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0后博物館網紅講解員,是如何把文物講“活”的?
博物館+宣傳教育+主任,在許多人的印象里,這三個關鍵詞疊加在一起約等于“嚴肅”,但一位90后“大男孩”——徐迪卻打破了人們的這一“成見”。作為閔行博物館的宣傳教育部主任、講解員,徐迪自己采編視頻,用一曲RAP介紹馬王堆漢墓的“主人”辛追夫人是一個“妥妥的吃貨”;在唐長安城平面圖上為觀眾提點當年柳宗元、李白、杜甫、長孫無忌的住處……通俗易懂又接地氣的講解詞,讓原本高深莫測的歷史文化成為了觀眾耳邊生動的故事,讓很多參觀者慕名來二刷甚至三刷,激發起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親近與神往之心。
從播音主持到博物館講解員
徐迪其實是文博專業的“門外漢”,但無疑是一個敢想敢干的新上海人。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播音與主持專業的他,早在學生時代,就去汽車欄目做場外主持、去紀錄片劇組當見習導演、去電視臺活動部做現場協調、去電臺節目當電話編輯……豐富的實習經驗讓他接觸到了不一樣的上海。徐迪直言,剛來上海時,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的繁華、繁榮,但走出象牙塔,他接觸到了繁華之下的繁忙。上海的集聚效應吸引了許多人才,在相互的磨合與學習之中,也能高效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徐迪說,上海是一座會教育人、會引導人的城市,可能少了一份悠閑,但多了一份進取、追求和目標,所以大家能夠在這里不斷地成長。
臨近畢業,徐迪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閔行博物館當講解員。作為“90后”,他不斷展現年輕一代對博物館的發展思考,并付諸行動。網絡時代,短視頻風靡,“云講解”便成為了他試水的第一步,他的老本行也再次發揮了作用。他自編自導,在視頻軟件上為閔行博物館各類展覽“打CALL”,一段段風趣幽默的講解,獲贊無數,讓人忍不住立刻跑去博物館親自看一看這些展品的芳容。
在當講解員的這幾年里,他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了新的規劃,也對這片新天地有了歸屬感。有時候,他還會以嘉賓的身份,去電臺客串體育資訊欄目,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漸漸地,徐迪的講解員之路越走越寬,更多重大活動向他遞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前去講解,由此,他也獲得了一個新的身份——“徐老師”,為區里的各大博物館、紀念館提供培訓課,幫助更年輕的講解員們提高講解水平。
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看展式社交”已經成為Z世代的一種新生活方式?!昂芏嗄贻p人把看展作為一種略高于吃飯、唱歌、看電影的選擇。”在徐迪的觀察中,隨著博物館、美術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約會圣地”和旅游目的地,看展在年輕觀眾心目中有了新的定位。他也發現,近幾年來,看展觀眾的結構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的看展觀眾多以文博、文物、藝術愛好者為主;如今,人群的年輕化、多元化趨勢越發明顯,不同圈層的年輕人,如看展愛好者、漢服愛好者、拍照打卡愛好者、手賬愛好者、集章愛好者、文創產品搜集愛好者等,可能同聚在一場展覽中,帶著不盡相同的目的達成社交。各種更加貼合Z世代審美的場地氛圍布置及交互式技術的應用,讓原本嚴肅、乏味的博物館不斷地吸引年輕人來訪,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越來越多的Z世代越來越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我希望用接地氣、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更多的Z世代對文物和展覽產生興趣。走進展覽是一次對中華文明的回溯,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通常我會先用故事激發觀眾興趣,再拋出問題,最后才介紹文物上面復雜的紋飾、制作工藝和當時考古發現的重要細節和價值?!毙斓险f,講解大展,沒有唯一固定的模式,必須“因人施講”,可能會有許多種展開講解的方式,但必須找到最適合的那一種,讓文物瞬間變得生動活潑,給觀眾留下深刻記憶。所以他總能把枯燥的展品說明,轉化為活色生香、活靈活現的一個個歷史小故事、硬核考古內容或趣味高冷知識。
說到“大上?!保藗兛倳氲礁呗柸朐频慕ㄖ?、車水馬龍的高架、燈火輝煌的夜景,但海納百川的人文氛圍,也是徐迪眼中“大上?!钡拇~,多姿多彩的文化展覽、獨具特色的文化場館,都是上海人文底色的組成部分。讓沉睡在展柜當中的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了解、去挖掘、去熱愛中華文化,是徐迪持之以恒的理想與追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