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貿區首家研究型醫院落地,外高橋保稅區為何花大力氣支持?
10月20日,第四屆外高橋醫藥健康合作論壇暨細胞與基因治療新藥臨床研發與質量論壇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舉行。會上,上海高博腫瘤醫院揭牌成立。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首家研究型醫院,為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關鍵環節補上最重要的一環。

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整個產業鏈建立起閉環
上海高博腫瘤醫院由原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高博腫瘤醫院官方信息披露,該院將立足臨床研究公共服務,以疑難重癥腫瘤診斷與治療、臨床研究、生物醫藥及器械的產業轉化為目標,打造與國際標準接軌、滿足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需求的研究型醫療組織,提升臨床研究效率與質量,加速推進細胞與基因產業創新成果轉化。一期400張床位已投入運營,二期300張床位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
“研究型醫院必須是以臨床研究為主導,床位數量至少要40%-50%,也就是一半的床位必須是用來做臨床研究的。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必須以臨床研究作為產出,以臨床研究為主導或者主要功能。”李進介紹,未來希望每年有20項左右創新藥物的研究在這里開展。
2022年,“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聯盟”在外高橋宣布成立,關鍵功能之一就是推進臨床轉化等。
“從科創成果到臨床,這里面缺少一個關鍵的產業環節,就是研究型醫院。”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勇透露,上海高博腫瘤醫院,要申請的是三級資質專科性醫院。作為一個民營資本投資的醫院來說,難度和壓力都很大,外高橋為醫院量身定制整個空間載體。經過多方近一年的努力,該醫院終于在2023年10月17日拿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這也為我們自貿區保稅區域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關鍵環節補上了最重要的一環。”
“這次研究型醫院的成立,通過產學研的結合,讓細胞與基因治療企業能夠有一個進行臨床研究的單位,幫他們推進臨床研究,整個產業鏈從生產、研究、銷售建立起一個閉環。”李進解釋道。
未來三年再增43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俞勇認為,外高橋在發力細胞和基因產業新賽道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簡單來說,外高橋特殊監管區的自用生產設備的免稅,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的便利,生物醫藥空間載體以及配套設施等,優勢明顯。”
此次論壇上,隨著創世谷·外高橋生命科學園、新展城、大健康智造創新產業園等三個產業空間的發布,預計未來三年間,外高橋將再增43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讓好產業不缺載體。
作為上海市級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此前外高橋集團股份已打造了新發展生物醫藥主題產業園、外高橋國際醫療器械展示交易中心“i-SPACE”、生物醫藥共享實驗室“U-LAB”等產業空間,保稅區內已有生物醫藥產業物業超60萬平方米。
此次發布的三個產業智造空間承載適配生物醫藥產業不同門類、產業鏈環節的需要,助力企業實現全球化布局,打造面向全球的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跨境創新發展高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