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產游戲回暖,海外決戰,賽點在AI
回暖是今年上半年游戲公司的主旋律。
近來,游戲公司上半年業績已經公布,從各家的財報來看,游戲行業逐漸復蘇。
頭部游戲企業騰訊、網易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財報顯示,騰訊游戲業務今年Q1與Q2的收入之和為928億元,同比增長7.78%。網易上半年凈利潤148.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58%。
此外,心動網絡、中手游、創夢天地、青瓷游戲、飛魚科技這五家公司在上半年扭虧為盈。
與此同時,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23年7月游戲產業報告》,2023年7月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86億元,環比上升3.34%,同比上升37.49%,同比增長率連續3個月為正。
該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21億元,同比上升51.09%。
中國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56.95億元,同比上升7.64%。
從細分市場來看,移動及客戶端游戲市場的環比、同比均增長,共同作用于整體市場。
與此同時,從今年的半年報中,AI成為了游戲公司提起的高頻詞,接下來的發力方向似乎已經注定。
不過,喜報背后也有一絲憂慮,即:
從營收、凈利潤來看,今年上半年,A股游戲公司仍以盈利為主流趨勢,不過相比去年同期,業績增速表現則不盡如人意。
在A股游戲公司中,上半年29家A股上市企業中,有14家營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盈利方面,上半年僅有14家游企實現凈利潤增長,15家凈利潤下滑的公司中,有6家出現了虧損。
中國的游戲產業,回暖了嗎?
下一戰,關鍵點在哪?
對此,財經網胡磊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回暖是必然的,天花板已破,但爆發式增長則尚無可能。
游戲行業回暖已成定局,原因很簡單:
隨著游戲版號發放的穩定,精品游戲和游戲出海戰略在國內游戲廠商的普及,國產游戲的天花板已經得到突破。
從行業增速上看,趨勢也基本會穩定為增速放緩。
中國游戲產業從2000年代的十年高速增長期,到2010年代開始進入增速放緩,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國內市場紅海化的必然結果。
同時,海外拓展存在品類局限,雖有爆款但不密集,加上尚無真正意義上的3A大作固基。
因此在無顛覆式創新的前提下,增速放緩的情況不會發生質變。
不過,游戲出海,還是將為國產游戲提供更多增速和藍海可能,大體走勢如下:
國內游戲市場已經是紅海,尤其是手游領域。海外由于執著于PC和主機,手游領域拓展不足,是國產游戲的巨大機會。
但隨著《原神》為代表的游戲近年來在海外的優異表現,海外游戲廠商已經開始發力手游,窗口紅利期急劇縮短。
要破局,此刻需要發力精品游戲,并對垂直細分類型如MOBA、二次元、女性游戲等進行深耕,才可穩固地盤、擴大戰果。
而在這個基礎上,AIGC將承擔起引爆器的可能,盡管這是一個長期戰略,短期并不會奏效。
一方面,AI對游戲用處無限大。
對游戲業務而言,作為數字媒體的集大成者,AIGC可以服務于游戲從策劃、原畫、配音、游戲測試到游戲程序設計等諸多層面,可以扮演創作者的輔助外掛,提升創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和研運成本。
當然也可以用智能NPG等噱頭來解決游戲世界枯燥的環境,增強游戲體驗,其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AI現在還很弱小。
發力AI,目前能落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用戶體驗也不強,這是個遠景戰略,需要持續投入。
不過,AI加垂直深耕,或許能為游戲產業回歸高速增長,創造機會。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