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蔣高明:真正的生態農業能夠實現全民共富 | BCON
【中國綠發會訊】為什么說發展真正的生態農業能夠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呢?試分析如下:
第一,就業與增效。生態農產品附加值高,可帶動農民、大學生就業,相關產業延伸到農業、物流、信息、環保、健康等。在市場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健康優質的食物生產、加工與銷售的大健康產業,或許是替代房地產產業的陽光產業。我們在山東平邑縣建立的弘毅生態農場,所發展的是六不用農業模式,最初設計“六不用、三到五倍效益”,經過17年實踐目標已大部分實現,有些甚至更高,由此帶動了不少相關產業發展,打工農民開始回歸。
再以全國有機主糧市場為例。筆者分析,目前全國人消費的主糧為2億噸左右,用生態農業可實現畝產噸糧,以最終實現價位以10元一斤有機主糧估算,就有4萬億元的市場大“蛋糕”。人均管理100畝土地(季節用工另外計算),需要200萬人參與種植生產;以平均每個生態農業企業5人組成,年銷售額100萬元計算,人均可銷售20萬元,全國需要400萬個小企業參與經營,公司平均產生凈利潤30萬元。
蔬菜、果樹、中草藥、養殖產業如果也發展生態農業,其市場規模遠大于主糧市場。
圍繞生態農業產業,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旅游、物流、信息、機械、倉儲、零售等產業都會帶動起來,需要更多人尤其年輕人就業。其現金流是城市高端消費者自上而下,每個環節都有利潤。這些利潤的產生不是對抗,不是惡性競爭,而是分工協作。
第二、健康質量提高,節省去醫院的成本。長期食用生態食材,可大幅度減少疾病尤其重大疾病的發生概率。人類健康的總源頭是食物和食物鏈健康,人類疾病就少發生。藥食同源,不含或基本不含農藥殘留、激素、抗生素、塑化劑、重金屬的食物是健康的第一保障。
生態農業模式兼顧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在主糧生產方面,我們已經實現了高產穩產的噸糧田;在水果生產方面,部分水果反超普通種植模式;在蔬菜生產方面,由于不用人工合成激素,不搞反季節種植,部分蔬菜(如生姜等)低于常規種植,但部分反超常規蔬菜如蘿卜、大白菜等。
第三,促進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全民福利。誰都希望身邊的水捧起來就能喝,空氣是新鮮的。生態農業模式從源頭杜絕有害化學物質進入農業生態系統,消除了面源污染,并通過合理的商業模式倒逼農藥、除草劑、化肥等行業去產能。在生態農業模式下,無廢棄物,所有可降解的光合產物或延伸產物,均實現循環利用,全過程無污染排放。我們創辦的弘毅生態農場的種植生產模式就是非常有力的環保證明。
現代農業模式是溫室氣體釋放型的,生態農業模式是固碳型的。用地養地,有機質增加,將空氣中的碳以有機質形式儲存在耕地中,這個潛力十分巨大。數據顯示,在暖溫帶農田,弘毅農業模式的耕地固碳潛力達11.5噸/CO2當量/公頃/年。
發展生態農業還可以帶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尤其栽培或馴化物種多樣性保護。人類栽培物種的可繁衍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了種子是非常危險的,物種消失了,誰也造不出來。除少數作物如玉米等,生態農業模式使用一些雜交種子,大部分作物、蔬菜、水果等種植,均采用可留種的傳統種子,并在此基礎上優中選優。
發展生態農業,基本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激素等有害化學物質,源頭不生產這些化學物質,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物種將得到很好地保護。
第四,養老有保障。鄉村是理想的養老之地,沒有了現代工業污染,代之為綠水青山、優美的生態、鳥語花香,放松的心情,加上安全放心好口感的食物,這樣的生態環境是適合養老的。
第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農業模式要求種植過程中不使用有害物質,不搞反季節種植;養殖過程不添加激素、不搞工廠化養殖、讓動物們快樂生長;加工過程中不使用防腐劑,運輸過程中不使用保鮮劑等;人人講誠信,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社會良性健康發展。
生態農業全面實現的過程,就相當于用消費的力量,帶動了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解決了棘手的農田面源污染問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尤其傳統種質資源多樣性;保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人體健康;遏制溫室氣體升高,控制碳排放;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同致富。
供稿、圖片:弘毅生態文明驛站 蔣高明
整理/青鴦 審核/cherry 責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