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謝來風:強化協同聯動,打造世界級科研樞紐
編者按:9月21日下午,由社科聯主辦、馬洪基金會承辦、綜合開發研究院支持的“深港科技創新再出發 河套跨境園區新機遇”研討會在銀湖CDI大廈舉辦。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受邀出席研討會。
以下為謝來風所長現場圓桌會議發言部分內容整理以饗讀者。
感謝社科聯和馬洪基金會組織的研討會,河套發布之后我們參與很多研討,今天收獲頗多。
第一,首先祝賀張克科老師的新書發布,非常高興,我記得大概是兩年前在市里面開會遇見您,您說正在進行《深港科技創新口述史》的撰寫工作,我當時聽到非常期待,因為深港合作或者科技創新合作的研究工作有些碎片化,對這段歷史脈絡的梳理工作并不多。雖然深港兩座城市不斷的在發生合作,不斷的在發生變化,但是這方面的書,特別是口述把故事展現出來,畢竟還沒有,首先祝賀張克科老師的書發布。
第二,我在2017年加入研究院,機緣巧合,進來之后第一個課題就是研究深港合作,也是關于河套開發的,由市港澳辦委托的課題。當時還叫做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還沒有總書記的相關講話。一開始有很多稱呼,比如深港科技創新,或者特別合作區,后來又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2017年課題研究重點的是合作區的定位和政策。在2021年,市決咨委讓我們研究體制機制的問題,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建立深港理事會,并將這一建議寫到總體規劃當中。
去年已將此方案上報給國家部委,并進入和部委反復溝通修改的環節,同時,我們也做了政策的一些修編,還有一些政策點的論證過程,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因為規劃涉及到很多部委,福田區領導帶領我們開了很多次會,逐條修改里面的內容,很辛苦。另外我們院很多團隊都參與了里面的規劃。
2022年從和國家部委溝通修改規劃的過程,明顯感受到國家層面的期望,河套不只是深圳的河套,深圳不能只考慮依托河套做自已的事情,而是要把香港納入進來,要在規劃中體現香港元素。汪云興所長他們在17、18年已經做了很詳細的規劃,當時交給國家部委,國家部委在反饋意見中提到,里面考慮香港的元素不夠多,需要再修改完善。于是2019年之后又開始重新進入新一輪的研究,我們是做港澳研究的,因此加入到規劃的研究和修編。
河套雖然小,但是對于香港的發展,對于“一國兩制”新實踐,對于大灣區的建設,都意義重大。特別是這兩年全球科技競爭愈發激烈背景下,國家又重新考慮河套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我個人從2017年進入到河套研究,每年都在研究河套問題,能夠感覺到整個河套的定位,所要承擔的使命和整個國家、國際形勢緊密相關的,這是我個人從事河套研究的感悟。
今天圓桌的主題之一是對河套未來的思考,我也簡單從研究者角度講一下自己的思考。首先,河套很重要的地方在于“區域協同”的問題,其它的平臺,包括橫琴、前海、南沙的方案,主要講自己如何把這個平臺做好。但是河套不太一樣,河套除了做好自已,很重要一點是要考慮如何與其它平臺聯動發展。包括方案里面提到的和香港園區、光明科學城如何協同聯動。前幾天省發改也找我討論,如何從全省的角度去看幾大平臺之間的協同聯動?如何發揮好河套的支點的作用?
河套的中心任務是協同香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這是它最核心的任務,如何跟其它平臺聯動起來,這是未來需要重點研究的地方。香港園區0.87平方公里,但是現在規劃了新田科技城,還有北部都會區,未來香港的發展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就像剛才袁主任講的,香港這幾年的變化很大,包括政府行政的思維邏輯,香港也在進行土地條例的修改,香港也在進行改革,改革不是內地的專有名詞,全世界都在根據新的形勢改革,香港也在改革。
第二是河套在國家創新體系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我們上半年在香港進行了很多調研,能夠明顯感覺到美國對內地的制裁也在影響香港的企業。剛才很多專家提到,希望借助河套的平臺加強和國際間的合作,初衷很好,但是河套涉及到很多國際因素影響,未來需要我們研究者去評估里面的風險,及如何應對風險,這也是關乎未來河套能否發揮作用的很重要的地方。
最后,河套方案發布之后,我們已經開始研究深港建立深圳園區理事會機制的問題。未來深港如何協同,如何建立更深層次、更實質性的合作機制,從而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也是未來河套合作區發展很重要的事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