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事沒事喝點雞湯,“雞湯對人體有好處”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
近日,國外刮起了一陣“雞湯熱”。
不是“心靈雞湯”的雞湯,而是真正的可以喝的雞湯!
一位營養學教授在媒體上發布消息稱:雞湯對治療流感和感冒是有幫助的。
如果你正在遭遇感冒或者流感疾病,那么可以試試雞湯;如果想預防流感,也可以試試雞湯。
在現在這個感冒和流感高發的敏感時期,這位教授的發言,可謂是掀起了一陣“喝雞湯”熱潮。
但也將“雞湯玄學”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兩大陣營的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支持的人,則表示,自己從小就是喝雞湯長大的,覺得流傳幾年前的膳食,肯定是對人體有幫助的;
而不支持的人,則反駁道:
“不是已經有專家出來辟謠,說雞湯脂肪高嘌呤高,營養價值很低,還不如吃肉,怎么突然就能治療感冒了?”
更是有人直接將雞湯定義為“安慰劑”食物,本身沒有實際效果,但對身體有積極的作用。
那從科學角度出發,“雞湯治療感冒”,是謠言,還是真的?背后又是什么原理?
雞湯的起起落落
說起雞湯,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但凡有什么事,或者身體有任何不舒服,都會以一只雞的死亡為終結。
雞湯,一直都被老一輩視為補身體最上乘的食物(我媽媽現在也舍不得丟掉剩的雞湯)。
秋收了,殺只雞,給下地干活的人“補力氣”。孩子進入青春期,也會殺只雞補一下。當時,普遍認為,雞湯的營養價值比肉要高。
小時候,那種濃黃的發亮的雞湯,我也沒少喝。雖然不喜歡這種油膩膩的口感,但在大人的壓力下,雞湯拌飯,硬著頭皮也要吃完。
在那個時期,雞湯就像一門玄學,似乎身體上的頭疼腦熱,都可以用一碗雞湯來解決。
這樣的執念,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存在。
中國是最早喝雞湯的,據記載,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在國外,把雞湯作為一種療法,可追溯到公元60年左右,一位羅馬皇室醫生在他的書籍中提到了雞湯療法。
隨著人類的發展,雞湯文化更是遍布全世界,美國、法國、德國、哥倫比亞等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雞湯煮法。
在我們家(浙江),上好的土雞絕對是不加水隔水清蒸的,認為這樣蒸出來的雞湯濃稠有營養,加點鹽就很美味了。
但是,國外的做法不一樣,像美國就會在雞湯里加水加面條,還會加很多洋蔥土豆,菲律賓還會加一些稀奶油到雞湯里。
做法多樣,但對于雞湯的療效,都是認可的,當時,全球普遍認為,雞湯是治療普通感冒和相關疾病的民間妙方。
直到前幾年,科普文章越來越流行,雞湯不好的一面,也被扒出來了。
有研究表明,每100g的雞肉和雞湯,營養成分含量相差很大: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是雞湯的20倍,鈣含量是雞湯的4.5倍。
由此推斷,老話說的,雞湯有營養是不準確的,要補蛋白質,還是得吃肉。
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多喝湯還對身體有壞處,湯里有很多脂肪和嘌呤,高血壓和痛風的患者,還得少喝。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人說雞湯對感冒有好處?
雞湯玄學有科學依據嗎?
這其實是兩個概念,雞湯本身的營養價值確實沒有雞肉高,也不能治愈疾病,但對感冒的癥狀,是有緩解作用的,而且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一直以來,雞湯有“猶太青霉素”的稱號,早在12 世紀,猶太醫生摩西·邁蒙尼德就會向人們推薦雞湯,來治療呼吸道相關的疾病。
當時,科學家就認為雞湯有一定的抗炎癥作用。
2000年的時候,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專家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在體外研究了雞湯對炎癥的影響。
結果發現,雞湯中的一些物質是能抑制中性粒細胞的遷移。降低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抑制它的活性,就能有效減輕炎癥,而雞湯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炎癥。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相比于喝白開水,喝雞湯有助于分解鼻子里的粘液。
其次,雞湯還是有營養的,流質食物更適合病人。
雖然湯沒有肉有營養,但湯里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維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礦物質,這些物質對于病人來說,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作為一種暖和的湯,雞湯喝下去后,會刺激體弱之人的腸胃。
很多人表示,本來胃口不佳不想吃東西,喝了雞湯,反而激發了食欲。畢竟純粹從味道出發,雞湯比雞肉美味多了,而且熱熱的湯本身對鼻塞有緩解作用。
當然,還有一種不可忽視的作用,那就是安慰劑效應,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雞湯有療效的主要原因。
想象一下,如果你小時候經常喝媽媽煮的雞湯,長大了,感冒時若能喝上小時候一樣味道的雞湯,是不是瞬間覺得心情好很多。心情好了,自然也好得快一些。
而且,有雞湯喝,說明病人是有人照顧的。被照顧帶來的情感舒適感,可以說比那些“心靈雞湯”更有效。
最后
總的來說,在喝雞湯上,全世界的人態度幾乎都是一樣的,認為為家人生病時準備一碗雞湯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雞湯不是治愈疾病的關鍵,它只是對身體有幫助。
本身作為食材,就能為人體提供戰勝疾病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同時還具備一些抗炎的作用,僅此而已。
中國藥膳文化博大精深,雞湯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道菜。
除了雞湯,我們還有很多好吃的藥膳來補身體,但對于食物研究不多的外國人來說,雞湯可能是他們可選擇的唯一會做的食物了。
原標題:《有事沒事喝點雞湯,雞湯對人體有好處,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