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曹禺誕辰113周年座談會暨《曹禺全集》首發式在京舉辦
最近,紀念曹禺誕辰113周年座談會暨《曹禺全集》首發式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對曹禺先生及其作品對中國新文化、新文學的影響以及《曹禺全集》出版的意義進行討論。
紀念曹禺誕辰113周年座談會暨《曹禺全集》首發式活動現場
北京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文學在致辭中談道,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曹禺全集》耗時六載,收錄曹禺先生創作、翻譯的劇本、小說、詩歌、文章,以及曹禺先生的日記和書信等,部分內容屬首次公開。“非常榮幸,我們能以出版之力參與其中,在紀念曹禺先生誕辰113周年之際,推出《曹禺全集》,既是為了紀念先生,也是為更好地發揚曹禺精神來推動中國文學藝術事業的薪火相傳。”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表示,曹禺在推動和發展中國戲劇藝術事業上的貢獻是卓越的。他一半的生命都與北京人藝緊緊聯系在一起,包括傾注心血制定北京人藝的建院方針、高度重視劇目建設、重視編劇隊伍和戲劇人才的培養、支持戲劇藝術上的探索和創新、積極參與戲劇交流等等。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馮遠征
《曹禺全集》:歷時六年編撰
《曹禺全集》收錄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所有曹禺作品,共十一卷,相當部分內容首次入集。這套書有全套敘錄和題注,出版社調查過所有版本,在此基礎上確定底本,選擇校本,并予以嚴格的校勘。《曹禺全集》的編撰歷時六年,由錢理群、方錫德擔任學術顧問,王風等十三位學者組成名家團隊主編。活動現場,主編團隊代表介紹了編輯思路和背后的故事。
《曹禺全集》主編、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副所長王風談到,曹禺以《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劇作著名,但人們往往忽視,“劇作家”之外的曹禺,還有一個“話劇人”的面向,他還是演員、導演和外國劇本改譯者。“北京人藝經常被人稱為‘郭老曹劇院’,但郭沫若和老舍寫劇本時,并不大考慮舞臺上的事情,而是交給導演和演員去完成。曹禺是先在腦子里裝上一個舞臺,再寫劇本。”
在校勘過程中,王風發現,曹禺的風格是不厭其煩、面面俱到地交代舞臺上的所有細節。而且他的劇本雖然是用文字寫下,卻由聲音構成,對于臺詞該如何道出,細讀劇本可以感受到曹禺是極度敏感的。這些認識貫穿到《曹禺全集》編輯體例的設計和方方面面的整理工作。
《曹禺全集》第二卷責任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段美喬分享了她在曹禺劇作編校過程中的感悟。針對不同曹禺作品的不同版本,編者們盡量以各種方式詳盡準確地呈現出來。“這些不同的版本,是曹禺在不同歷史時期創作的常態,不同的文本特性也呈現出曹禺在不同階段的創作意圖,同時也烙上不同的時代印記。”
《曹禺全集》第八卷責任編委、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田露從佚文的收集、考證和校勘、索引三方面介紹了編寫工作的難度:“全集除正文外,附有詳細的版本說明、題注、校注,文章部分有索引,每卷有精心搜集復原的歷史圖片,共三百余張,盡可能呈現作家整體的創作風貌。做全集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做起來非常辛苦,卻又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完美,但是就像王風主編說的,我們做到了‘盡心盡力’。曹禺先生在不同階段精益求精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我們在編選中也盡可能做到精益求精。”
《曹禺全集》
“曹禺天然為話劇而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文學院前院長孫郁認為曹禺的創作蘊含著悲劇精神,他把那些隱秘的、不可思議的部分呈現了出來,他的作品在審美上是多元的,難以用流行理念加以闡釋,因而具有持續永恒的經典性。
“我在回顧曹禺的紀錄片上看到這樣一個鏡頭,有一年節慶游園,曹禺興奮地與一個小男孩對跳,這個小男孩跳得很高,曹禺先生跳得比這個小男孩還要高。”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劉勇與大家分享了一個充滿童心的曹禺,他說,曹禺先生對世界永遠好奇,永遠充滿激情,這是他性格中最本質的一面,他天然為話劇而生。“曹禺的話劇真正抓住人心的是什么?我想是人類命運的沖突,誰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到頭來誰都掌握不了,這是曹禺劇作的根本沖突,在這種沖突之中我們看到曹禺劇作的詩意,這是人類的終極問題。”
南開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李揚認為,曹禺是在中國現當代作家當中對人的命運關注最為集中、最為深切的。他介紹,曹禺在戲劇方面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他以一己之力把中國的話劇帶到世界戲劇發展的最前沿
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戲劇文學的水平,同時對表演藝術和舞臺藝術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因《雷雨》與話劇結緣,1989年起成為繼鄭榕后北京人藝又一位周樸園,再到后來擔任《雷雨》的重排導演,顧威的藝術生涯與這部作品緊密聯系。他感慨,“經典是歷史的偉大存在,‘敬畏經典’不是口號,而是要腳踏實地地做有助于經典傳承的事情。”
曹禺是中央戲劇學院首任副院長、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與中戲師生血脈相連。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高音圍繞中央戲劇學院與曹禺的關系、北京人藝演劇學派與創建中國演劇體系的關系、曹禺對實驗戲劇與當下青年戲劇面對經典的態度三方面展開討論,她認為曹禺戲劇應該常演常新,“上個世紀的曹禺試圖用片斷的方法寫《日出》,今天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全新的眼光來看《日出》?曹禺曾說:‘在《日出》里每個角色都應占有相等的輕重,合起來他們造成了印象的一致。’今天,我們想從《日出》任何一個角色的視角,以試驗的力氣,擊穿歷史的唯物,讓《日出》以陌生化的嶄新方式在舞臺上重生”。
曹禺的女兒萬方也來到了活動現場,她對所有編者、學者、導演和演員表示衷心感謝。她說,“作為女兒,我了解的曹禺是生活中的爸爸。作為一個編劇,他的劇作對我既是一種引領,又是一種熏陶、感染和啟發。”
與會嘉賓合影
“說不盡的曹禺,演不盡的《雷雨》。”活動最后,王文光作會議總結,他對大家對《曹禺全集》首發式的支持表示感謝,“無論是對于現當代文學、現代戲劇還是北京人藝,曹禺先生都是一個豐碑,我們在這里紀念他,一方面表達我們的敬意,更多的是讓我們再進一步走近他、了解他,從他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前行。今天,我們還需要對他的作品做新的理解、新的思考、新的表達、新的展示,通過這些新作品讓曹禺永遠在觀眾心中鮮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