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齊赫爾加盟悉尼雙年展,魏蔚出版藝術隨筆
現居荷蘭的澳大利亞籍策展人維維安·齊赫爾將加入2024年3月開幕的第24屆悉尼雙年展團隊,擔任藝術總監康喆明和英蒂·格雷羅的策展顧問。
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魏蔚日前出版新書《藝術隨筆:世界美術博物館巡禮》,收錄十篇藝術見聞。在巴塞羅那,中國青年藝術家郝敬班獲得哈恩·內夫肯基金會委任項目。青年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盛文強的新書《魑魅魍魎》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古巴藝術家魯本·富恩斯特,藝術家宋躍林水彩與水墨作品巡展在上海展出,藝術家李磊、楊述雙個展在四川美院舉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6773257.com)“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悉尼|策展人維維安·齊赫爾
被增聘為2024悉尼雙年展策展顧問
維維安·齊赫爾
據藝術論壇中文網報道,悉尼雙年展日前宣布,現居荷蘭的澳大利亞籍策展人維維安·齊赫爾(Vivian Ziherl)將加入2024年3月開幕的第24屆悉尼雙年展團隊,擔任藝術總監康喆明和英蒂·格雷羅的策展顧問。
維維安·齊赫爾目前擔任鹿特丹梅利藝術中心的研究與項目經理,她也是策展平臺Frontier Imaginaries的創始人,曾在歐洲、中東/西亞、亞太地區和北美廣泛工作。
第24屆悉尼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和第一批近40位參展藝術家名單。聯合策展人康喆明和英蒂·格雷羅以 “萬個太陽”為題,“將慶祝視為一種方法和歡樂來源”,強調從酷兒和原住民社區中汲取的靈感和動力,并在對核戰爭到氣候變化等災難的集體恐懼中尋找快樂。策展人在聲明中寫道,“藝術家們的實踐扎根于不同的社區和藝術語匯,邀請觀眾見證多重歷史。展覽承載著希望,以抵抗往往導致無作為的主流危機心態。”
康喆明和格雷羅表示,“齊赫爾對藝術家、歷史以及與澳大利亞和解進程相關的對話及國際討論有著長期、獨特和深刻的見解,她的聲音將對第24屆悉尼雙年展作出寶貴貢獻”。齊赫爾曾與理查德·貝爾(Richard Bell)和梅根·科普(Megan Cope)等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密切合作。作為策展顧問,她將與近期被任命為悉尼雙年展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原住民策展研究員的托尼·阿爾伯特一起,共同促進策展團隊的工作。(文/畹町)
香港|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魏蔚
新書《藝術隨筆:世界美術博物館巡禮》出版
魏蔚
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魏蔚的新書《藝術隨筆:世界美術博物館巡禮》日前出版。該書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作家董橋題辭,收錄十篇魏蔚2019-2020年游學哈佛期間于諸多世界知名美術博物館的藝術見聞。
《藝術隨筆:世界美術博物館巡禮》
董橋說:“魏蔚這部藝術隨筆十足哈佛校園里的花花草草,一點不帶學究氣息,不深,不澀,不屑賣弄而風韻依依。懂藝術的人應該這樣寫藝術文章,像冬夜爐邊的瑣談,言者動心,聞者會心,娓娓乎不知東方之既白。”
魏蔚現任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兼主席,曾任佳士得拍賣亞洲區主席、總裁,麥肯錫大中華區首位女性全球董事。她在《藝術隨筆》序言中寫道,“2019年深秋,我有幸來到哈佛大學,休整一年,開啟我人生的第一次藝術游學。剛在藝術圖書館安安靜靜看書沒幾天,便接到臺灣《藝術收藏+設計》 雜志的主編林志鴻先生的來電,邀請我撰寫藝術專欄。”
“我自己一直都喜歡逛美術館、博物館,在我眼中,美術館、博物館是跨越時空和語言屏障的美好存在,也是人類教育中最高級的一種形式。而且這種美育形式是自由、開放和個性化的,承載著幾百年、幾千年文化的美術館、博物館,它們所帶來的感受、感動和感染,令人對人生深懷敬畏。我喜歡這種敬畏,讓人在紛繁復雜的物質生活中,能夠脫離出來,回復平靜和從容。”魏蔚說。(文/畹町)
巴塞羅那|中國青年藝術家郝敬班
獲得哈恩·內夫肯基金會委任項目
郝敬班
總部位于巴塞羅那的哈恩·內夫肯基金會與東京森美術館、香港M+和新加坡美術館近日聯合宣布,藝術家郝敬班被選為2023年移動影像委托項目的獲獎者。郝敬班將在未來18個月內以10萬美元的預算制作一件影像作品,之后由三間博物館展示和收藏。該獎項由哈恩·內夫肯斯基金會設立和資助,意在推進當代影像制作,幫助尚未獲得過大型機構支持的亞洲籍或居住在亞洲的藝術家。哈恩·內夫肯基金會將長期借用委任作品,并在與其合作的藝術機構中分享。
郝敬班1985年出生于山西,2007年畢業于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獲媒體和傳播學學士學位。2016年,郝敬班獲得第五屆三亞藝術節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2017年獲得第十一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大獎的年度青年藝術家獎,并獲得第六十四屆德國Oberhausen國際短片節影評人大獎。郝敬班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
基金會創始人哈恩·奈夫肯斯贊揚了郝敬班的作品:“她是一個很棒的敘事者,以高度專業和美學的方式創作,將復雜的歷史敘事和社會運動交織成實驗和散文影像。她以自己獨特且富有詩意的方式創造了多層次的故事”。此外,郝敬班曾在2019年的馬德里ARCO藝博會上獲得哈恩·奈夫肯斯基金會資助的ARCOmadrid影像藝術制作獎。
2023年獎項評審委員會由哈恩·奈夫肯斯擔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三間博物館的館長。(文/畹町)
杭州|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盛文強
新書《魑魅魍魎——溥儒的妖怪畫》出版
日前,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盛文強的新書《魑魅魍魎——溥儒的妖怪畫》。該書是首部研究溥儒妖怪畫的著作,介紹了溥儒的生平及藝術成就。溥儒(1896—1963),姓愛新覺羅,字心畬,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代恭親王之孫,末代皇帝的堂兄。清亡之后,終以畫家而名世。該書收入圖像近二百種,并以王孫貴胄、志怪情結、山海精靈,神魔小說、鬼域世界、游戲筆墨六章進行研究。雖以妖鬼作為繪畫題材,但畫筆詼諧古拙,別開生面。
《魑魅魍魎——溥儒的妖怪畫》盛文強 著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溥儒畫作題材甚廣,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無一不精,晚年喜作妖怪畫,取材于《山海經》《搜神記》《酉陽雜俎》《太平廣記》《西游記》《聊齋志異》《子不語》等經典。溥儒兼及考證之功,所作魑魅魍魎,詭異獰厲又不失含蓄雋永,形成古艷奇逸的風格,并從中寄托懷抱,為近世妖怪畫的高峰,也是古典妖怪畫的終結。
《魑魅魍魎》的作者盛文強,1984年生于山東青島,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著有《漁具列傳》《海神的肖像》《蟹略今注今譯》等。
“溥氏的妖怪畫植根于歷代志怪傳統,造型古雅清奇,又時見詼諧之態,一派天真爛漫。早年曾接觸到溥儒的幾種妖怪畫,深以為奇,于是暗自留意,直到近年來搜集資料漸多,便有了將溥氏的妖怪畫輯錄成冊的想法。”盛文強介紹,“本書算是溥儒妖怪畫的首次結集,以圖像為主,結合溥儒平生事跡和詩文,細究妖怪圖像背后的典故,以期呈現溥儒妖怪畫之風貌。”
上海|古巴藝術家魯本·福恩特斯
個展“時間簡史”
古巴藝術家魯本·福恩特斯(Ruben FUENTES)的個展“時間簡史”正在杜夢堂(上海)畫廊開展。展覽涵蓋了藝術家近期以斯蒂芬·霍金同名著作為靈感的一系列繪畫創作。這些作品結合了丙烯、油彩和傳統水墨等技法,以獨特的自然景觀描繪了生命的起源與生態演化。
魯本·福恩特斯對道家思想和中國山水畫有著強烈的興趣,近年來他對中國、日本水墨作品進行了大量臨摹訓練,并將東方繪畫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在繪畫主題上,道家思想對魯本·福恩特斯影響頗深。對生態學的關注、對自然的尊崇與敬畏、對“無”的闡釋,是魯本·福恩特斯作品中的顯著特點。
《從李可染的風景中展開的去殖民療愈之旅》 布面油畫 195 x 114 cm
魯本·福恩特斯作品
“1988年我18歲,我所就讀的古巴藝術學校要求寫一篇文章,我決定以中國畫為選題。我在藝術圖書館里找了很久,幾乎沒有找到任何資料。那個時候古巴還沒有互聯網,最終我只找到了一本相關的書,讀到了著名的《道德經》,并深深地為之著迷。中國畫大多數作品都以神圣的方式描繪自然,這與我對生態學的興趣不謀而合。”魯本·福恩特斯在展覽上說起了自己與中國畫的緣分。隨后,魯本·福恩特斯在西班牙攻讀碩、博的階段,開始向熟悉中國傳統繪畫以及日本水墨畫的老師學習水墨技巧。此外,他也從中國古代名家的畫作中吸取養分,最終他將決定將東方哲學和歐洲繪畫的寫實主義相結合。
《時間簡史 IV》布面丙烯、油彩 200 x 200 cm
魯本·福恩特斯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人類被還原到了最初的渺小狀態,在茂密的森林、高聳的山峰和起伏的丘陵之間,如蜉蝣般微不足道。在作品《集會》中,他幻想了地球以神經網絡的形式召喚植物、動物和人,這些不同物種聚集在一起,探討當前的環境危機。在《時間簡史 IV》中,他用農作物描繪了西班牙夏季“大片大片的干草隨風飄動。這些植物包括水稻、燕麥、大麥、黑麥和小麥,它們支撐著地球上許多文明的延續。但目前許多生態系統遭受嚴重干旱,農作物面臨很大風險。”
魯本·福恩特斯說:“主流話語中經常提到‘以人為本’,對此我表示質疑,人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和主宰,所以我用自己接受到的東、西方繪畫傳統來做一些詩意描繪,在神話和線性時間之間創作一個別樣的世界。”此次展覽持續至10月28日。(文/徐明徽)
重慶|李磊、楊述
雙個展“中間地帶”開幕
9月23日,“中間地帶——李磊、楊述雙個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啟幕,展覽以“藝術對話”方式,展現了兩位藝術家的藝術語言、個人風格。
“中間地帶——李磊、楊述雙個展”展覽現場
李磊現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海派藝術館館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從1996年開始探索抽象繪畫,其作品在意象的把控和視象的開合中體現出感性與哲思相交融的品質。
李磊,《不醉不休(大2)》,布面丙烯,250x180cm,2022
楊述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實驗繪畫早期的探索者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非寫實繪畫的實驗。近年來,他的作品越來越融入涂鴉手法,以探尋抽象繪畫新的可能性。“展覽以‘中間地帶’為主題,靈感來源于兩位藝術家對自己藝術創作的一些討論和看法。這里的‘中間地帶’并非意指某種妥協或過渡,而是一代藝術家之間的共同基礎。”此次展覽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稱,本次展覽旨在通過兩位藝術家的對話,還原當下藝術表達的某種真相,回歸自然、純粹的生存面貌。展覽將持續10月31日。(文/黃松)
上海|藝術家宋躍林
個展“水路西東”
近日,“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巡展(上海站)”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呈現了宋躍林近年來創作的水彩·水墨作品66余件,從早期《老井·女人》的具象寫實,到《綠桌子》的具象表現,再到風暢系列《生日之二》《相聚之二》《律動》等,充分體現傳統水彩與水墨的結合,展現水彩中濃烈的東方情結。
宋躍林作品
宋躍林,1959生于吉林市,祖籍湖南湘潭。上世紀80年代初,宋躍林的創作以寫實為主,代表作品《老井·女人》等;1998年后,他進入“具像表現”的繪畫創作期,這期間他到中國美術學院水彩畫高研班進行了兩年的深造,創作了《綠桌子》等一批作品。
“把自己的生活多加一些考慮,再把它表現出來,這也是一種深入生活的方式。”宋躍林說,作為一個中國畫家,還是要在水彩這種“舶來品”,多融于中國的元素,“想了很多辦法,有觀念上的,也有材料上的。”宋躍林認為,西方繪畫追求“光影的效果”,中國畫則有完整的抽象體系,將中國元素加入到水彩畫中也是一條大路。(文/李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