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暴跌99.9%,110億灰飛煙滅,中國版WeWork,徹底砸了
當“燒錢”的游戲走到盡頭時,一些流量加傳統的生意就會快速被證偽。
2019年,ofo刺破了共享經濟最后的“繁榮”,全球的共享經濟開始快速的萎縮,當企業尚不能自己完全造血又缺乏投資的情況下,不少共享企業走向了破產的邊緣。
作為全球共享經濟的代表,WeWork也苦苦掙扎到了最后。
此前,WeWork發布了Q2財報,財報顯示,第二季度WeWork營收為8.44億美元,同增長4%,凈虧損為3.97億美元。
財報發布后,WeWork暴跌38.57%。當然讓市場絕望的了不是其業績,而是財報中關于未來經營的表述。
其在財報中警告稱,“嚴重懷疑”公司能否持續經營,當前公司面臨持續虧損和辦公空間會員不斷取消租約的處境。
不僅如此,其能否繼續運營,取決于其在未來12個月內提高流動性和盈利能力的能力。
眾所周知,WeWork成立至今,從未有過任何盈利,從披露數據來看,自2016年至2022年,WeWork累計虧損了14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0億元)。
WeWork之所以能撐如此之久,主要依賴風險投資的不斷輸血。統計顯示,自其成立以來,WeWork累計融資金額高達120億美元。
其中最為“悲劇”的就屬軟銀集團,資料顯示,愿景基金自開始投資WeWork開始,就瘋狂的進行了下注,投資總額超過了180億美元。
WeWork上市時,軟銀就已成為其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約為29%。
錯誤不是一天鑄成的,WeWork估值最高也到過470億美元,只是當時市場邏輯并未發生轉變,孫正義也沒有及時離場,最終造成了巨額的虧損。孫正義就這筆投資公開道歉稱,自己對WeWork的投資是“愚蠢的”。
當下,WeWork總市值已跌至1億美元,共享辦公的神話就此破滅。其實,當行業的標桿倒下之后,其他的“追隨者”只會更加慘烈。
資料顯示,中國版的WeWork—優客工場總市值已不足200萬美元。距離巔峰時期超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的市值,跌幅99.9%。那么,優客工場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毛大慶還能觸底反彈嗎?
踩準風口,辭職創業
2009年,身處在地產的大時代下。毛大慶加入了萬科,出任萬科集團副總裁兼北京萬科總經理。
這是毛大慶職業經理人的最后一站。
六年時間,毛大慶將北京萬科的業績從40億沖到了200億。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毛大慶一度患上了抑郁癥。
為了解決抑郁癥的問題,毛大慶做過各種嘗試,最終長跑解決了他的問題。
2015年,伴隨著共享經濟的大火。毛大慶將目光盯向了共享辦公,前有WeWork的樣板,其只需要“復制”就好。
幸運的是,毛大慶押對了。
創業兩年之后,優客工場在全球30個城市開了100家聯合辦公空間。企業的估值也從0漲至12億美元。2019年,優客工場以近12億元收購了方糖小鎮,且完成了C+輪的融資。優客工場估值超過了110億。
資料顯示,優客工場的投資方陣容也相當的豪華,其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真格基金、歌斐資產、億潤投資、中投漢富等。就連王思聰旗下的普思資本也參與了投資,持股2.35%。
2019年11月,毛大慶帶領優客工場成功赴美上市。
但是因為全球共享辦公龍頭企業WeWork臨時撤回了IPO,所以優客工場上市之后并未獲得較高的溢價。
隨著全球疫情的加劇,共享的生意開始遭遇沖擊。為了讓公司走出“泥潭”。毛大慶甚至相出了“全員營銷”的路子。
他建議,“員工動員所有資源,讓很多人變成網絡銷售高手。特殊時期學習的技能,也可能會變成公司的常規化手段和辦法。”對此他還解釋到,好多本事都是逼出來的,逼出來的本事才是真本事,痛苦中學會的本事才會變成看家本領。
不過,在趨勢面前,毛大慶的“招數”并未奏效。反而一步步將優客工場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泡沫破裂,夢醒時分
當我們剖析共享空間的本質就會發現,共享空間其實就是“二房東”的角色,從房產商整租樓盤,再將其改造成“共享型”的辦公社區,然后靈活租給企業和個人,從中賺取差價。只不過披了一層互聯網的外衣,然后包裝了新概念,就獲得了與之不匹配的估值。
但風口之下,瘋狂的資本并不在乎,只要不是自己接最后一棒。
2020年,共享經濟的邏輯生變。投資者已經不再愿意為過度投資買單,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徹底結束了。
為了緩解企業壓力,2020年優客工場開始像餐飲延伸。2021年優客工場宣布并購餐飲品牌曉壽司,進一步加大對餐飲的投入,當然并未獲得想要的結果。
對于跨界,優客工場還曾表示,“優客工場龐大的會員體系,不僅構成了豐富的線下場景和流量入口,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不斷“折騰”的毛大慶,讓優客工場越陷越深。
2023年7月開始,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多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涉案金額多則幾百萬元,創始人毛大慶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費。天眼查消息顯示,自7月開始,優客工場被列入被執行人次數多達五次。
根據華夏時報報道,優客工場深圳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出現違約的現象,面對違約有租客表示“押金以及今年剩余的租金還在優客那里,我們是與優客工場簽署的合同,現在優客違約,后果卻要租客承擔。”對此,優客工場并未給出實際的解決辦法。
資料顯示,經過持續的下跌,優客工場的市值已不足200萬美元,與其巔峰的15億美元相比,其模式被證偽。侃見財經認為,這種燒光了巨額資金,燒出了巨大規模,卻始終換不來現金流、凈利潤的行業值得警惕。
毛大慶倘若拿不出切實的方案來補償客戶,那么“共享辦公第一股”就會成為一個笑話,他本人也會信用盡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