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象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也可能是差不多得了
普通人的一生,念書,找工作,談戀愛,結婚,有小孩,仿佛是一個由重要節點組成起來的鏈條。在這條鏈條上,尋找共度一生的伴侶,顯得尤為重要。
人們往往認為“對的那個人”是經過深思熟慮、謹慎挑選出來的(畢竟是人生大事),然而實際上并不是。
你對待愛情沒有想象中那么挑剔,即便覺得TA有一些自己無法忍受的缺點,也會靈活地調整標準,讓對方成為“對的那個人”,然后迅速推進關系,這是為什么呢?
有缺點?沒事,先入網再說|Giphy
嚴格挑選?不,廣撒網
人們往往把談戀愛當成一個嚴格篩查合格人選的流程。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75%的美國人覺得找一個合適的約會對象變得更難了。不僅如此,年輕人也不著急立即安定下來,他們覺得結婚前要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彼此。
然而,心理學家可不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找對象更加謹慎了。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薩曼莎·喬爾(Samantha Joel)和杰夫·麥克唐納(Geoff MacDonald)發現,人們在挑選伴侶時并不如他們想象中挑剔,他們以為自己會很干脆地拒絕不適合的約會對象,但在實驗中,人們高估了自己拒絕的可能性——即便不合適,他們也愿意約會試試。
在這項實驗里,單身的本科學生被分到了另外一些單身學生的約會資料,在選擇了他們喜歡的約會對象并得知對方也愿意和他們約會后,他們又收到了一個新信息,表明對方可能并不是合適的約會對象——比如本人照片看起來并沒那么好看,有和自己沖突的個人背景特征(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
研究者設計了兩組實驗,一組是假設參與者陷入了這種兩難境地,讓參與者選擇是否拒絕約會;另一組是在真實情況下讓參與者進退兩難,再去選擇是否拒絕。
在假設情況里,有84%的學生說會拒絕照騙,但真實情況發生的那組里,只有63%的人會拒絕。如果是背景沖突的話(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在假設情況里有54%的參與者會拒絕,而在真實情況里,只有26%拒絕了。
感覺對方不是理想伴侶,但也可以調整標準,約會試試|Giphy
所以當人們以為自己很挑剔的時候,面對具體的個人,即便TA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他們還是很容易調整自己的標準——人們愿意與更大范圍內有可能成為伴侶的人約會。
更愛推進關系,而不是結束關系
喬爾和麥克唐納還發現,除了人們對約會對象沒那么挑剔以外,他們更傾向于推進戀愛關系,而不是結束它。
在理想情況下,如果人們在關系初期意識到對方不是合適的伴侶就應該分開,不必再浪費時間,但人們在早期的約會中很難保持辨別力,對戀人的依戀和情感、金錢投入比研究人員以前認為的要快得多。這些投入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導致后期很難退出。
迅速的依戀
當人們選中對象開始談戀愛后,他們很快會對伴侶產生依戀,即便對方不是理想伴侶。這種依戀程度跟這段關系的長短沒有很大關系,進入關系后就會很快產生。
在戀情初期,就可能會對伴侶產生強烈的依戀|Giphy
在一項針對成年人戀愛關系(平均長達16.31個月)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對伴侶的依戀在一年內增加了,相反,許多參與者在戀情初期就已經對他們的伴侶產生了強烈的依戀。另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結果,研究者發現關系長達兩年的和少于3個月的關系,依戀強度并沒有多大差異,大家都已經非常依戀對方,會向伴侶索取親近感,甚至把對方當作可以永久依賴的安全基地。
很快加深關系
除了情感投入外,人們還會很快做出讓關系更深入的舉措,比如融入彼此的社交網絡、同居甚至結婚。
最受研究者關注的就是同居,這常常被認為是結婚的前兆。在一項以122名與伴侶同居的人為樣本的研究中,36%的人會在開始關系后的6個月內搬進來。參與者認為,同居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彼此身上,也更方便、經濟。
不合適就分開是一種理想情況,實際上,隨著迅速的依戀和各種投入,關系一路發展,人們在數月甚至數年之后才意識到這種關系可能并不適合他們。
但結束關系,是出了名的難。
同居、結婚、生娃,一對伴侶不斷加大投資,彼此聯系緊密,結束關系變得并不容易|Giphy
即便在關系里存在虐待,結束關系也比想象中的難。在一項研究里,100名婦女在到達家庭暴力庇護所時接受采訪,其中大多數婦女都曾被伴侶毆打,但65%的人在隨后的12個月里又重新回到了伴侶身邊,原因有很多,比如投入了太多——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或者是沒有好的選擇——生活沒有前景也沒有合適的新對象。
為什么人們會更愿意發展關系,甚至繼續推進一段不健康的關系,也不愿意立即脫身?
喬爾和麥克唐納認為這是進步偏見(Progression bias)在起作用,人們在對待一段關系時更傾向于推進關系,而不是結束關系。有很多概念也可以來解釋進步偏見,比如沉沒成本,買房、結婚、生孩子,人們已經投入太多,和伴侶的關系太過緊密,難以分割;或者是現狀偏見(status quo bias),維持目前狀態就好,結束關系反而會讓自己痛苦,研究證明,感情依附的時間越長,結束關系時就越痛苦。
維持目前的現狀甚至好過結束關系帶來的痛苦,這也是一種內在偏好|Giphy
進步偏見的背后可能是進化和文化規范的力量。
在幾百萬年前,過于挑剔可能會讓祖先無法找到伴侶,而從進化上來說,和一個伴侶長期在一起是有利的——這意味著他們的后代會有兩個人一起扶持長大,增加了后代的生存機會。
即使在現代社會,長期的浪漫關系所帶來的優勢已經不像在史前時代一樣明顯和關鍵,但這種選擇壓力仍會對我們的現代行為產生影響。
另外也有文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人們普遍將婚姻視為最重要的一種親密關系,結婚被認為是一種個人成熟的標志。結了婚就表明人已經安定下來,催婚的人并不關心你和誰在一起,開不開心,關系的質量如何,只要你進入婚姻,你就可以免受“不成熟”的評判。
了解進步偏見,定期評估關系
因為社會壓力也好,祖先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也好,匆匆進入一段關系并不是明智的選擇。
當不了解進步偏見的時候,人們可能會誤入歧途,一直和不匹配的人呆在一起,而那段關系是他們應該離開的關系。人們需要承認這種偏見,如果在一段不健康的關系里,要說服自己不要再投入更多金錢和感情,抑制自己想要再把關系往前推一把的沖動——仿佛只要過了這個點,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在另一方面,進步偏見可以幫助我們打破靈魂伴侶的神話。靈魂伴侶可能不是通過許多苛刻的標準篩選出來的。在廣泛的潛在伴侶里挑,經過磨合后說不定就會產生所謂的靈魂伴侶。讓自己相信你現在約會的人實際上是你的靈魂伴侶其實并不難,你可能會忽略對方的一些缺點。一些沒有抱太大希望開始的戀情,也有可能走到最后。
定期評估關系,檢視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認識進步偏見對自己的影響|Giphy
不管你在愛情里是否挑剔,最重要的還是定期評估目前這段關系。評估關系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人們對關系本身各個方面的感受,如果這段關系并沒有給你帶來好的感受,你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去對抗一下進步偏見——克制自己將關系推進的沖動,不要成為推進關系的受害者。
參考文獻
[1]Nearly Half of U.S. Adults Say Dating Has Gotten Harder for Most People in the Last 10 Years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20/08/20/nearly-half-of-u-s-adults-say-dating-has-gotten-harder-for-most-people-in-the-last-10-years/
[2]Put a Ring on It? Millennial Couples Are in No Hurry https://www.nytimes.com/2018/05/29/well/mind/millennials-love-marriage-sex-relationships-dating.html
[3]Joel, S., & MacDonald, G. (2021). We’re Not That Choosy: Emerging Evidence of a Progression Bia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5(4), 317-343.
[4]Joel, S., Teper, R., & MacDonald, G. (2014). People overestimate their willingness to reject potential romantic partners by overlooking their concern for other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12), 2233-2240.
[5]LeRoy, A. S., Knee, C. R., Derrick, J. L., & Fagundes, C. P. (2019). Implications for reward processing in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loss: Impacts on attachment hierarchy reorgan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3(4), 391-405.
[6]Why people aren't as picky in love as they think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20124-why-people-arent-as-picky-in-love-as-they-think
[7] Rusbult, C. E., & Martz, J. M. (1995). Remaining in an Abusive Relationship: An Investment Model Analysis of Nonvoluntary Depend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1(6), 558–571.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95216002
作者:此木
編輯:小毛巾、游識猷
一個AI
人類的擇偶標準不斷在“我的要求很高”和“我的要求很低”之間徘徊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