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荊州到紫禁城,張居正,大明第一宰相的職場晉級法寶是啥?
中國古代歷史有著延綿數千年且從未間斷的文字記錄,涌現出了無數風流人物。
但有一類人卻少之又少,那就是改革家,而在有生之年得以功成的,漢唐以降兩千載,僅有一人——張居正。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殺胡惟庸,廢丞相后,再也沒有臣子能在名義或事實上享有如此稱號,但張居正卻步步為營,通過一場場權謀斗爭,將帝國權力盡攬手中,成為萬歷前期真正的“柄國宰相”,創造了職場奇跡。
他力挽狂瀾,鏟除積弊,銳意改革,不僅為明王朝延續了60多年國祚,也為清朝近兩百的太平奠定了基礎。
也將他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對立面,招來了滾滾罵名,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以至于后人哀嘆他“工于謀國,拙于謀身”。
盡管毀譽參半,張居正卻是談論晚明歷史時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主角,有人說終明一代不過“一帝(朱元璋)一相(張居正)”,梁啟超更直言,張居正無愧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近幾年,張居正的形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從《大明王朝1566》到《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張居正要么“親自出鏡”,要么成為主角們談之色變的背景板。
可歷史上真實的張居正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身為職場人,他究竟是如何攀登上權力珠峰的?他的這場改革究竟有多了不起?圍繞著他的詈罵究竟可信度有多少?
弄清這些問題,阿信今天要為你隆重推薦這套醞釀了4年之久的重磅好書——《柄國宰相張居正:權力之變與改革人生》。
與其他你所熟知的張居正傳記不同,在學術光譜上,這套書更偏重于嚴肅扎實的歷史考據而非文學寫作,主要聚焦于張居正一生的主要成就——改革。
作者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林乾。
林 乾
林乾教授曾因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雍正十三年系列講座”而為大眾所熟知,也出版了《嘉靖皇帝大傳》《雍正十三年》等多部著作。
在這套《柄國宰相張居正》的寫作過程中,林教授不僅通讀了《明實錄》,逐字逐句反復閱讀了張居正個人文集,還廣泛閱讀了與張居正關系密切的同年、恩師徐階、盟友高拱、掀起“張居正大案”的張四維等多人的相關史料。
在閱讀了上百種史料和明人筆記的基礎上,林乾教授不僅為我們還原出了一個清晰的張居正,也破除了諸多刻板印象,從源頭上溯清了那些歷史上的早已混淆的是與非。
這或許正是我們閱讀張居正的意義所在,他的一生固然充滿了戲劇般的悲劇性,但對于今天而言,張居正留給我們精神遺產,是那種“以身為蓐薦”、勇于擔當的改革進取精神。
絕頂聰明:荊州神童
張居正的曾祖父張誠,說話口齒不利落,人稱“謇子”,但為人仗義,急公好義,常積德行善,致使家無余財。
他曾多次發宏愿,愿意把自己的身體作為蓐薦(荊州一帶農戶用稻草挽成繩子編織而成的一種臥具),使人在上面安設床榻,寢處游息。
荊州張居正故居
這一言行對張居正的一生極有影響,他的擔當、獻身精神,可以從此處找到根源。
張誠有三個兒子,次子張鎮,即張居正的祖父。
張居正童年時,家庭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先天稟賦極好,屬于絕頂聰明的一類,三歲就開始認字,有“神童”之稱。
張居正在參加府學考試時,受到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激賞,李知府取《春秋公羊傳》中“故君子大居正”,為他改名“居正”。
張居正的早慧并非因他后來的成就而牽強附會。接任李士翱荊州知府的李元陽在他的文集中明確記載:他監考諸生,看到張居正的試卷后,認為張居正必是國家大器——六百人當中他考了第一名。
當時張居正年僅12歲。
第二年,張居正赴湖廣貢院參加鄉試,結果考中了舉人。湖廣巡撫顧璘找來監考的馮御史,認為小孩子如果前半生太過順利于成人后無益,于是將他除名,再多磨煉幾年心性。
盡管二人年齡差距很大,但貴為地方大員的顧巡撫卻視張居正為國士,說“此子將相才也”,并呼為“小友”,還解下犀牛角打磨的腰帶贈給張居正,說:
你將來肯定會有更貴重的,此物聊以表呂虔(三國魏人,能用賢才)之意。
16歲,張居正再次中舉,23歲又高中二甲第九名進士,全國總排名第十二,由此進翰林院深造,成為天子近臣,備皇帝顧問。
職場達人:權力爭斗中的微妙平衡
看過國產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張居正屬于清流一派,老師是當時的內閣次輔徐階,與首輔嚴嵩水火不容,兩派老死不相往來。
但卻遠非事實,林乾教授在《柄國宰相張居正》中認真考證了嘉靖朝時期張居正的職場表現。
首先,就當時來說,嚴嵩并非后世以為的“奸臣”形象,這是嚴嵩身故之后,徐階、王世貞對政敵進行的有意污名化。
就個人修養而言,嚴嵩為殿試二甲第二名,與王陽明有過交往,詩詞文章書法都屬上乘,被文壇視為“南宗領袖”,做禮部尚書之前“人品盡好”,品格錚錚。
嚴嵩行草書致松塢札
因此,張居正對這位頂頭上司也很敬重,即便后來嚴嵩、徐階你死我活的矛盾公開化,張居正也仍與嚴嵩保持著良好的個人關系,在嚴徐陣營間游刃有余。
嚴嵩死后沒有安葬,張居正直接寫信囑咐地方官備棺安葬,在主持編修《明世宗實錄》時,張居正認為其中涉及嚴世藩評論不當,當國后,張居正除了指出嚴嵩貪墨,也并沒有說過其他的不是。
至于自己的老師徐階,雖然對自己的仕途一路扶持,但張居正心中并非沒有想法。
徐階為人極盡圓滑,人稱“甘草國老”。
內閣首輔任上,徐階一方面廣結言官,對王世貞父親平反施以援手,有意收買人心,為的就是在歷史書寫中留下一個好名聲;另一方面,他還放任諸子廣置產業,為惡鄉里,使一方百姓如在水火。
徐階行書《壽陸司馬北川詩》
而對于真正希求改革弊政的高拱,徐階則設計構陷,因此在高拱重回朝廷后,徐高之爭中,張居正始終保持中立,以表達對恩師的無聲抗議。
事實上早在此之前,高拱與張居正就已經是無話不談的摯友,結為盟友。
兩人對于當時的弊政以及改革方向的看法高度契合,因此,在徐階被隆慶帝要求致仕高拱成為首輔后,張居正才得以晉升內閣次輔,政治抱負才終于迎來了施展的可能。
改革:站到所有人的對立面
隆慶六年,明穆宗崩,年僅十歲的萬歷繼位。
高拱向來性格剛烈、快意恩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對其早已心生怨恨,便將高拱的口無遮攔之語添油加醋說與了萬歷生母李太后,以“專政擅權”之罪譴回原籍。
張居正成為了內閣首輔,兩個月后,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
北京湖廣會館,張居正出任首輔后的府邸
而這一切的基礎,是需要有能夠有效貫徹落實各項政策的官吏,于是在萬歷元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簡單點說,就是對各級官吏實施嚴苛的OKR考核,合格的上,不合格的降。
毫無疑問,大部分官吏對此心生怨懟。
萬歷六年,張居正下令在全國清查漏稅的田產,萬歷九年,張居正又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增加了國庫財稅,受傷的無疑就是士紳階級。
得罪了職場上官僚、地方上的士紳還不夠,張居正改革的推進到了讀書人群體中。
張居正讀遍百家之書,尤其關心“經世致用”四字,然而當時卻是“士風日下”,當時的士子只知空談,沽名釣譽,表面文章做得比花朵還要絢麗,而毫無解決國家社會問題的能力。
張居正開始對學校、士風、士子進行全面整頓,規定按照30:1的比例進行錄取,因此文化越是發達的大府縣越難中舉,招來無數嫉恨。
其中尤其以王世貞所寫《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影響最為深遠惡劣,王世貞與張居正有“同年之誼”,父親落難之時求助于身居高位的張居正,卻沒有得到回應,由是嫌隙漸生。
王世貞真跡
張居正為首輔后,又對張居正給他安排的職位大為不滿,于是在晚年的這部作品中對張居正大肆丑化、極力丑詆,說他極盡奢靡、縱情欲海,最為著名的就是張居正32人抬轎子的謠言。
清算:破族沉家
萬歷十年張居正因積勞成疾,加之痔瘡病發,于六月二十日病逝于京城府邸,享年五十八歲。
但讓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死后遭到了3年的清算,其中為首的,當屬他的學生——早已對老師多年的嚴格管教怨恨已久的萬歷皇帝。
萬歷帝像
張居正一手提拔的繼任首輔張四維迎合帝意,使被戍眾人俱被起用,朝局為之翻覆。
至次年,朝野爭言張居正之罪,章滿公車,其生前所得封賞等悉被追奪。又次年,被籍沒抄家。
有人檢舉說,“湖廣一省之脂膏,半輦載于張、王二家”的話,故萬歷帝對查抄荊州張府抱以極高期待。
查抄歷時半年有余,動員了湖廣幾乎所有行政、監察力量,所得僅黃金萬兩、白銀十余萬兩。這與皇帝下達的二百萬“指標”差距過大,張居正諸子于是被全部拘訊,進行拷打。
長子張敬修不堪追贓之辱,自縊而死。
張敬修的妻子高氏,得知丈夫被逼自縊身亡后求死未成。張敬修留下一個孤兒,當時年僅六歲,高氏將他撫養成人,凡二十七年而終。萬歷三十九年,地方官以其事聞,下詔建坊旌表。
張懋修充軍到南昌戍所后,每有題詠,感慨不平,逢“萬”字、“歷”字,全部倒書。
張居正最小的兒子張靜修,查抄時不足二十歲,在仆人護送下,和未婚妻、李幼滋的女兒前往江浙避禍,投奔顧璘的兒子顧峻。顧峻收留了靜修一家,并為他安排了一個差事,張居正這一支從此在江蘇興化繁衍生息。
天啟二年(1622),復張居正原官,予祭葬,家產沒有變賣的一律發還。崇禎三年(1630),給還二蔭、誥命。四年后,八十歲的張懋修去世。
又十年,第五子張允修誓死不為張獻忠做官,自殺而亡。
同年,明朝覆亡。
原標題:《從荊州到紫禁城,張居正,大明第一宰相的職場晉級法寶是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