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迷霧中轉型,康佳仍難掙脫扣非凈利虧損困局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成立43年,上市31年,康佳的光輝歲月已成往昔。
“彩電一哥”跌落神壇
康佳的下坡路,并非一朝一夕。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康佳還處于鼎盛時期。不到十年時間,康佳就創造出資產從個位數增加到百億元的奇跡,彼時與長虹、TCL并稱CRT時代的三大巨頭。
然而,彩電行業突如其來的“飽和”帶來了市場供需不平衡,以及與國外品牌低價競爭等多因素影響下,康佳在2001年虧損7億元,這也間接導致陳偉榮引咎辭職。
故事也是從這里發生改變,在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的總體滑坡,外加從CRT向LCD電視轉型的背景下,行業各大公司展開行動,為彩電產業的破局尋找方向。
“特立獨行”的康佳卻沒有與同行一樣鉆研高端線和新技術,而是轉道做起地產開發。以康佳的意思是,公司正在調整中尋求突破口。于是,康佳開展了一系列房地產投資。但大費周章跨界轉型房地產,最終還是難逃敗北的結局。康佳甚至淪落到了靠賣地償還債務的地步。
隨后互聯網電視崛起,更是顛覆了傳統家電市場,彩電行業進入大洗牌。小米、看尚、微鯨、PPTV和暴風等多家互聯網電視品牌紛紛入場。回過神的康佳,在面對風起云涌的彩電技術轉型時,卻早已失去了先行優勢。
2022年,康佳的彩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0.23億元,營收占比16.97%,相較于鼎盛時期2013年該業務的146.97億元營收規模,如今康佳的彩電業務減少約7成。
如何應對彩電業務的步步勢微,康佳選擇徹底開啟“多元化”布局。由此,康佳與“彩電一哥”越行越遠,同時也迎來了望不到邊的低谷期。
“不一樣”的多元化
康佳現任總裁周斌曾多次公開表示:“康佳未來不只是彩電企業”。
縱觀近十年康佳的動向就會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發展戰略。
2014年,康佳表示要做“中國第一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臺”;2016年,為了切入更多軟件服務,提出“軟件+硬件”的口號;2017年,增加“投控+金融”,同時還提到“科技+產業+城鎮化”等概念;2018年,為了進軍半導體,提出“1234”發展戰略。
至2023年上半年末,在半年報中再度看到康佳調整發展戰略,將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
若順著康佳的“百變戰略”放眼大環境,可以看出近幾年布局均是“什么火就干什么”、“什么賺錢就做什么”。但關鍵在于,康佳是否賺到了錢?
歷年財務數據顯示,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自2011年起康佳的扣非歸屬凈利潤已經連續12年呈現虧損狀態,虧損金額合計約為131.76億元。2020年-2022年,康佳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68億元、-32.51億元、-26.66億元。
2023年上半年,康佳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為-8.92億元,同比減少-20.18%。多年苦心謀劃,數度改變策略,卻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這只竹籃的縫隙越來越大,扣非虧損愈發嚴重。
從業務布局看,目前康佳除傳統家電業務、工貿業務、環保業務、半導體業務等主營業務外,在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產業園區等眾多領域均有涉獵。
多元化布局之廣的另一面,便是康佳在轉型方向上的搖擺不定,經年摸索仍未能找出可以肩扛重任的第二業務曲線。
以基本盤業務來看,自2017年以來,工貿業務逐漸成為康佳主要業務支撐,營收占比多年保持5成以上,工貿業務主要是圍繞IC芯片存儲、液晶屏等物料開展采購、加工及分銷業務。
但是,由于工貿業務的經營利潤來源于加工費及上游采購與下游銷售的差價,利潤微薄。2022年工貿業務毛利率僅為0.65%。同時,工貿業務增速自2020年以來持續負增長,2022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比減少45.92%。
不過,康佳的白電業務似乎是有所起色。
2018年6月,康佳以4.55億元收購新飛電器100%股權,以此加強在白電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通過搭建基地和產業園,發展空調和洗衣機等業務增強自身競爭力。
2022年,康佳的白電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2%至39.30億元,毛利率同比增長2.11個百分點至10.33%。
只是,畢竟白電行業的市場格局趨于穩定,短時間內仍會維持美的、海爾、格力“三足鼎立”格局,康佳想要在白電市場分一杯羹維持業績便已十分不易,若想以此再創往日輝煌更是艱難。
再者來看,近幾年布局的半導體、新能源、環保等新興領域,根據2023年半年報中有數據披露的材料科技業務、半導體業務、PCB業務,當期營收占比分別為7.58%、0.06%、2.34%,對整體業績幫助并不太大。
此外,上述新興領域業務多是“燒錢大戶”,業務尚處于發展期,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看見回報,這考驗的是資金實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佳資產負債率達到78.92%。其中,僅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為121億元,而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僅為76.51億元,短期償債壓力不小。更何況,康佳還存在71.73億元長期借款,及32.96億元應付債券。
正所謂,爛船還有三千釘。作為曾經的霸主還是有些家底的,資金不足的時候,康佳除了依靠政府補助,就是通過出售資產來維持業績。
但是,資金缺口逐漸擴大,資產終有變賣完的一天,到時候康佳該如何自處還是個問題。
綜上來看,目前的康佳依舊以傳統業務加工和貿易為主,多元化轉型之路走得并不通順。
其實,在家電行業也不是沒有轉型后華麗轉身的例子,比如TCL剝離家電業務,拋出百億巨資并購中環股份,切入光伏材料領域。與之相比,康佳拓展新業務的拼勁稍顯不足,涉獵雖廣,但收效甚微。
這一點從康佳在研發投入力度中能看出一二,公司研發費用率常年徘徊于2%左右。2023年上半年有所增長,達2.26%,但依舊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3%研發費用率的合格線。
多元化經營并非錯誤決策,成功便是康莊大道。但康佳卻拾得了多元化發展的弊病,業務愈發分散、整合能力趨弱,看似規模龐大,卻大而不強、外強中干。
或許對于如今的康佳來說,是時候靜下心,好好思考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業務領域,并鉆研與之相配套的體系,或方有成事之可能。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