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淋巴瘤患者人數近年來顯著增長,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
一場名為“因美而生,駛向生命浩瀚”的沉浸式淋巴瘤光影科普展在上海衡復藝術中心開展,展覽時間從9月14日持續到9月16日,這也是國內首場淋巴瘤主題沉浸式光影科普展覽。
9月14-16日,沉浸式淋巴瘤光影科普展在上海衡復藝術中心開展。 本文圖片均為主辦方提供
本次展覽通過各種光影效果,讓觀眾近距離觀察人體血液和淋巴組織,目睹B細胞變異導致各種類型淋巴瘤的發生,以及淋巴瘤疾病對人體造成的各種影響,助力提升公眾對于淋巴瘤的疾病認知。
淋巴瘤是中國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居于第8位,可根據病理類型,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以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濾泡性淋巴瘤最為常見。在淋巴瘤的整體的發病率上,在淋巴瘤中,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患者中發病率最高的,占到35%左右。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王黎教授表示,淋巴瘤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6.68/10萬,每年約有10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整體來講,它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
“近年來,國內的淋巴瘤患者人群在臨床上出現了顯著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國內的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與中國老齡化有著極大關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瘤科主任醫師易樹華同時表示,當前,淋巴瘤患者仍然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中國60歲左右的人群占比較高,比國外患者的發病年齡要年輕8-10歲,國外患者往往在70歲以上發病。
易樹華特別指出,其實,淋巴瘤的整體診斷是比較難的,一方面臨床表現很“詭異”,很隱蔽;另一方面,在診斷方面它很善變,要用各種手段去“偵破”,“比如患者身上出現了‘包塊’,這就需要我們依靠病理手段去分析,實現淋巴瘤的早發現。”
究竟為何會發病?王黎對此解釋,淋巴瘤和其它的實體腫瘤一樣,具體的發病原因實際上還不是很清楚,和很多因素有關。從當前研究報道的數據來看,在北上廣等相對發達的地區,淋巴瘤治愈率可達到60%-70%。但在中部或者是西部的一些地區,治療的有效率就偏低,存在地區的不平衡。而根據《柳葉刀》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淋巴瘤患者總體的5年生存率僅38.4%,比西方國家低了很多,所以,中國淋巴瘤的治療,尤其是規范化的全流程的治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越來越多的創新藥物和細胞治療的應用正在讓淋巴瘤患者臨床治愈成為可能。”易樹華解釋說,在臨床上,當患者體內腫瘤全部消失,即可達到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簡稱 CR);而完全緩解達到5年的患者,便可以認為淋巴瘤已被臨床治愈。
針對淋巴瘤,如何實現早診早治?王黎表示,很多患者最主要出現的是無痛性的淋巴結腫大,比如出現頸部的或者腹股溝的,淺表可摸到的,是患者比較容易發現的,但其實還有一些深部的,比如胸腔的、縱隔的、或者腹部的淋巴結腫大,一般人可能無法及時發現,這就需要每年及時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腫大的淋巴結,盡早治療。
易樹華也提到,不少淋巴瘤患者最初也會出現淋巴結腫大、身體長包塊、經常皮膚瘙癢、低熱盜汗、體重明顯減輕等癥狀,這時候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診斷、開展相應的疾病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