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顧明遠:解放孩子,從教育的競爭里解放出來
顧明遠,國家教師教育咨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讀書報:在《顧明遠口述史》中,您提到自己幼年時讀過《三字經》《孟子》《大學》等,近年來國學熱,您鼓勵孩子們學國學嗎?書中也談到青年時期讀了很多俄國19世紀著名作家如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高爾基等人的作品,那一時期的閱讀對您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顧明遠:我不鼓勵小孩子很小就去學國學。所謂國學,是一門學問、一個學科,是學者研究的學問,小孩子讀一些經典的古籍著作當然是很好的,但是不一定是國學。
高中時我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西行漫記》,對我的人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上海當小學教師時,周日常去書店,購買閱讀了幾部俄羅斯著名作家的著作,還讀了《大眾哲學》。我在北師大最主要的是讀了《資本論》,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后來我到蘇聯去留學,蘇聯的大學教學非常重視原著的學習和課堂討論,稱之為習明納爾。這種學習方式對我們來說是很艱苦的,但也非常受益,現在研究些問題、寫些文章,還常常得力于當年讀的馬列主義和教育理論的原著。
中華讀書報:您如何看待當下教師閱讀?
顧明遠:我非常贊同魯迅曾經講過閱讀的問題。魯迅講閱讀有兩種,一種是職業性的閱讀,為了自己的職業,需要多看一些專業書籍;第二種閱讀就是閑暇的閱讀。我一直主張老師要多讀書,因為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文化素養,增加人的智慧,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讀一些專業書,專業可能不斷地發展,我們要不斷地了解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沿,另外要讀一些經典作品。我經常講理科的老師應該要讀一點文科的東西,文科的老師要讀一些科普作品。
我提倡老師們讀書,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去選擇書。所謂好書就是能啟發你思維、啟發你思考的書,或者是有很強的知識性。我判斷的標準,就是這本書里是不是蘊含著一種人文精神,是不是給人以啟發。
現在的書多如牛毛,教育方面的書也多得很,有的理論性很強,甚至搬弄了一些西方的理論,我都看不懂,翻一翻就過去了。有些書籍生僻字很多,新造的字和詞匯也很多,我也不大喜歡——還是要用我們能夠讀懂的語言來寫。
中華讀書報:您曾主編《北師大的先生們》。主編這套書,您有何體會?
顧明遠:北師大在120年的辦學歷史中,名師薈萃、學風誠樸、成就輝煌。一代一代名師先賢在此弘文勵教,如梁啟超、李大釗、范源濂、魯迅、錢玄同、陳垣、劉盼遂等。他們都是北師大的大先生,他們身上有著學者的責任和博大的胸懷,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身體力行的奉獻精神。
去年是北京師范大學成立120周年,學校決定出一部書,邀請我為主編。我想上述老一代的先生們大家都很知名,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校發展進入一個嶄新時期,也有一批新中國成立之后長期在我校任教的大先生,介紹他們的事跡,對后學者可能更具有親近之感。這次選錄的大先生,大多出生于20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積極投身于北師大的教育教學和學科建設工作,如教育系的陳景磐、毛禮銳、王煥勛、盧樂山、黃濟等,文學系的鐘敬文、啟功、郭預衡、聶石樵、童慶炳等……他們都是北師大的杰出教師代表,是大師,是大先生。
在主編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學生們以回憶錄的形式來致敬自己的先生,文字間吐露的真情是樸實而真摯的,既描寫了先生們傳道授業解惑的點點滴滴和辛勤付出,又表達了深厚難忘、親密無間的師生情。
中華讀書報:多年來,您滿懷憂思,對教育中的問題多次提出建議,包括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觀念相對落后、評價制度不科學等,尤其是叫停奧數班等等。您憑一己之力不停地鼓與呼,也督促了一些推動的改革。像這樣對于教育的密切關注,也還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來自什么?
顧明遠:勇氣就來自對孩子的愛。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奧數教育本來是一項有益的活動,但它是一種特殊性質的教育,只適合于少數在數學方面有天賦才能的學生,并不適合大多數學生。現在學生上奧數班并非出于興趣,而是為家長所迫,家長又為學校所迫,既無天賦也無興趣。這樣的學習怎么能學得好?我經常講基礎教育要打好身心健康基礎,不僅僅是身體健康,而且心理要健康。所以我一直主張不要搞學習競賽,學習是不能講競爭的,要講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中華讀書報:您有時間重溫讀過的書嗎?如果有,反復重讀的書有哪些?
顧明遠:我現在經常看的有《論語》《道德經》《大學》《紅樓夢》《詩經》,有關教育方面的經典著作,會經常反復重溫。我覺得《紅樓夢》可以說集中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切形態,包括很多思想觀念、禮儀制度、人情世故、文化精神,既有優秀的,又有腐朽的,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縮影。當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是整個古代的一個縮影。
魯迅的著作也是常讀的,有的時候還經常要用。“文革”期間我就把《魯迅全集》都讀了,我總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問題,就發現魯迅的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很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就萌發了開展魯迅教育思想研究的想法。1981年我和杭州大學教育系的金鏘、時任杭州學軍中學校長的俞芳一起完成了《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現在也經常引用魯迅關于兒童教育的觀點。
中華讀書報:《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角度特別獨特,好像很少有人能夠從魯迅著作中把他的教育思想給提煉出來,您能概括一下嗎?
顧明遠:魯迅活到56歲,在教育部門工作了17年,所以他的著作里有很多關于教育的東西,如《我們怎樣做父親》《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從孩子的照相說起》等。他的教育思想是一貫的,而且很先進,有些話說得很精辟。他的教育思想最主要的是反對用封建的思想去毒害青年、毒害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解放出來。他中心的思想就是解放我們的孩子,也就是解放我們的社會。
中華讀書報:魯迅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看過時嗎?
顧明遠:在今天看仍然有很現實的意義。今天我們的教育仍然有一些封建思想的殘余,比如“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的頭腦,為什么現在教育競爭那么激烈,家長那么焦慮?希望孩子能夠成才沒有錯,但是什么叫人才?人才是各種各樣的,現在所有的家長還是想著“學而優則仕”,沒有說“學而優則工”“學而優則農”,中學畢業一定要考大學——當然現在高等教育已經普及了,但還一定要考清華、北大,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報考職業學校。——這不都是封建思想的殘余?所以我覺得魯迅講的要解放孩子,到今天還是要講解放孩子,從被動的學習、從所有的負擔、從教育的競爭里解放出來,讓孩子們主動活潑地成長。
中華讀書報:您剛才說提倡文科生看科普書,這個理念是從什么時候有的?
顧明遠:我當教師的時候就有這個意識。我很早就看《資本論》,里頭講大工業生產需要人的全面發展。1974年,我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顧問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8屆大會,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委員會1972年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這本書全面闡述了終身教育的歷史必然性及其深遠的意義,對我影響很大。在這本書里提出終身教育,提出科學技術影響到社會生產,影響到社會變革,從那個時候我更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1980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現代生產與現代教育”。前不久北師大召開了一個“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項目專家咨詢會議,討論自然科學跟社會怎么結合。SSI-L(“社會性科學議題學習”)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科學素養,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過去說教育是教育,科學是科學。現在大家慢慢理解了科學跟教育、跟生產、跟社會的關系。
中華讀書報:您的眼光特別超前。
顧明遠:我們搞比較教育的,要了解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我們的教育制度為什么跟其他國家不同,即使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什么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美國、德國的教育制度不一樣?因為文化基礎不同。所以我在1990年代就提出來現代教育和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各國教育,就要研究各國的文化。研究中國的教育也要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分析影響中國教育的中外各種文化因素,提醒當代教育工作者正確對待教育現代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出版了《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這本書已翻譯成英文、日文,現在西班牙文馬上要出版了。
中華讀書報:再談談您的讀書情況吧。您家里是不是藏書很多?還會經常買書嗎?
顧明遠:一部分是人家送給我的,我自己也買。最近我的學生幫我在網上買了兩本書:《楚辭》和《宋詞》。《楚辭》過去看過一些片段,現在教學任務也不是特別重,就想看看全文。我非常喜歡屈原憂國憂民的思想。但是我現在視力衰減,讀起來也蠻累。
中華讀書報:如果有機會請您組織一場宴會的話,您會請哪些朋友聚會?
顧明遠:一個是書法家沈鵬。他是我同班同學。我們兩個人一個板凳坐了五年。我們經常往來,首先要請他。1990年代我們一批老同志提倡大學要加強文化建設,最近清華大學的大學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我們又聚在一起,非常高興。我希望有機會還請中國教育學會一起工作的老同志聚一聚。
中華讀書報:下面這個問題有點殘酷:如果有機會去一座荒島,只能帶三本書,您愿意帶哪三本?
顧明遠:《新華字典》《魯迅全集》。另外帶一本《紅樓夢》,這本書中學我就讀過,后來又讀了兩三次,但是每讀一次都有一些新的體會。
中華讀書報:您的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
顧明遠:每天早上起來打開電腦看看郵件,看看學生發給我的論文,大概也就是一兩個鐘頭以后就休息了,下午主要是看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北京晚報》,每個禮拜三《中華讀書報》,還有《參考消息》《報刊文摘》《中國教師報》,但是現在也都是只能看看大標題,個別文章用放大鏡稍微看一下。
中華讀書報:您的狀態這么好,是有什么養生經嗎?
顧明遠:我有“三不”,不看養生堂,不吃營養品,不鍛煉。不鍛煉是說我這樣的老人不要做劇烈的運動,不是說年輕的時候不鍛煉。我年紀大了,現在也就是走走步,走個幾千步。
(欄目主持人:宋莊)
原標題:《枕邊書 | 顧明遠:解放孩子,從教育的競爭里解放出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