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年收益保持兩位數增長,看NBA在中國如何實現商業雄心
“我們希望在未來能把NBA的30支球隊都帶到中國來比賽,讓更多球迷能和他們喜歡的球星面對面交流。”10月8日,當NBA中國賽4年里第3次來到深圳,NBA副總裁譚惠民(Mark Tatum)留下了這樣一份承諾,并勾勒出未來藍圖。
一年一度的NBA中國賽,已不只是球迷的狂歡。一周兩場比賽,從上海到深圳,除了常規訓練之外,球員、球隊老板和NBA高層們奔走于各種商業場合,忙碌程度絲毫不遜于追星的球迷。
這就是今天的NBA中國賽——球員感受著異國文化,球迷蜂擁而至,贊助商搭臺唱戲,而NBA則在這場秀里提升市場價值。
在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對話譚惠民和NBA中國CEO張墀駒(Derek Chang)時,他們也再次感謝了中國籃球的傳奇:姚明,“我們相信在未來和姚明的合作中,NBA和CBA會有更多的聯系,國家隊也會有更多的交流。”
NBA副總裁譚惠民(Mark Tatum,左)和NBA中國CEO張墀駒(右)。17支球隊,17個贊助商
“今年來到中國比賽的獨行俠和76人,已經是NBA帶給中國球迷的第16支和17支球隊,我們希望未來30支球隊都能來中國打比賽。”
說到這幾個數字時,NBA副總裁譚惠民加重了語氣。從2004年中國賽元年至今,NBA能在26場中國賽里將半數以上的球隊帶到中國球迷面前,的確是一件值得NBA高層們驕傲的事情。
中國賽經歷過“一票難求”的高峰和“門可羅雀”的低谷,如今已經走進了一個穩定的階段,不論是商業價值還是球市,都已不僅僅依靠球星。
衛冕冠軍勇士和森林狼參加2017年中國賽時,球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一售而空,比賽的贊助商和合作伙伴則達到空前的19家,創造了一個記錄;
而在今年,傷兵滿營的獨行俠和正在崛起的76人來到中國,被不少媒體調侃為近年來星光最黯淡的中國賽,但球票依然在一天時間賣光,贊助商和合作伙伴依舊能維持在17家。
“其實NBA中國賽的商業贊助并不是越多越好,我們是希望找到擁有相同理念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廣品牌,并且一起推廣籃球。”這是張墀駒第一次以NBA中國CEO的身份參加中國賽,他也對NBA在中國的商業合作充滿信心。
“我們看到今年的首席合作伙伴和部分贊助商都和往年有了變化,這就說明越來越多新的合作伙伴看好NBA在中國的發展。”
兩個“17”的背后,是NBA在中國越來越大的商業價值。
當提及2007年,時任NBA總裁的大衛·斯特恩提到彼時中國市場的年收益在7500萬美元時,譚惠民開了個玩笑,“如果我當時聽到你們的對話,我肯定會建議斯特恩不要把具體的商業數字告訴你們。”
“我現在能夠透露的是,當NBA中國在2008年成立之后,每一年的收益都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
早在去年中國賽期間,就有NBA相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中國賽每年都是盈利的,不然也不會持續辦下來。只不過由于盈利的分配方式復雜,我們對外不公布數額,但總體而言,收益是滿意的。”
2018NBA中國賽上海站,達拉斯獨行俠114-120費城76人。德懷特·鮑威爾 阿米爾·約翰遜。 視覺中國 圖獨特商業構架是成功秘訣
正如譚惠民所言,NBA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和NBA中國這個機構在2008年的建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其實NBA和其他很多職業體育聯盟不一樣,特別是和英超這些足球聯盟不同,我們把30支球隊的推廣和經營權都放在了NBA中國的手里,由NBA中國來執行球隊的推廣和經營。”
“這在商業運營上的好處就是,整個NBA對外都是一個聲音,我們也會集中力量來推廣整個NBA和30支球隊。當我們和商業伙伴溝通時,不管他們希望和什么球隊合作,都可以從一個方向上商討,這樣合作更容易,也更高效。”
正是在這樣的商業構架之上,代表NBA在海外進行商業開發的NBA中國,幾年前在獨立商業評估機構的估值就已經達到了40億美元。
“我在這里可以肯定,40億美元是一個可靠的數字。”譚惠民表示,“但這是幾年前了,如今NBA中國的價值已經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實際上,NBA中國的作用不止于舉辦中國賽和聯絡贊助商,他們在今年已經將各種項目帶到中國,包括NBA 5V5、Jr.NBA高中聯賽、NBA籃球學校和訓練營,以及NBA樂園。
相比于一年一度的中國賽,這些項目無疑能給更多城市的更多球迷帶去影響。
不過,中國賽依然是其中最大的重頭戲。
“NBA在中國的項目越來越多,但現場比賽對于NBA還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說可能是其他項目無法替代的。”譚惠民表示。
“中國賽能給球迷感受原汁原味比賽的機會,并且和球員互動;而球員也能在中國行之中感受文化和球迷的熱情。這對于雙方都是重要的經歷。”
2018NBA中國賽上海站,達拉斯獨行俠對費城76人,丹尼斯·史密斯突破羅伯特·科溫頓。 視覺中國 圖感謝姚明,幫助中國籃球發展
一年兩場季前賽,不論球星陣容如何,NBA在中國總是能夠收獲滿意的球市和商業回報,足以說明NBA在中國的商業思路取得了積極效果。
曾有不少媒體和圈內人士追問,NBA何時能將“球迷日+季前賽”的套路升級為“常規賽”,這個問題也被媒體拋向了譚惠民,而他和張墀駒觀點相同:暫時不會把常規賽放到中國。
“如果是打常規賽,球員們來了之后就要打比賽然后馬上離開,沒有那么多時間感受城市文化,沒有精力去和球迷互動。”
“球員的健康和休息也沒有辦法得到保障,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中國賽的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借助比賽刺激更多人熱愛籃球。就如譚惠民在深圳反復提到的一句話,“我們在這里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中國籃球發展,不僅是青少年的基層籃球,還有精英級別的高水平籃球。”
這不只是客套話,NBA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兌現他們的承諾。
NBA中國從去年開始已經和中國教育部門合作,打造籃球教程,培訓體育老師并指導青少年學生打球。今年九月的新學期開始,全中國已經有4000所學校和400萬名學生使用NBA制定的籃球發展課程。
譚惠民也透露了更多未來計劃,“我們現在已經在和中國的直播平臺進行溝通,希望在未來轉播和直播Jr. NBA的比賽,這對青少年發展將有極大幫助。”
當然,當NBA在中國的布局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入,人們也不得不想到當初在中國點燃這一股熱情的人:姚明。
此番面對媒體,譚惠民也再一次感謝了這位中國籃球史上的傳奇。
“在上海我和姚明也聊了很久,他對中國的籃球影響太大了,今年還幫助中國在亞運會上拿到4枚金牌。我們相信在未來和姚明的合作中,NBA和CBA會有更多的聯系,國家隊也會有更多的交流。”
14年前,正是姚明第一次帶領NBA球隊參加中國賽,如今他依舊是中美籃球的橋梁,“中國籃球在姚明的努力下,已經有越來越大的基礎,未來,籃球也可以在中國持續成為第一大運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