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銘刻「小地方」丨澎湃鏡相·長期主題征稿
這一次,讓我們講述在時代潮流的傾覆之下,每個人用盡全力仍想護住的人與事。
小地方,它指向一種對強勢中心的偏離,指向某些洶涌的時代進程中的脫軌和晃神。
主題闡釋:銘刻“小地方”
“磚瓦泥墻,一花一樹在抽離之后,生發出許多從前無從發現的奧義。恰如彩色照片被調成黑白,斑斕色彩遮蔽的光影和明暗調子就凸顯出來。”(易小荷《鹽鎮》)
依照段義孚的定義,戀地情結,是人與地的情感紐帶。每一個走出小地方的人,都會在某個時刻回頭打量所來之處,每一個身處小地方的人,也會迎來無數次短暫的抽身與走神,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空間。
而有些“地方”,因為書寫,所以“存在”。
埃萊娜·費蘭特將骯臟、混亂、貧窮的那不勒斯邊緣街區,書寫成一代女性與奴役、暴力相抗爭,并走向成長的一種典型路徑,那不勒斯成了她身體的延伸、洞察一切的母體、所有經驗的參照。詹姆斯·喬伊斯則瞄準了19世紀處于文化邊緣的都柏林,那個常年被宗教、乖張和蒙昧籠罩的“麻木的中心”,他從學校、公車、集市、街道中,診斷出了一代都柏林人“癱瘓”的精神病癥。威廉·福克納用一系列各自獨立的故事,編制起了一個叫“約克納帕塔法”的小縣,記錄了南北戰爭之后,依舊怪誕、閉塞的美國南方,在進入現代之前的排拒與搖擺......
“小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著自身獨立的發展脈絡,或先一步,或慢半拍,仿佛遺世而獨立,但同時,它又是面向世界的,其命運或遲或早地,與世界的發展變化絞合在一起。
而地方感,則是人的意義與歸屬感之所在,它塑造了人的差異與特性,也塑造了城與城的差別。中心之外的小地方,包含著更沉默的人群的感官、體驗與感受,以及集體的共同意向,與此同時,它又被固化為我們對特定空間的模式化認知,形成一個符號化的文化空間。
銘刻“小地方”,在本次長期主題征稿之中,我們既希望看到作為感官、身體和情感羈絆的小地方,看到那些具體鮮活的世情樣態,也期待看到作者抽離而出、重新審視這一地方后,所揭示出的獨特的文化空間。
地方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品格,我們亦可以重新找回這片“自我的空間”,那個我們曾極力逃離或擁抱的社會空間、精神方域......小地方,它也許是作為外來者的你,意外闖入的一個陌生而異己的桃花源、小江湖,一座“看不見的城市”,亦可以是無論你接納與否,依然構成你精神內核的那個地理區域。
一地風俗,一種口音,一個村落,一尊神像,一片街區,一種道德,一條河流,一段戲曲……
所謂小地方,既可以是中心之外的邊緣,亦可以是中心內部的邊緣,總之,它指向一種對強勢中心的偏離,指向某些洶涌的時代進程中的脫軌或晃神。這一次,讓我們回到自己心中的某個“小地方”,講述在時代潮流的傾覆之下,每個人用盡全力仍想護住的人與事。
鏡相主題征稿須知
我們的要求:
1)僅限非虛構寫作作品(不接受詩歌、小說),尚未在任何渠道發表;
2)題材不限,表達清晰準確、文字扎實深入、內容務必真實;
3)字數3000-8000字;
4)本次主題征稿為長期征稿,無最終截止日期。
我們能提供:
1)澎湃官方認證,成為鏡相特約作者;
2)來稿將由“鏡相”編輯部進行評估,優秀作品可獲得400元以上/千字稿酬;
3)每月還將評選“優質稿件月榜”,上榜作者均可獲得來自澎湃新聞的專屬流量扶持、專業點評、海報露出及稅前1000元的獎勵金等權益。
投稿郵箱:
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請附上姓名和聯系方式)
海報設計:祝碧晨
本期編輯:柳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