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個體遇到人工智能:培養未來的核心能力
在一個不久的將來,你每天在工作、生活中,都會跟無數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打交道。
每當你的鬧鐘醒來,那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時間提醒,而是基于你的睡眠模式、天氣和即將開始的一天日程為你量身定制的晨起啟動程序。
當你走進浴室時,智能鏡子會根據你的健康數據為你推薦一天的飲食和運動計劃。你的智能咖啡機已經知道你喜歡什么樣的咖啡,并為你準備好了。
上班的路上,自動駕駛汽車為你規劃了最佳路線,并在路上為你播放你最喜歡的新聞和播客,同時還為你預約了午餐。到了辦公室,機器人助理已為你整理了一天的任務清單,分析了最緊急的郵件,并預測了可能的工作任務及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會慢慢地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無形伴侶。當你在線挑選一本書或預訂機票時,有一只隱形的手在為你推薦;當你提交一份求職申請,可能是一個算法決定你的面試機會;當你急需一筆貸款時,背后的系統評估著你的信用;甚至在醫院里,診斷建議和治療方案也可能是機器深度學習的成果。
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滲透,它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個時代的必然趨勢。作為個人,我們不能單純地站在岸邊觀望,而應深入其中,理解、學習并掌握這項技術。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運用這一技術,更要探索如何將其與我們的核心價值相結合,創造出無法被簡單替代的獨特優勢。
前彭博視點專欄作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與知名人工智能研究員羅恩(Roon)提出了一個獨特的人工智能與人類合作的構想,被稱作“三明治模式”。在這種合作模式中:
人類提供方向。這如同三明治的第一片面包,為整個工作流程奠定了基礎。人類根據需要給出一個初始的提示或方向,為人工智能設定一個明確的任務。
人工智能提供選擇。就像豐富多彩的三明治餡料,人工智能基于人類的提示生成一系列的選項。這些選項可以是文本、視頻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內容,為人類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人類進行決策。最后,如同三明治的另一片面包,人類從提供的選項中進行選擇,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判斷進行編輯和優化,確保最終的輸出達到所期望的標準。
史密斯和羅恩堅信,“三明治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讓人工智能的應用更具針對性,更符合人類的實際需求。羅恩特別強調,為了不落后于時代,無論處于哪個行業,每個人都應該時刻關注,并掌握自己專業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進展,以確保自身在與人工智能的合作中保持主導地位。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真正威脅你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懂得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的人?!睆倪@個視角出發,對AI這個詞匯進行重新解讀,原本代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AI,更可以被視為“Amplification Intelligence”(放大智能)的縮寫。
2022年,微軟的GitHub推出了編程助手Copilot,標志著編程領域的一個巨大轉折?,F在,隨著GPT-4的加入,微軟再度推出更新更強大的代碼生成工具——GitHub Copilot X。這一創新為開發者打開了一扇大門,只需簡單指示,代碼便可以生成。
目前,除了編程領域的Copilot,我們還看到了“律師Copilot”、“醫生Copilot”和“設計師Copilot”的出現。Copilot的名字直譯是副駕駛,這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無論哪個行業,都可能有一個人工智能“副駕駛”在背后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協助。
那么,作為個體,我們如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僅成為這場變革的參與者,更是其共創者和受益者呢?
1.持續學習新知的能力。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能讀寫的人,而是那些不能持續學習、舍棄舊知后再次學習的人。”這表明知識和技能的壽命,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縮短。我們不能停留在曾經的成就或知識上。反而,我們必須培養出一種“永久初學者”的態度,始終保持對新知的好奇和探求。
過去,大多數人完成學業后便開始了所謂的“穩定工作”,但在今日,穩定只是相對的。以前的技術變革可能是按部就班的,現在卻是突飛猛進。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技術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要能夠適應和駕馭這些變化,解決那些我們之前從未面對過的問題。我們要變得更加敏捷,更加開放,能夠擁抱、甚至慶祝這種變革。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需要變得“全能”。而是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定位,識別那些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技能和知識,并持續地進行更新。例如,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為編程專家,但了解最新的數字技術、如何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如何鑒別真偽信息、如何在數字化時代下做出明智的決策,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2.擁抱跨學科學習。跨學科學習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體系,為我們打開一扇更寬廣的視野之門。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思考模式和知識體系,當這些體系相互交織,創新和進步往往應運而生。例如,生物學的知識可能對醫學有所啟示,而藝術與數學之間也可能存在未知的聯系。同樣,對哲學、人類學或社會學的理解,能夠加深我們對技術、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洞察。因此,我們不但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鉆研,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增強我們的認知和思考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很多單一學科內的任務都可能被自動化。但是,跨學科的整合和創新仍然需要人類的直覺、情感和經驗。例如,在設計一個新的產品時,結合工程學、設計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會使產品更符合人的使用習慣和審美。
人工智能雖然在很多領域有強大的計算和分析能力,但它往往是基于單一領域的數據進行運算。當我們掌握多學科知識,我們能夠跨領域思考,連接不同學科的信息和邏輯,從而產生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是單純依賴人工智能所難以實現的。
3.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能力。人工智能在處理規范化和重復性任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人類在創造性和創新思維上仍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我們應當強化這方面的能力,讓自己與人工智能在工作中形成有益互補。創新并不只是發明新技術或創作新產品,它也包括對問題的新穎看法、提出新的解決策略以及為現有問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能夠深入分析問題,提煉出新穎的見解,以及權衡不同解決方案的優劣。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分析、評價和推理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人工智能技術的判斷是否合理。當我們將這種人類的深刻思考與人工智能的強大計算結合,可能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和創新。
4.加強人際交往軟能力。在人工智能技術浪潮下,很多硬技能逐漸被機器取代,但人的情感、直覺和人際關系的建立仍然是機器所不能觸及的領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強調軟技能,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能力不僅關乎我們如何與他人溝通,更關乎我們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建立信任,以及形成真摯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一個卓越的團隊不僅基于其成員的個體技能和經驗,更依賴于團隊成員間的協同和深厚的信任基礎。
成功的溝通不僅僅是說話,更多的是傾聽、感知他人的情感以及適時地給予反饋。這樣的溝通是機器難以達到的,因為這樣的交流依賴于人類獨特的情感和經驗。未來職場將更加強調團隊之間的協作和跨部門協同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展示優秀的人際溝通技巧、敏銳的情感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性理解,將成為職場人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顯著競爭優勢。
5.建立人機協同的新觀念。我們必須認識到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與我們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人工智能的存在意味著將大量重復、枯燥和數據驅動的任務自動化,從而釋放我們去專注于更加創造性、策略性和人性化的工作。
我們需要摒棄那種“機器與人競爭”的舊觀念,轉而擁抱一種“機器與人合作”的新思維模式。這意味著,我們要有清晰的認知:即人工智能是為了輔助我們、加強我們的能力,而非取而代之。同時,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掌握與其協作的最佳實踐和方法。例如,設計師可以利用它來進行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醫生可以通過它來協助診斷,提高準確性;而教育工作者則可以借助它來定制化學生的學習路徑。
最終,我們要樹立的觀念是:人工智能為我們打開了無數的可能性,但如何最大化其潛力,仍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創意、策略和人性洞察。在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人,將是那些能夠與人工智能形成有機協同,共同創造更大價值的人。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將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一場對人類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的深刻革命。但是,正如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強調的那樣,技術的力量始終取決于我們如何使用它。在這個日益智能化的時代,真正的力量,并不僅僅來自先進的算法或強大的機器,而是來自我們人類自己——那種不斷探索、永不停歇的創新精神,以及與他人建立真實連接的能力。這將是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真正的競爭力和無可替代的價值所在。
(作者胡逸為大數據工作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