,導致前功盡棄。當時的羅馬工匠為了降低雕刻難度,會選取硬度較低的火山石。

可是工匠在雕刻以人為模特的全身像時,還是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因此當時的工匠一直在尋找替代品,希望能夠多快好省的創作藝術作品。經過不懈的努力與不斷的嘗試,他們最終將火山灰與石灰碾壓粉碎后,混合攪拌在一起,形成一種類似石膏的產物。在混合物凝固前,雕塑家就可以盡情施展自身才華,塑造成心目中的形象。赫庫蘭尼姆古城附近就有維蘇威火山,就近獲取的火山灰廉價而又實用。托加長袍上有著眾多的褶皺,明顯采用了深雕手法,通過刻刀慢慢雕琢出輪廓。托加長袍采用了火山灰混合物作原料,能夠減省工匠的時間。雕像外形精致考究,表明雕刻家手藝高超,更是證明新工藝推廣順利,類似的公民像在赫庫蘭尼姆很常見,從而展現出該城整體較為富裕,是一個富人聚集區。

有學者研究,雕像外面那飄帶似的外衣,極為貼身的托加長袍,與羅馬所崇尚的肉體美與自然美相沖突,恐怕是一種來自印度佛教的元素。犍陀羅佛像身上披著的“托格”【圖2】與托加非常像,兩者的發音也極為類似。仔細觀察雙方服飾的細節與特點,可以得出公民雕像的外衣模仿印度,具有濃厚的異域色彩。

【圖2】灰片巖雕佛陀站像公元3世紀犍陀羅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源:湖南博物院官微

這背后涉及到藝術傳播歷史上的一段奇緣,目前學術界也難有統一的結論。西方學者認為“托格”這類雕塑技巧,最早應當是起源于古希臘范圍內,隨著亞歷山大的遠征等希臘化運動,逐漸傳播到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地區。可是古希臘人崇尚自然美,極度夸大肉體的強大,塑造男性雕像時,會以裸體為主。反而佛教受到希臘文明影響,將希臘服飾與佛教人物相結合,產生了犍陀羅佛像。當時的貴霜帝國與羅馬帝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犍陀羅雕像藝術,可能伴隨著佛教思想的傳播,逐漸回流到環地中海流域。

犍陀羅地理位置 圖源:湖南博物院官微

這種傳播雖然相隔萬里,但在地理上卻是完全可能的。經過研究表明,印度與羅馬雖相隔萬里,但至少有兩種方式互相傳播文化,施加影響。首先,公元前四世紀時,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發起東征,吞并了從地中海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橋梁。印度僧侶完全可以通過這座橋梁,將藝術與思想傳播到古希臘,間接對古羅馬產生影響。其次,歐亞大陸腹地上有一個巨大的平原帶,它東起蒙古草原,西至中歐平原。通過這個地帶,游牧民族可以從蒙古一直遷徙到中歐。公元一世紀的大漢將領竇憲擊敗北匈奴,逼迫對方沿著平原帶展開遷徙活動。歷經數百年的時光,北匈奴遷徙到歐洲,最終誕生了“上帝之鞭”阿提拉,覆滅了西羅馬帝國。上述兩個例子都表明佛教文化可以影響到羅馬。

羅馬人征戰四方,見識了數之不清的民族,在服飾上有著非常多的選擇余地,卻將帶有佛教色彩的托加長袍定為公民裝。最為可能的原因有三。第一,托加長袍來自于希臘,被當時的學者看成智慧的象征。羅馬人愛屋及烏,將對希臘文明的喜愛,轉移到托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以穿托加長袍為榮。第二,意大利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在酷暑的夏天,寬松透氣的托加長袍非常適合皮膚的散熱;在溫暖的冬天,身上披一件托加長袍就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最后,托加長袍式樣偏大,需要消耗更多的布料,無形中起到了一種炫耀的作用。不過,古羅馬的托加長袍到底是從附近地域的古希臘傳承,還是借鑒印度而來的犍陀羅風格,或者兼而有之,今人已經難以清晰分辨。這種服飾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卻是毫無疑問的。

從雕像暴露在外的雙手可以看出,雕刻家精通人體構造,應該有著豐富的解剖經驗。這也從側面表明,雕刻家擁有著廣闊的知識面,是一位有著良好修養的藝術家。現代心理學早就證明,人只有在快樂積極的情緒下,才能做好工作。對藝術家而言,保持良好的心態更是一種必備素質,是名垂青史的基礎。在中國古代,有兩類人在從事藝術創作,其一是世代傳承技藝的工匠家族,其二是以興趣為主導的文人藝術家。工匠家族按照政府要求創作作品,雖然技術熟練,卻太過古板呆滯,缺乏應變,沒有想象力,極少有令人稱贊的傳世作品。文人藝術家以愛好為主導,充滿著想象力,更是因為較高的文化素養而擅長學習,經常能夠推陳出新。兩者地位差距較大,工匠形似奴隸,文人則居于社會上流,地位的差距,導致雙方心理落差較大,這也從正面應證了現代心理學的觀點。

通過聚焦雕像的文化因素,從中牽連出佛教對西方的影響力。在印度到羅馬的廣大范圍內,佛教滲入當地藝術創作之中,彰顯著信徒在傳播宗教上的熱情,也揭示了距離與時間無法阻隔文化的傳播,它們總會在各種細微層面影響世人的生活。

3 公民塑像中托加技法的東傳

上文中重點討論的“托加長袍”,可能也影響到了中國的繪畫藝術。公民雕像屬于公元一世紀的作品,羅馬與中國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開展貿易活動。隨著雙方的交流,類似羅馬的“托加長袍”對中國的繪畫與雕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中,人物服飾崇尚流線型,沒有繁復的衣服褶皺。1949年,湖南長沙陳家大山出土了一座戰國楚墓,其中有一幅《人物龍鳳帛畫》【圖3】。從圖像中可以看出,線條勾勒流暢簡潔,形象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服飾上面的線條更是采用了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展現出一種纖細苗條的女性身姿。通過簡明的筆畫,描繪出寬袍大袖。

【圖3】戰國 人物龍鳳帛畫 湖南博物院藏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座西漢大墓,其中有一幅《非衣帛畫》【圖4】。從畫像上可以看出,人物服飾上的線條延續著先秦時期的簡潔明快風格,充滿動感的藝術張力。這種以簡潔流暢線條勾勒人物服飾的作法,是中國傳統繪畫內在審美觀念,在先秦與兩漢的各種畫作中都有著體現。

【圖4】西漢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 湖南博物院藏

在西方與中國的交流中,中國人物服飾繪畫風格開始轉變。出現了以褶皺為代表性特色的“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兩種風格。其中的“曹”指曹仲達,北齊畫家,家族來自于中亞粟特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西北一帶)。他本人受到家族傳統影響,繪畫風格與中原有較大差別,被人稱作“曹家樣”。“吳”指吳道子,是唐代著名畫家,是唐玄宗時期的宮廷畫師,在畫史上被尊稱為畫圣。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評價兩人的藝術創作道:

曹、吳二體,學者所宗。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至如仲達見北齊之朝,距唐不遠;道子顯開元之后,繪像仍存。證近代之師承,合當時之體范,況唐室已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推時驗跡,無愧斯言也。雕塑鑄像,亦本曹、吳。

從上文可以看出,曹仲達擅長畫重疊緊身的衣服,就像衣服過水一樣,極其貼身,富有線條,因而被人稱作“曹衣出水”。吳道子則以圓融的筆勢,將衣服飄帶描繪的像迎風飄揚一樣,展現出一種動靜結合的美感,被人成為“吳帶當風”。從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圖5】可以看出,吳道子用筆稀疏,寥寥幾筆間,就完成構圖,展現人物服飾的繁雜,更是通過服飾的走向,營造出一種隨風飄揚的感覺。

【圖5】唐 吳道子(傳) 送子天王圖(局部)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從《圖畫見聞志》末尾的評述中可以看出,郭若虛認為曹吳兩人時代相近,特點鮮明,都在人物服飾上有所創建。將他們與唐宋以來的畫家開展比較,可以得出曹吳兩人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著重大的影響力,他們在服飾皺紋上的技法啟發了后人。從“雕塑鑄像,亦本曹、吳”一句中,可以得出兩人從當時的雕塑鑄像中獲取靈感,汲取養分,建立了“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兩種風格。

因為曹家樣沒有留下具體的圖像,吳家樣很多被認為是偽作,所以從圖像層面探究其風格存在一定難度。有學者認為,這種新奇的繪畫風格的出現,應該與外來文明的交流有關。而當時的雕塑,很多源于蘊含有古羅馬希臘風采的犍陀羅佛像。因此也可以說兩人的繪畫創作承載著中西方藝術的精髓。

早在公元一世紀的漢代,犍陀羅佛像就在中國開始流傳。為什么是離漢代較遠的曹仲達和吳道子掌握了這種繪畫精髓呢?藝術的交流史是一個過程,它在傳播上有一種滯后性,從西方的雕塑造像藝術,到中原的繪畫技巧,從羅馬公民身上的長袍到天王身上的外衣,這一步花費了中原畫家數百年的探索。在魏晉時期,顧愷之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從其流傳下來的畫中,這種轉變還不明顯。南梁的張僧繇更往前邁了一步,甚至有了畫龍點睛的傳說,從側面反應了他在學習西方技法。通過一代代畫師的研究,最終在曹吳二人身上開花結果,徹底掌握了衣服褶紋的畫法。

4 結語

通過一座羅馬公民像,展現了古羅馬偉大的公民制度。在其身上看到了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交匯,更是看到了佛教的傳播。通過佛教的中介,中原的繪畫與古羅馬的雕塑,融合在一起,迸發出耀眼的火焰,譜寫了文明交流史上光輝璀璨的一頁。

參考文獻:

1.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

2. 顧準:《希臘城邦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

3. 楊共樂:《羅馬史綱要》,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4. [古羅馬]李維:《建城以來史:前言·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 [古羅馬]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6. 彭吉象:《中國藝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 張光福:《中國美術史》,知識出版社,1982年版。

8.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9. 劉思潔:《公民權與羅馬人身份認同》,華中師范大學2019屆碩士論文。

10. 胡建陽:《公民道德與羅馬共和國的興衰》,遼寧師范大學2023屆碩士論文。

11. 戴沂君、黃楷:《淺析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的淵源》,《美術界》,2016年第3期。

12. 向云駒:《東西方古代藝術審美與造型的文化史考略——以絲綢之路雕塑藝術為例》,《民藝》,2020年第3期。

相關特展

展覽名稱:藝術的帝國——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古羅馬文物精品

展覽時間:2023年10月23~2024年2月29日

展覽地點:吳文化博物館第二特展廳

統籌:吳文化博物館

技術支持:蘇州多棱鏡網絡科技

原標題:《羅馬公民雕像中的文化寓意》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金钱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祁阳县| 百家乐官网平台哪个好本站所有数据都是网友推荐及提供 | 网上百家乐官网游戏玩法| 湘乡市| 大发888游戏加速| 御匾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在线投注系统| 威尼斯人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官网赌博娱乐| 金龍娱乐城| 百家乐的注码技巧| 百家乐官网路单下注| 大发888娱乐城官方下载安装| 91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金沙官网| 百家乐金海岸| 百家乐经典路单| 澳门百家乐官网十大缆| 冠通网络棋牌世界| 百家乐游戏什么时间容易出对| 百家乐怎样概率大| 24卦| 韩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策略介绍| 百家乐赌博技巧论坛| 百家乐如何视频| 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六合彩图库大全| 现金网信誉排行| 大发888 58| 老虎机怎么玩| 大发888赌场 游戏平台| 防伪百家乐筹码币套装| 威尼斯人娱乐城注册网址| 百家乐免| 百家乐投注杀手| 大众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玩法教材| 大发888亚洲城娱乐城| 棋牌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