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入10億美元,Zoho用做實業的玩法做SaaS
從一開始就明確“不借錢,做力所能及的事”,實現了現金流正循環,之后做產品賺錢、再投入研發新產品,賺錢后再投入研發......以做實業的心態做科技產品。在復雜的產業土壤里,成立了27年的Zoho已穿越了數個科技周期。
文|趙艷秋
編|游勇
9月,在一個互聯網大廠舉辦的孵化器現場,關于融資問題,創業者們反應熱烈。今年全球風投市場低迷,中美英印等國的風投金額,都出現較大跌幅。
“現在看來,想要獲得與10年前移動互聯網一樣的資本支持力度,難度極大。”現場一位科技創業者告訴數智前線。
過去多年,多個科技賽道的興起,都是資本加持下的“大力出奇跡”。大投資、極速擴張、跑馬圈地,成為常見的路徑。但在當下環境中,企業在沒有錢可燒的情況下,可能要選擇更穩健的模式,考慮如何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先活下去。
實際上,在科技圈中,有一些公司不走尋常路,一直不融資不上市,并最終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軟件企業Zoho(卓豪)。上個月,Zoho(卓豪)全球用戶量正式突破1億,這是該公司繼去年營收達到10億美元后的又一跨越式增長。
在復雜的產業土壤里,Zoho成立27年來穿越了數個科技周期,只是此前在行業喧囂中,它常常被忽略。Zoho(卓豪)為何選擇這條路徑?它在與資本市場上的明星企業進行PK中,又采用了怎樣的策略?
01
“Tob行業沒有跑馬圈地”
前不久,Zoho全球CEO斯瑞達·溫布在一篇博文中,回憶了這家公司的最初歲月:公司成立于1996年,靠一款網管開發平臺,獲得業務突破,開始服務于電信運營商大客戶。1998年,銷售額突破了100萬美元后,溫布才開始給自己發“相當微薄”的薪水。
不過,好景不長。2000年開始,互聯網、電信泡沫破滅,繁榮的電信市場一去不返,而公司的營收全部來自這一市場。“好在我們在銀行里還有存款,在公司里有年輕的工程師。”斯瑞達·溫布稱。后來,他給公司定了一道紅線,賬上要保有能支撐公司運營兩年的錢。
科技公司需要持續的投入。斯瑞達·溫布認為,1998年銷售額100萬美元時,公司在研發上的不惜投入,以及在2003到2005年期間大力研發下一個業務(SaaS服務),是公司得以發展的關鍵。
ToB 服務是一個慢生意,回報周期長。但斯瑞達·溫布不愿受資本的牽絆,自此,Zoho開啟了不融資,也不IPO的內生式發展道路。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長期主義經營,與客戶共同成長。”Zoho中國 VP兼SaaS事業部COO夏海峰告訴數智前線。在這條道路上,從一開始就明確“不借錢,做力所能及的事”,實現了現金流正循環,之后做產品賺錢、再投入研發新產品,賺錢后再投入研發......“以做實業的心態做科技產品”。
Zoho于2005年推出SaaS產品,這也是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同期市場上的明星企業Salesforce等大多數公司,都選擇了資本技術路線。
這兩種路線的邏輯和打法截然不同。比如,在資本技術路線下,投資人更關注企業的市占率。為了在短期內獲得高市占率,只要客戶簽單,企業可以低價甚至免費做,表面上一派繁榮,企業規模和市占率極速擴張。但最大的陷阱在于轉化,一旦企業要開始收費,客戶可能會尋求產品替換。
“Tob行業跟Toc不太一樣,并不是跑馬圈地就能把市場占住了。”Zoho中國客戶服務總監趙昱觀察說,尤其是SaaS模式,本身就不是買斷客戶,它一般按年租賃,只有產品好、實施做得完善,服務到位,客戶才愿意續費。客戶用的時間越長,SaaS盈利的空間才越大,這是條持續發展的好路子。
Zoho在SaaS上已持續發展了18年,續費率達到94%。不久前在Gartner報告中,Zoho的CRM產品(客戶關系管理)超越SAP,距領導者Salesforce、微軟和甲骨文僅“一步之遙”。
02
不燒錢怎么運營
不融資不上市,不能燒錢的玩法,需要公司在發展策略、營收利潤模型以及管理上足夠穩健和理性,外界看起來甚至是特立獨行。
Zoho在北京的辦公室位于城區的北部,靠近東升科技園。“大部分年輕人租房都在北邊,在這里員工上班方便一些。”夏海峰說,相比CBD,這里的成本也會低些。“我們不去助長泡沫,特別是房地產、資本,這是Zoho特別遠離的地方。”
在公司策略上,Zoho重研發、輕營銷,把賺到的錢投入到產品研發、業務發展中。
在Salesforce的財報中,營銷成本占到近40%,但Zoho在這方面非常謹慎,營銷成本不能超過營收的20%。“SaaS也是一個互聯網產品,這類產品保持高性價比,才能覆蓋海量用戶,而大量的營銷成本會轉嫁到客戶身上,讓客戶避而不及。”夏海峰稱。
雖然不能燒錢,但也難不住這家善于線上運營的企業。Zoho找到了工程營銷方式,就是孵化免費工具來引流。比如,它最早的SaaS產品在線Office,就是一款引流工具。包括現在的筆記軟件Notebook,在中國有600多萬用戶,也在幫它獲得口碑。這些孵化出來的產品能力,還滲透到其他產品組里,“一魚多吃”。比如Zoho CRM中,一個類似網盤的功能,內核來自其在線Office。
Zoho重視研發,但它也小心地把控成本。它有上萬人的研發團隊,占員工總數的80%,這個研發規模在全球軟件公司中屬于前列,但Zoho一開始就把全球研發中心設在了金奈,還不斷下沉到二三線城市。與那些在美國本土研發的企業相比,成本優勢就很明顯。
“下沉”是Zoho的特色,也是其全球CEO斯瑞達·溫布的一個鮮明風格。2019年,斯瑞達·溫布離開了居住多年的硅谷,搬到了小山村騰卡西。像那里的祖輩一樣,種植水稻、西紅柿、芒果......并遠程辦公。他期望打破一線城市對人才的虹吸效應,帶動一些下沉地區的就業和經濟。
在中國,一些成為Zoho骨干的年輕人,最近幾年也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陸續回到了家鄉或附近的城市——石家莊、西安、鄭州......在那里組建團隊,落地Zoho的下沉辦事處。很多企業則通常會在全國設立大區,并在客戶最密集的地方設立辦事處。
“我們通過Zoho自己的工具和文化,實現了遠程辦公的可能性。”夏海峰說。一位Zoho員工稱,Zoho會優先考慮員工自身的需求。回到家鄉,不僅降低了生活成本,更能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Zoho的銷售團隊也比不少軟件企業小很多。中國的銷售隊伍是一群90后,他們是互聯網原住民,善用線上工具。Zoho遠程銷售的比例高達85%,并通過各地大量的合作伙伴推動業務。
有趣的是,軟件要進入行業,即便字節跳動這樣年輕化的公司,在飛書這類業務上,也要招聘“行業老炮”,否則似乎很難與客戶產生共鳴。Zoho卻放手讓年輕人在項目中沉淀行業經驗。“你要相信90后、00后的學習能力。”夏海峰說,公司沒有嚴苛的KPI,他本人也是在公司放手讓大家試錯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Zoho中國最大的團隊是客戶服務,包括售后、實施和客戶成功。這與SaaS軟件的特點緊密相關。“SaaS不是一錘子買賣,也不是能躺著收錢的行業,即便實施效果好,你也要不斷與客戶溝通,這樣才能找到客戶的新需求,提高續費率。”趙昱總結。
03
與資本市場明星爭奪市場
在Google Trends上,從2016年12月開始,Zoho CRM的關注度就超過了微軟和Salesforce,成為最受關注的企業。即便沒有大手筆的營銷,因為客戶數龐大,Zoho仍然贏得高關注度。
夏海峰稱,軟件產品靠積淀,不僅是功能的積淀,也是最佳實踐的積淀。這是Zoho CRM獲得成功的原因。Zoho CRM已經推出了18年,全球僅付費用戶就達50萬家,經歷了市場的考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我們的一個原因,是看中了我們的積累。”
這些年,Zoho的另一個優勢也日益凸顯,這就是“一體化”。Zoho保持著每年上線3-5款新品的速度,至今已推出50多款產品,在全球SaaS企業中產品最多。無論CRM這一需求最旺的品類,還是郵箱Zoho Mail等協作辦公類產品、低代碼平臺Zoho Creator、BI產品Zoho Analytics、項目管理軟件Zoho Projects、客服管理系統Zoho Desk甚至電子簽名......Zoho用全家桶,滿足企業日常運營管理的需求。
雖然這一策略不免讓它在各賽道與不同對手競爭,但Zoho的出發點是客戶喜歡就好。它期望用一些小而美、性價比高、易于組合的產品,為用戶提供服務,這樣做不僅數據互通,還讓客戶不用面對數家供應商的煩惱。
相比于資本市場的明星企業通過并購完善產品線,Zoho選擇了自研。Zoho認為,它的底層平臺完善,內部有賽馬機制,能高效開發產品。而自研產品之間的整合,比起收購來的產品會更自然深入。當然,自研這條道路要求持續耕耘,夏海峰感嘆,“我們已經做了27年”。
如今,如果讓ChatGPT為各門類軟件推薦供應商,很多門類都會出現Zoho。Zoho已有六七款產品進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夏海峰稱,“做到這點,其實沒有什么秘籍,持續去做研發,僅此而已”。
有趣的是,Zoho不是全球統一定價,沒有資本的限定,它有足夠的靈活性。每個國家依據當地的消費能力來定價。比如,在中國訂閱Zoho全家桶,一個賬號一年是3600元,這一定價低于歐美,但高于南美、非洲等國家及地區。這也實踐了Zoho全球CEO斯瑞達·溫布的理論——全球化即是本地化。
由于經歷了互聯網泡沫,Zoho管理層認為,大客戶雖然單價高、增長快,但風險也高。所以,在公司策略上,不管是產品門類還是定價,都要想辦法觸達海量用戶。夏海峰總結,Zoho采用上述“多、快、好、省”來進行競爭。
面對今年的大模型熱,此前在2017年,Zoho開發了人工智能助手Zia,在智能檢索、自動識別、智能預測等方面落地。Zoho也與業界大模型(ChatGPT)合作,將大而全的大模型,轉變為小而美的模型,探索在產品場景中落地。
04
大企業與海外市場
最近3年,Zoho中國開始接到大客戶的訂單。從中小企業到大客戶,這是個自然演進的過程。實際上,當產品力足夠強之后,Zoho在全球的大客戶已經不少,有客戶開通了3萬個賬號。至此大客戶市場,也成為Zoho中國促增長的關鍵之一。
做中小企業市場的秘籍,是產品有足夠的DIY能力以及自助服務能力,讓用戶盡快用起來。但大客戶市場不同,他們在數字化的頂層設計、業務深度、流程復雜性上都提出高要求。
Zoho中國正加大與咨詢機構的合作,咨詢機構在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有更大的話語權,可以幫助Zoho打開市場。Zoho也與行業合作伙伴加強協作,這些伙伴基于Zoho產品,開發行業解決方案。Zoho還加強了內外的實施、客戶成功團隊。趙昱的實施交付團隊開啟了新階段。
一家大型輪胎制造企業找到Zoho,他們已有ERP、OA系統,期望用CRM作為統一入口,將公司業務流程串起來,Zoho中國團隊完成了這一全業務流程的實施交付。另一家大健康領域的客戶,要用CRM管理與醫院的業務往來。它有一些復雜的交易規則,各種組合場景多達百余種,對系統的計算邏輯及校驗提出高要求。最終,基于Zoho CRM的二次開發,為客戶業務人員實現了“傻瓜操作”。
結合這些大客戶的需求,也反向推動Zoho研發中心對產品的迭代。比如,很多國內客戶提出自定義頁面的需求。經過摸索,Zoho全球研發團隊,將UI開放出一個接口,來支持中國市場的需求。這是產品公司的做法,將各種需求抽象成標準功能來支持,它的產品的擴展性也更深。
“今年我們專門派遣了產品人員常駐總部,也在加強與總部的交流,這讓中國市場的需求和客戶的開發要求,可以盡快得到落實。”趙昱稱。
很多人認為SaaS是標準品,其實當SaaS產品擴展性加深后,也可以做更深入的定制,這顯然要比私有化部署更有優勢,某種程度上對大客戶市場是個好消息。畢竟私有化部署是一錘子買賣,每年還要維護打補丁。
除了大企業市場,出海也是Zoho中國新一輪增長的助推器。Zoho中國區的海外業務營收占比接近40%,而其出海客戶群體還在以兩位數增長。在出海市場上,Zoho有較大優勢,它本身就是一家全球化公司。
夏海峰觀察,過去兩三年間,中國企業從產品出海,轉向品牌出海。他們在全球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工廠,招聘當地員工。“我認為未來每一家中國企業,都是全球化公司。”夏海峰說,“我們不稱他們為出海企業,叫全球化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對業務管理,也要對人員管理提出需求,所需的管理系統更為復雜。
從Zoho接觸的企業來看,目前出海最大的目的地,第一是歐洲,其次是東南亞。很多客戶到歐洲后,一個急迫的需求是做合規性評估。比如,一家光伏巨頭在歐洲涉及客戶售后服務,他們向Zoho咨詢,數據留存在哪兒,哪些數據能保存,哪些則不能。針對數據合規,Zoho也在產品里,比如數據對接的API,做了相應的設計和限制,防止客戶犯錯誤。
對于中國出海的企業來說,Zoho可以調用海外子公司當地的資源,協同來給客戶提供服務。
“往往由中國區業務人員做項目經理,交付團隊由Zoho海外在本地的團隊來做實施。”趙昱說。
對于未來,夏海峰稱,期望Zoho在中國成為All-In-One新品類的第一品牌。“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為了達成該目標,Zoho正在擴大生態伙伴建設,結合這些伙伴的行業知識和Zoho的產品,落地行業最佳實踐,推向更多頭部公司。
Zoho過去27年所走的自給自足、長坡厚雪的道路,也給了當下融資環境中,一些科技企業新的啟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