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監獄這些年學的知識最多”,上海監獄的藝術學習資源超出你的想象
剛剛過去的8月是上海的“政府開放月”,有個單位的參觀報名很火爆——監獄。
出于好奇,我報名去了幾家監獄,結果大受震撼!
“在監獄的這些年學的知識最多”
一走進提籃橋監獄三監區,我就被樓梯邊的墻繪《萬里長城萬里長》吸引了,這個手繪長城從一樓蜿蜒到四樓,色彩飽滿,線條流暢。監區長說,這些全是服刑人員繪制的。
參與墻畫繪制的服刑人員小張說:“我是2012年和人打架進來的,原來沒讀過什么書,反而是在監獄的這些年學的知識最多。”
他身后是監區的“藝術矯治作品展示區”,擺著服刑人員做的十八羅漢木雕、十二金釵銅絲畫,還有一些充滿歷史的報刊——《大墻內外》、《提籃橋監獄報》、《新荷》詩刊, 翻一翻,不少服刑人員文筆不錯。
小張謙虛地說,自己在監獄還學了“一點樂理”。我聽他現場演奏了一曲,這水平當個鍵盤手完全不成問題。小張進來時脾氣很不好,現在性格變化很大,他文縐縐地說,可能藝術和書籍會讓人變感性,也會給人沉靜的力量。
回來后我上網搜了下,發現網上居然有一張“監獄排名表”,從學習氛圍、藝術層級、專業塑造、環境友好等不同維度給全國監獄打分。在藝術相關領域,上海監獄分數突出。
除了耳熟能詳的笛子、二胡、大鼓等民樂,在上海的監獄還能選擇貝斯、薩克斯、架子鼓;演出也不局限于傳統的小品、唱歌、朗誦,服刑人員能編話劇,做導演,搞舞美,還能寫歌、填詞,自己設計演出服裝。
所以,不少監獄都有全部由監獄服刑人員組成的藝術團也就不難理解了。以前有一條被當作笑話講的新聞:王某被捕后,稱自己行竊十幾年,就是為了加入提籃橋監獄新岸藝術團,去學習“真正的藝術”。王某后來被鑒定為精神分裂,但成立于1985年的新岸藝術團確實聲名在外。罪犯感興趣都可以報名,評估合格,就算沒有音樂基礎也可以加入。
卷手藝、卷學習
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上海監獄的藝術矯治,已經遠遠超出了“愛好”的級別。一些資源,一般都接觸不到。
比如前幾年,上海各大監獄將諸多“非遺”技藝引入到監獄服刑改造工作中,一些罪犯甚至成為了非遺傳人、工藝大師。
在青浦監獄,有全國唯一的顧繡“繡郎”。服刑14年,小王可以把一根絲線劈成16根,到繡出惟妙惟肖的山水花鳥,出獄后,作為非遺傳人的他拿到了文化館的聘書。
還是在青浦監獄,罪犯朱某學習玉雕十余年,被評為海派玉石雕刻大師,能把彌勒笑瞇瞇的神態雕得活靈活現。還有罪犯在寶山監獄鉆研紫砂壺制作,獲得了江蘇省比賽的金獎,開了工作坊,經營得有聲有色。
我在北新涇監獄,還近距離觀察了罪犯做核雕。中學時背《核舟記》,對“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印象很深,沒想到第一次見到實物居然是在監獄。有個罪犯正在刻十八羅漢,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他學了三年,自信出去之后可以憑手藝吃飯。
在提籃橋監獄的陳列館里,我還看到了幾十種監獄內部自辦的報刊和雜志——不算多。2018年,全國監獄自辦報紙發行7741632份。全國監獄共有各類興趣班、興趣小組5萬余個,罪犯參與率達到90%。
媒體報道說,罪犯老吳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報名參加法學考試,53歲的他先考過了《刑法學》《國際法學》,又考過了《憲法學》《行政法學》,并準備在余下的刑期里,將12個考試科目全部通過。
還有小王,初中畢業后輟學,20歲時連續搶劫11次,被判無期。但他在監獄內埋頭讀書,幾年里已經發表了300多篇稿件,掙了不少稿費,還報考了現代漢語的自考,刑期也已經減到了16年。
讓“壞人”學那么多東西,合適嗎?
了解完這些罪犯的改造故事,震驚之余,我也有一個疑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規定,國家保障監獄改造罪犯所需經費是列入國家預算的,花咱們納稅人的錢,讓“壞人”學那么多東西,合適嗎?
先要普及一下我們國家監獄工作的基本理念。“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即有的傳統。
延安《解放日報》就報道說,當時“入監獄就是入學。”罪犯在獄中有“三大課程”:生活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其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教識字、講衛生、學算術、閱書報、寫墻報和社會常識等。
新中國剛成立后,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成為社會有用之人的宗旨理念沒有變,監獄改造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沒有變。
而現在的“文化改造”,就是屬于2018年全國監獄工作會議提出的監獄工作“五大改造”之一,其他四大改造為政治改造、監管改造、教育改造、勞動改造。
有用嗎?
監獄民警老許告訴我,文化改造有規范、自律、熏陶和導向作用,是“春雨潤物”,能“四兩撥千斤”。
這話可能有些官方,罪犯和家屬的感受更直觀。有位一起去監獄參觀的奶奶告訴我,兒子被判刑后,她以為他的人生就此荒廢了,沒想到,兒子在監獄里學會了薩克斯,還讀了很多法律類的書籍。
“監獄給了他新生,也給了我們這個家新希望。”這話從一個八旬老人嘴里說出來,我確實有被感動到。
至于納稅人的錢花得值不值,我看過一篇名為《國際重新犯罪率數據比較初探》的文章,是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的課題組在2022年發表的,其中比較了我國和英美日韓等二十余個國家,釋放時間為1997—2016年的監獄釋放人員的一至五年內重新定罪率數據。
據統計,我國釋放人員一年內重新犯罪率為3.94% ,日本為7.7% ,其他國家均在15%以上;我國二年內重新犯罪率為6.46% ,遠低于國外監獄釋放人員二年內重新定罪率數據的最小值(20%) ;我國五年內重新犯罪率為10.32% ,也遠低于美國的55%、法國的58%、日本的47.9%。這表明,我國的重新犯罪率數據處于全球較低水平。
“我們常對罪犯講,一生很長,可能會犯很多錯誤,但貴在擁有勇于改變的心。無論何時,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老許說,他們監獄人民警察的職業價值感就來自“把大墻內的人改造好,讓大墻外的人生活好”。
老許還說,教育才是服刑人員通往自由真正的鑰匙。人一生不是只能受一次教育,在絕望中獲得救贖的人會有很大的價值潛力。
罪犯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世界,重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決定做一個有用的人,這種想法一旦被付諸實踐,最終受益的必然是整個社會。
青浦監獄統計過,回歸社會的近300名學習玉雕的刑釋人員,無一人重新犯罪,八成以上的刑釋人員仍從事玉雕及相關行業,有3人被評為海派玉石雕刻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許,這就是“改造”的意義。
(原標題為《被判無期后,他在監獄埋頭讀書,發表300多篇稿件!參觀完上海監獄,大受震撼→》。文章來源于獅子坐 ,作者遲面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