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我們談論卓別林,是在談論什么
在過去的100年里,大概沒有一位電影人能夠像查理·卓別林那樣,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家喻戶曉的文化偶像,并且獲得不同年代觀眾的持續喜愛。10月11日,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期間,“對話:有關卓別林+電影《淘金記》”在平遙電影宮·小城之春廳舉行。
《淘金記》劇照
《淘金記》(The Gold Rush)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及主演的經典無聲電影,于1925年公映。1942年,經過導演本人的再次剪輯并配音,該片還曾推出過72分鐘的有聲版。11日當天的對話結束后,有聲版《淘金記》作為本屆影展“卓別林電影回顧展”的首部影片做了現場放映。
正式放映前,平遙國際電影展首席顧問馬可·穆勒、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程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電影學院執行院長魏曉軍以及演員喬杉共話卓別林的多面人生和電影美學。
活動現場
馬可·穆勒介紹說,自己就是看著卓別林的電影長大的。他特別點出卓別林是猶太人的身份,“他繼承了舞臺上猶太演員的優良傳統。”談及卓別林在世界上的影響,穆勒舉例說,曾有美國機構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很多國家的人們不知道耶穌是誰,但都知道卓別林是誰。“實際上他們都知道‘流浪漢’是誰。我可以舉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去非洲參加電影活動,不管是法語語系或者英語語系的國家,很多電影院里還在放卓別林的電影。”除了做簡要發言,穆勒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查理·卓別林,激進的流浪漢》,在對話環節的最后由翻譯代為在現場誦讀。
程波在發言時介紹了卓別林其人和作品同上海之間的淵源。“上世紀20年代是中國電影默片比較發達的時期,作為默片時代的電影大師,卓別林那時在上海就很有名氣。雖然他本人1936年才第一次訪問上海,而且只待了不到24小時,但他絕大多數的電影在中國的首映,當年都是放在上海。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開始后,第一批上海電影譯制片廠譯制的19部美國電影,有13部是卓別林的電影。大家非常熟悉卓別林,多是因為默片,實際上卓別林也有四部非常有名的長片有聲電影。從他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開始,為他配音的便是邱岳峰老師。”
《大獨裁者》劇照
“提起卓別林,對我個人來說可能冒出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偉大’。”魏曉軍介紹說,卓別林雖然是以表演、演員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但在幕后,他是集編劇、導演、作曲、剪輯、制片、發行,非常有才華的人。“他的電影藝術屬性和商業屬性同樣都十分明顯。一般談到喜劇,有時候都會注意避免流入一種比較低層次的噱頭,但卓別林的電影不止于取悅觀眾,也更多關注人文,他的作品有社會性,里面更有批判性。在默片時代,美國喜劇電影學派對世界電影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的,卓別林在這里面起了巨大的貢獻作用。”
“從無聲片發展到有聲片,起初卓別林是比較反對的。他認為自己的電影已經臻于完美,(肢體)語言的表達和美學觀都已經建立起來,再讓‘偉大的啞巴’去說話,純屬多此一舉,并且對于他啞劇式的表演來說,對話也沒有什么必要和價值。”魏曉軍以電影《城市之光》中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和失明的賣花姑娘間的互動為例,指出卓別林在個人作品中其實是有聲音意識的。“片中必須捕捉一種典型聲音,就是關車門的聲響。據說他在片場拍了300多條,可見對藝術的追求精益求精。”
《城市之光》劇照
沙丹認為,對影迷來講最感興趣的話題,其一就是卓別林對中國電影的創作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我說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點,在卓別林電影的觀念里,小人物往往到最后會超凡入圣,無論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打擊,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看到很多非常可笑的地方,笑完之后又覺得其間暗含悲涼。他是站在底層人們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的問題,這是概括卓別林電影非常重要的維度。反觀中國當代電影,比如大鵬執導、出演的很多影片,像《保你平安》,也是一種普通人最后要超凡入圣的模式。很多人喜歡大鵬的電影,就在于他演的精神實際上就是卓別林的精神。”
喬杉介紹說,作為影迷,卓別林在表演時豐富的肢體動作對自己日后的表演風格影響很大。“作為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首先你要有編創能力。可能有的演員、觀眾會覺得演喜劇很容易,逗人笑這事兒還不容易嗎?其實不然,你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和設計讓觀眾體會到你的表達。對我們演員來說,看到卓別林大師一百年前拍的電影會覺得太厲害了。尤其是《淘金記》,他把人本能的很多東西推向了極致的表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