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鍋圈過訊,還能狂飆多久?
作者:周詩雨
編輯:吳辰光
經過一次失效后,再次遞表的鍋圈終于過訊。
10月4日,鍋圈剛剛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10月6日就通過聆訊,由華泰國際與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今年4月3日,鍋圈首次遞交招股書,但一直沒有結果。
憑借“在家吃飯”概念,鍋圈在疫情三年快速出圈,從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鍋圈食品一共進行了5輪融資,合計融資28.3億元,包括不惑創投、IDG資本、招銀國際、嘉御資本、三全食品、啟承資本、TPG、物美投資、天圖投資、分眾傳媒、光源資本、瑞橡資本、茅臺基金等機構。
鍋圈的業績在這三年也實現連續增長,尤其在2022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并將盈利勢頭保持到今年前四月。同時,門店規模也將近萬店。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2年,按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零售統計,鍋圈在中國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占據3%的市場份額。同時,按零售銷售額統計,鍋圈是中國最大的家庭火鍋及燒烤品牌。
對于募資用途,鍋圈表示將用于通過提高產能和效率,增強供應鏈能力;開設及經營自營店;建設產品研發中心以及升級和購買有關設備;用作營運資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
但在“后疫情”時代,隨著線下消費回暖,“在家吃飯”概念熱度下降。同時,過度依賴加盟模式的利弊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當一味追求規模而到了管理難以掌控的臨界點時,鍋圈的高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將是個未知數。
連續盈利終過訊
據招股書顯示,鍋圈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截至4月30日止四個月的收入分別為29.65億元、39.58億元、71.74億元、20.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329萬元、-4.61億元、2.41億元、1.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1.1%、9%、17.4%及21.1%。
鍋圈將業績的持續增長歸結為門店網絡快速擴張、成本優化、品牌知名度上升、進一步推進數字化及提高從食品生產至零售的經營效率等。
對于2020和2021年的虧損,鍋圈表示,由于營運及門店管理員工人數增加及加強營銷活動產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以及行政開支增加。
對于2022年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實現盈利,鍋圈表示,由于門店規模快速擴張令收入大幅增加,受益采購量增長及成本控制能力。同時,品牌認可度的提升讓鍋圈能夠優化銷售及分銷開支,以及數字化工作提高了人力資源效率,運營效率顯著提升。此外,由于知名度提升,鍋圈的廣告和推廣費用從2022年開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鍋圈毛利率在2022年的大幅增長,是由于推出利潤率較高的產品。同時,規模效應讓原材料及食品的采購成本得到改善。此外,鍋圈還收購三個食材生產工廠,即生產牛肉產品的和一工廠、生產肉丸的丸來丸去工廠及生產火鍋底料產品的澄明工廠,并參股投資了生產蝦滑供應商逮蝦記。這都讓鍋圈的生產成本得到改善。
門店方面,鍋圈門店總數由2020年初的1441家增至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9844家,其中,只有6家直營店,其余全是加盟店。2020-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鍋圈加盟店數量分別凈增加2855家、2568家、2352家、622家。
加盟店為鍋圈貢獻的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分別為29.1億元、37.28億元、64.77億元、18.22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8.2%、94.2%、90.3%、87.6%。
對于近期計劃,鍋圈將繼續擴店,預計門店總數將增加到9978家。鍋圈表示,正在擴張的門店網絡及經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將進一步產生經濟規模,預計可支持收入持續增長。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鍋圈前一次上市受挫,主要與此前經營狀況有密切關系。前兩年一直都在虧損,雖然在2022年實現盈利,但一次盈利并不一定能在資本市場講好故事。這幾年資本市場都在降溫,盡管虧損的企業可以在港股上市,但市場定價、市值不會太好。而鍋圈將盈利狀況延續到今年前四月則說明勢頭穩定,相對來說這次上市時機是一個較好的窗口期。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從今年情況看,是受外出餐飲沖擊最大的時間段,鍋圈營收依舊穩定,且保持盈利,證明“在家吃飯”這一需求并非依賴非常態紅利,在市場狀態不再發生大變化的背景下,“在家吃飯”場景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鍋圈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僅是因為資本的推動,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戰略定位。鍋圈通過在社區開設小店的方式,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此外,鍋圈還提供了一系列與火鍋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火鍋的多元化需求。這些因素共同促使鍋圈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江瀚告訴坤輿商業觀察。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指出,鍋圈此次能順利通過上市聆訊,跟今年持續盈利的表現有關,但否能長久還要看它的競爭力,即現有商業模式帶來的產品供應的性價比。如果鍋圈的食材體系確實比其他渠道有保證,價格又有明顯的優勢,那么消費者會持續的選擇,同時加盟者也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老生常談的問題仍待解決
其實,關于鍋圈的利與弊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招股書里的風險因素中也提到:市場的變化有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口味及飲食變化,疫情過后還能否維持收入的持續增長,規模擴大后可能出現的負面聲譽影響,及加盟商的運營表現對公司整體業績的影響等。
鍋圈表示,2020-2022年,在家吃飯市場的激增為公司收入的增長做出貢獻,鍋圈線上渠道的日均訂單從2020年的6193份增加至2022年68831份。而疫情過后,鍋圈日后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相同的收入增長。
張毅指出,隨著疫情的結束,人們“在家吃”的消費習慣有可能會被打破,外出旅行、社交+吃飯的場景會大大增加,這對鍋圈是一個挑戰,因此今后還需要在商品設計以及商業模式上下功夫。
目前,鍋圈所處的預制菜尤其是火鍋預制菜賽道競爭激烈,各大火鍋連鎖店、線下超市以及電商平臺都在不斷發力,這種形勢下,鍋圈壓力依然不小。
賴陽指出,鍋圈還需更多的研發投入,因為從開店成本到采購規模到供應鏈運營,除了鍋圈在優化外,競爭對手也在優化,那優勢何在?
再看加盟模式,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食品安全、庫存、人員管理方面存在著風險,這些都讓鍋圈的護城河并不穩固。
據黑貓投訴網站顯示,截至2023年10月10日,鍋圈的投訴量共有163起,投訴內容涉及食品安全、客服態度、虛假宣傳等問題。
另一方面,鍋圈關店的數量也在增加。2020-2022年,已關閉的加盟店數量分別為28家、194家及279家,分別占加盟店總數的0.7%、2.8%及3%。2023年前4個月,關閉的加盟店數量達132家,占加盟店總數的1.3%。鍋圈在招股書中也提到,無法保證在未來維持門店網絡或成功實行擴張計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鍋圈在資本的加持下有些盲目擴張,其供應鏈體系并不完整,風險非常高,所以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質疑。同時,鍋圈關店數量的不斷增加,也說明單店質量并不高。鍋圈一直以來的擴張或許都是為了估值,但這是一個暫時性的行為,所以不看好鍋圈未來的發展。
張毅則認為,加盟模式對于鍋圈而言是個不二的選擇,做供應鏈靠的就是加盟門店的規模效應,來實現經營的正常化和利潤的獲利空間。如何在有限的資金內發揮消費者跟品牌的觸點,加盟模式應該說是最快的方式,也是比較好的一個思路。
但不管怎樣,加盟模式是一把雙刃劍,當一味追求規模而到了管理難以掌控的臨界點時,反噬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
賴陽表示,鍋圈的絕大部分收入是從加盟商獲得的,實現的盈利只是眼前的,但加盟商是否獲得很好的回報,還是需要進一步考證。如果加盟商都確確實實盈利了,那么鍋圈會更好的持久發展。如果加盟商的業績出現虧損乃至關店,那么鍋圈后續獲取加盟收益的難度就會增強,甚至也會進入困境。
在賴陽看來,最關鍵的就是加盟商能不能掙錢。對加盟商的管理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不能對加盟商有很好的監管的措施,加盟商做出損害品牌形象的行為,那么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會迅速的降低。如果后繼乏力的話,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