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交通方便了,我們為何對霸座、搶座、讓座更敏感?
這些天關于座位的新聞層出不窮。高鐵“霸座男”、“霸座女”后,9月23日,在上海至阜陽的K8482次列車上,一名外籍女子搶占他人座位,因爭執情緒激動,向拍攝視頻旅客潑灑礦泉水;9月24日,在南京地鐵三號線列車上,一名男子讓座給一名老人后,卻一腳踹向未讓座的年輕小伙,聲稱小伙的腳尖對著他了。
與此前的“霸座”相比,這兩起案例的最大不同,在于“霸座”者與讓座者都選擇了更“野蠻”的方式。霸座的女子自然該受到輿論批評,道歉也是必須的;本應受到表揚的讓座者,卻站在道德制高點粗暴對待他人,被批也不冤。
由此引出的一個話題是,在交通出行日益方便的今天,我們為什么對霸座、搶座、讓座這么敏感?霸座、搶座、讓座者與他們的反對者,在公共空間究竟能不能放棄“以暴制暴”,有話好好說?
對待陌生人的態度,特別是對待老弱病殘幼等弱勢人群,最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社會流動的加速、交往方式的多元、社會空間的延伸,無時不在考量人的素質初心。人的心一旦被污染,如同新鞋踩進泥水里,就不再理會自己的修養、珍惜自己的名譽、考慮自己的未來,放任自流,膽大妄為。
很多有過國外閱歷的人都有體會,有導游約束的場合,觀光客尚能檢點言行;倘是自由出行,地鐵、餐廳、藝術場館等場所,大有高談闊論、舉止夸張之士,惹人側目,甚至唾沫四濺也并不鮮見。我們從小接受的公共禮儀和文明教育,似乎被這些人拋到了九霄云外。
社會總有不完美之處,不少現象甚至是陋習讓人看不下去。改變需要外在的管理,也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不能光冷嘲熱諷,甚至付諸暴力。有的人滿足于“以暴制暴”,比如“把躺在座位上的乘客鞋子踢掉”,似乎這樣就很有范兒。實際上,這樣的粗鄙表達,只能收獲一地雞毛。
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公共交通管理部門要剛性一點,給執法者一定空間和支撐,否則面對霸座者還要“勸說一個小時”,權威何在?另一層是在維護公共秩序時,也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說,高鐵、公交、地鐵,都是一面鏡子,映照別人,也映照自己。我們既要有批判精神,更要有良好的建設心態。你所站立的地方,應是人性光輝之地;你所抵達的地方,也應是社會和諧的美好縮影。
2016年10月,有媒體報道,陜西有農民工怕弄臟銀行地面,在ATM前脫鞋取款。在一些城市的地鐵里,也經常出現農民工擔心弄臟座位,選擇坐在地板上的新聞。其實,沒有任何人、任何規定要求他們這么做,但此舉表達了他們在公共空間的公德:將心比心,盡量減少對清潔工作的不便。這種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理性,值得很多人深思自省。
我們對搶座、霸座之事在意、敏感,正說明公共空間存在著自由與責任的邊界不清、限制不明,強化管理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忘了倡導個體增強換位意識、提升公德,謹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理性恰當的方式邁過公共交通上的道德和秩序門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