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訪南滿鐵路④|旅順:肅殺軍港
旅順是一座與大連氣質不相同的城市,我一大早乘坐大巴車前往旅順,路上要一個小時,空中彌漫著霧氣,透著些許陰冷。這是一座呼吸中能感受到肅殺氣息的城市,在上個世紀交匯時,十年相隔的兩場戰爭,讓這片土地遍地都是掙扎、血腥與苦難。
我在大連的時候提到了一個與朝鮮有關的引子。在十九世紀末,朝鮮成了清日俄三國之間一個微妙的點,對日本來說,希望讓朝鮮擺脫大清屬國的身份,成為名義上的獨立國家,這樣才能逐步控制朝鮮;對于清政府來說,對朝鮮的控制是統治威嚴的所在,不會輕易放松;對于俄國來說,在遠東還無法調動更多的力量,更希望用通商、開設公使館、代訓軍隊等溫和的方式,在大清國與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之外撬開一些空間。
在日俄兩國剛剛接觸不久的時候,兩國還處于相對友好的關系中,日本對俄國軍艦開放港口作為越冬使用,也允許俄國東正教會進入日本活動。在1891年,后來成為沙皇的尼古拉當時還是皇太子,他在訪問日本時期遭到刺殺,即便如此也沒有引起兩國的敵對。
1893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進而引發了日本和大清國的直接戰爭,俄國保持中立,盡管俄國官方一致表示對滿洲地區和朝鮮沒有野心,但日本擊敗大清國之后在朝鮮半島的獨大讓俄國開始警惕。1895年10月,日本軍人攻入朝鮮王宮殺死親俄的閔妃,擁護親日的大院君主持政務。這種人身安全威脅加上前幾個月俄國主導的三國干涉還遼,讓朝鮮高宗相信俄國足以震懾日本,他萌生了依靠俄國擺脫日本的念頭。1896年2月,朝鮮高宗逃入俄國公使館尋求庇護,這讓日本備受打擊,日俄兩國開始交惡。
在此之后俄國占領旅大地區,緊接著1900年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與大清國開戰,日俄之間短暫達成了名義上的盟友,當然這種盟友關系極其脆弱。俄國更多地是派軍隊占領了滿洲,對進攻北京興趣不大,因為八國中只有俄國與大清國是陸地鄰國,俄國并不希望兩國全面戰爭,而期待趁亂蠶食領土利益。
義和團運動平息后,八國聯軍撤離,俄國企圖長期占有滿洲,并試圖干涉朝鮮政治,這讓對俄國一忍再忍的日本徹底憤怒了,同時日本人也在對義和團的聯合軍事行動中發現了俄軍的脆弱與腐朽,終于在1904年,日俄戰爭在旅順爆發了。
我在旅順的探訪,在對戰爭遺跡的尋覓中開始,這注定不會是一次讓人心情愉快的旅行,不過話又說回來,能在太平年景去面對過去多年的戰爭,也是最大的心情愉快了。
我要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旅順的標志性建筑——白玉山塔,這座塔被印制在各種旅游手冊上,蠟燭一樣的外形再加上矗立于港口,很容易被認成一座燈塔,然而最初這是一座紀念日俄戰爭中日本陣亡官兵的“表忠塔”。日俄戰爭結束后,根據海軍東鄉平八郎將軍和陸軍乃木希典將軍的提議,為了告慰陣亡將士,美化戰爭,1909年日軍修建了這座表忠塔。
登上白玉山有三種方式:乘車、步行或者坐纜車,我選擇了坐纜車,實際上按照旅順的出租車價格,乘車直到山頂要便宜一些。遠望的白玉山塔呈細長狀,其實底座非常堅固雄壯,這座塔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磚石本身的灰色,在正面有一道黑色鐵門,并不開放,鐵門上方的墻面上有四個黑字:白玉山塔。
遠眺白玉山塔像蠟燭一樣的設計。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整座白玉山塔形似一根點燃的蠟燭,取長明燈祭奠陣亡者的寓意,也有說是子彈的形狀,用煞氣威懾鎮守此地。底座臺階的石料是從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堵塞旅順港口的17條沉船上打撈出來的,塔身外部的石料是從乃木希典的家鄉山口縣德山采運來的,塔底座還有六根石柱。塔身內有旋轉樓梯可以通向塔頂,在塔頂可以俯瞰旅順全港,現在已經不開放了。1945年日本戰敗后,蘇軍進駐旅順后,想要拆掉這座“表忠塔”,在中國的阻攔下保留了下來,只是把“表忠塔”三個字鏟掉了,改成了“白玉塔”。
后來,蘇軍自己在旅順也修了一座紀念塔,叫做勝利塔,同樣是旅順的地標之一,勝利塔建在平地上氣勢就低了一層,上半部分的金色塔尖又太精巧,顯得過于纖細脆弱。
在白云山塔底有很多鴿子,有人散養在那里,出售鴿食供游人投喂,這些鴿子圍繞著兩尊大炮。這兩尊大炮是1881年清朝從德國購進的加農炮,在日俄戰爭中,俄國軍隊為鞏固防御,從西雞冠山炮臺把大炮運到老鐵山頂上,戰后日軍將大炮安置在白玉山。象征和平的白鴿圍繞著銹跡斑斑的大炮,這個場面很美好,盡管明知是旅游區人為制造的美好,但依然會讓人留步看一會兒。
白玉山塔正門,目前已經不開放了白云山塔下面不遠處是和忠靈塔配套的白玉山納骨祠,是日軍為在旅順圍攻戰中戰死的軍人修建的,骨灰存放于納骨祠的地下室內。“文革”期間,白玉山納骨祠主體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底座及周邊部分,后來改建為海軍兵器館。
在旅順有很多日俄留下的戰場遺跡,這種近代城市攻防戰的遺跡本身并不多見,大多會隨著城市地產開發和城區擴張而逐漸消失被掩埋,旅順的遺跡是因為大多在山中才能保留下來,主要是炮臺和堡壘,我去了其中的三處。
在旅順的東邊,東雞冠山是重要的陣地,這里有旅順著名的“兩桿炮”。我冒著小雨徒步登山,其實可以乘車到半山腰,但我更愿意體驗一下當年戰爭的氣氛。114年前,日俄爭奪旅順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在五月份,日軍在貔子窩登陸準備陸上奪取旅順,雙方開始了殘酷的陣地要塞攻守,這場對峙一直持續到1904年年底。
旅順東雞冠山望臺炮臺。一大早的東雞冠山人很少,即便在我到的周末,也只有少數老年人愿意去登山。這座山的道路盤旋蜿蜒,雖然炮臺海拔只有不到兩百米,卻要走半個多小時山路。我一大早在雨中沿著漫長的斜坡而上,終于走到了望臺炮臺下方,然后還要繼續爬陡峭的臺階。
早在甲午戰爭時期,清軍就在東雞冠山設炮臺,稱為將軍臺。日俄戰爭中,俄國把兩門軍艦上的加農炮拉上山頂,臨時修建成工事。我爬上炮臺所在的高地,仰頭看到一座望臺炮臺紀念碑,落款是滿洲戰績保存會,時間是大正五年十月,不過這塊碑不是原件,原件在日俄監獄博物館里。
旅順望臺炮臺紀念碑,原件在日俄監獄博物館中
在紀念碑下方是兩門大炮,炮身保存完好,只是其中一門炮炮口有損壞。大炮上面有很多刻字,其中很多是俄文,時間大多是1945年到1955年之間,應該是戰后駐扎在旅順的蘇軍官兵到此游覽時寫的,我找了一位懂俄文的朋友識別,他說上面寫的基本都是名字和類似到此一游之類的留言。
望臺炮臺是旅順東部的制高點,在旅順西部的制高點是太陽溝西炮臺,也是旅順俄軍陣地保留最完好的一處。我到太陽溝炮臺已經是中午了,和早上的細雨蒙蒙不同,中午太陽穿透云層變得毒辣,爬上一座小山,首先是一座手握拳的雕像,再往山頂走一點就是陣地。
很多中國人對日俄戰爭不是很熟悉,主要來自歷史課本所講的“這是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兩個列強之間的戰爭”,稍微喜歡歷史的人可能會從司馬遼太郎的《坂上之云》中了解日俄戰爭的背景。然而司馬遼太郎同樣美化了這場戰爭,或者說帶著他本人對明治時代的精神向往。
旅順西炮臺的軍事防御建筑雖然所有的歷史書都會說這場戰爭以日本勝利告終,但勝利卻格外慘烈,我要去找尋的下一個遺跡,就是旅順圍攻戰中最慘烈的203高地。
203高地因其海拔203米而得名,日俄戰爭中,203高地是西線的制高點,距市區和港口要塞很近,是雙方爭奪的重要陣地。1904年8月19日,日軍在司令官乃木希典的指揮下向203高地進攻,在1904年12月5日占領這座高地。
日俄戰爭爭奪旅順戰斗最慘烈的203高地上的爾靈塔我乘車進入203高地,這里被修建成一片公園,需要買門票進入,院內有景區車可以上到半山腰,再繼續往上爬。天依然下著雨,這里作為中日友好單位而開辟了一大片櫻花園,不過我去的時候櫻花早已凋零了,就如同這山上曾經凋零的幾萬人一樣。
在山上,遠處可見一座子彈形狀的塔——爾靈山紀念碑。為了紀念爭奪203高地的慘烈戰斗,日本人在1912年修建了這座爾靈塔,六邊形底座由石料壘砌,基座是銹跡斑斑的褐色,上面的子彈形狀雕塑為銅綠色。這座紀念塔的金屬部分是用戰后在203高地收集的炮彈皮和子彈殼鑄成的。塔身上刻著“爾靈山”三個字,是指揮203高地戰斗的乃木希典將軍親筆所題。
在這場戰斗中日軍傷亡1.7萬,俄軍傷亡6千余人,戰后,乃木希典登上203高地題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子功名期克艱。鐵血覆山山形改,萬人齊仰爾靈山。”,他將此山更名為“爾靈山”。
在這場戰斗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陣亡于203高地,在此之前,乃木希典的長子乃木勝典已經在金州戰斗中陣亡了。在爾靈塔下方,路邊一條小路岔口走過去,我找到了乃木保典戰死之處。一座四方的石頭基座,上面立著一根石條,刻著“乃木保典君戰死之所”。這塊紀念碑不是原件,解放后這塊碑被砸碎,下半部分現在保存在日俄監獄博物館里,上半部分找不到了。
乃木希典兒子乃木保典戰死的位置,原件在日俄戰爭博物館中在203高地上,我沿著山間小路穿梭在樹林中,路邊散布著當年俄軍的指揮所、隔離帶和射擊陣地。這是一場異乎殘酷的戰斗,作為舊軍人的乃木希典戰術落后,面對俄軍經營扎實的堡壘帶,讓士兵發起正面仰攻,均以失敗告終,士兵死傷慘重。這場戰斗讓乃木希典在國內備受譴責,輿論抨擊他枉顧士兵的生命只為自己的軍功,要求追究他的責任,只有明治天皇力保他。明治天皇駕崩后,乃木希典剖腹盡忠。
旅順的戰斗成就了幾位后來有名的人物,《坂上之云》的主角之一秋山真之就是其中一個,他發明了沉船堵塞港口的戰術,是奪取旅順的重要一步。不過秋山真之更具有文人氣質,完全是被他的哥哥秋山好古拉進了軍隊,日俄戰爭之后,秋山真之變得有些瘋瘋癲癲,一心想出家當和尚卻不被批準,一戰后剛剛50歲就病死了。
這場戰斗的最高參謀長兒玉源太郎,當時已經當了8年的臺灣總督,他的前任就是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根本不會治理地方,軍費開銷又大,一度想把臺灣賣給法國,已經到了談判價格的階段,直到兒玉源太郎主政臺灣,才通過發展制糖業把臺灣牢牢控制在日本手里。奪取203高地時,兒玉源太郎要求乃木希典交出指揮權,他親自指揮戰斗,8天就攻下了乃木希典150天都攻不下的俄軍陣地。日俄戰爭后,兒玉源太郎制定了殖民滿洲的方針,一手締造了滿鐵,把他主政臺灣時的民政長官后藤新平推薦為滿鐵首任總裁。
在旅順西炮臺可以俯視整個旅順港,是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在這些炮臺,我找尋的幾塊紀念碑原件都被收藏在日俄監獄內,這引領我到這座博物館內尋找。
俄國人在1902年開始修建這座監獄,但直到1904年戰爭爆發,僅建成一棟二層辦公樓和東、中、西放射狀的青磚牢房。戰后日本人用紅磚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稱關東都督府監獄,另外,監獄還設有工場,強迫囚犯勞動生產軍需用品和生活日用品。1920年改稱關東廳監獄,并將監獄擴展建設。偽滿洲國建立后,歸日本在長春設立的關東局直接控制,改稱關東刑務所,1939年最后定名為旅順刑務所。
我去這座監獄的時候,正好趕上當地一所學校組織集體參觀,游客很多。監獄只有一部分開放,作為展廳使用。在其中一座展廳里,陳列著旅順地區各處發現的日俄戰爭紀念碑,包括紀念簽訂日俄《樸茨茅斯和約》的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的紀念碑、紀念金州戰斗的乃木希典詩碑“山川草木轉荒涼,十里風腥新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紀念奪取旅順鳳凰山的“攻城山碑”、東雞冠山第二堡壘碑、1926年日本改老橫山為劍山的石碑、白玉山納骨祠凈手槽、金州南山神社凈手槽、旅順三里橋俄兵墓碑、瓦房店妙法寺盡忠報國碑等等。
在旅順日俄監獄內,曾關押并處決了一位撬動東北亞政治的人物——朝鮮義士安重根。1909年安重根在哈爾濱火車站刺殺伊藤博文,被逮捕后,關押在這座旅順監獄內,現在監獄里展出著他的牢房和絞刑架,還有一座安重根紀念堂。
我到紀念堂的時候,正好有韓國人在給安重根的雕像獻花,紀念館中擺放著安重根的詩作手跡,其中一張寫著“獨立”兩個漢字,落款是“庚戌二月于旅順獄中 大韓國人安重根書”。在他的絞刑架前擺著一張他臨行前衣著朝鮮民族服裝的照片,雕像前的照片是被捕后穿著黑衣的樣子,照片上的安重根看上去相貌普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