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臺風中這么多樹倒了,不該問個為什么嗎?
由于事先預防工作到位,剛剛過去的臺風“山竹”并未給廣州、珠海、江門等沿海城市帶來人員嚴重的傷亡,但這些城市的很多樹木卻未能幸免。幾十年、上百年的古木和大樹被風吹倒,工人師傅們忙于鋸斷樹木的景象,這些天隨處可見。這些老城區的大樹和古木,承載著街坊們的記憶,是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觀。它們為何離開我們?意味著什么?這需要深究。
現場目測發現很多大樹被連根拔起,樹根普遍不長,附著的泥土很少,樹干、樹枝和樹葉倒很多,根據力的作用原理,接觸面越多,風對地面樹干的作用力越大,而地下部分的根系牽扯力很小,兩相比較,“頭重腳輕”的嚴重失衡結構造成上下不協調,最終難逃倒塌的厄運。
背后的深層邏輯是什么呢?在生態文明建設、衛生城市、綠色城市、森林城市、低碳城市、美化城市運動、生態環境優美、投資環境良好等旗幟和口號感召下,追逐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綠化率成為絕大部分城市政府的生態發展目標,“造城運動”和“造綠運動”于是成為一對孿生姐妹,相伴而生:一方面,快速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日漸消弭城市原有的自然和綠色,一方面,方興未艾的名貴苗木、珍稀樹種遍布城市顯要位置,彰顯這座城市的欣欣向榮。
很多古木、大樹不是在城市原有土地上自然生長的,而是從別的地方移植過來的,為了運輸與栽種便利主根會被砍掉,遵照“根系生活的寬度大致等于樹冠寬度”的通行做法,在栽種過程中樹木的四周往往被磚砌一個方正的“窩”。樹根的生長空間本來非常狹小,當小根側向生長遭遇磚塊,它們應該如何生長?只有淺淺的主根,沒有諸多小根從泥土里吸收進而輸送營養補給主根,試想樹木如何可以茁壯生長?至于為何要“圈養”樹木,城管人員的解釋是,如果不處理掉大根、不“圈養”起來,衛生會比較難搞。
城市發展需要“面子”,要讓市民觸手可及城市的枝繁葉茂、綠樹成蔭和環境優美。而“面子”的重要保障是“里子”,“里子”就是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城市生物生長規律與生態倫理。我們要存敬畏之心!
我們要善待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讓這些生靈可以舒展和自由生長;我們要明晰樹木生長發育規律,熟知主根與次根的生態關聯性,知道只有根深才能蒂固,預見到那些速生樹、移栽盆只會是曇花一現;我們要旗幟鮮明的拒斥那些矯揉造作、弄虛作假和表面光鮮,要充分尊重和傳承城市的本真性;我們要反思“快速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導向下的各種名目繁多的“空間修復”(spatial fix)。我們要更加智慧地處理好人與自然、發展與傳承、速度與質量的辯證關系。我們要規避狹義的“以人為本”,以為就是我們人類自身。我們身邊的建筑、城市里的動植物,離我們不遠處的郊區和鄉村,這些我們所處的“環境(要素)”都是廣義“人”的范疇。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增進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讓萬物生靈都共享更加美好的世界,因為她們也是這個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締造者!
(作者系廣州大學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